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20061G0100300)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2
相关作者:贺浩华朱昌兰贺晓鹏彭小松傅军如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水稻
  • 4篇选育
  • 4篇杂交
  • 3篇杂交水稻
  • 3篇基因
  • 2篇性状
  • 2篇优质恢复系
  • 2篇杂交中籼
  • 2篇中籼
  • 2篇稳产
  • 2篇香味
  • 2篇香味基因
  • 2篇恢复系
  • 2篇高产
  • 1篇稻穗
  • 1篇稻种
  • 1篇稻种资源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特性
  • 1篇优质稳产

机构

  • 8篇江西农业大学
  • 4篇江西省农业科...
  • 1篇湖南省农业科...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7篇贺浩华
  • 6篇傅军如
  • 5篇彭小松
  • 5篇贺晓鹏
  • 5篇朱昌兰
  • 4篇欧阳林娟
  • 4篇陈小荣
  • 2篇肖宇龙
  • 2篇李马忠
  • 2篇雷建国
  • 2篇高珍珠
  • 2篇余传元
  • 1篇刘宜柏
  • 1篇庄杰云
  • 1篇肖叶青
  • 1篇付军如
  • 1篇任福泽
  • 1篇皮勇华
  • 1篇余丽琴
  • 1篇邬文昌

传媒

  • 3篇杂交水稻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核农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实践八号种子卫星诱变水稻Ⅱ-32B的形态变异被引量:2
2009年
航天诱变具有诱变频率高、有益变异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利用我国第一颗育种专用卫星"实践八号"对Ⅱ-32B水稻干净种子进行航天诱变,经过4代的定向选育,SP4代各株系已稳定,表现出丰富的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各株系相应性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剑叶长变异系数最大,穗长的多样性指数(H')最高,与结实率呈负相关的性状最多。形态多样性变异谱广、变异幅度大的这些材料将为航天诱变水稻的育种与遗传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王晓玲余传元雷建国肖宇龙李马忠
关键词:水稻诱变
水稻优质恢复系昌恢121香味基因的初步定位
香味是水稻食味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香米在市场上深受人们的重视和青睬。目前,有关水稻香味基因的定位结果大都是定位于第8染色体上。优质香型恢复系昌恢121系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最新育成,具有综合性状优良、香味浓郁、配合力强、米...
傅军如高珍珠朱昌兰贺晓鹏彭小松陈小荣欧阳林娟滕林娟贺浩华
关键词:水稻香味基因定位
文献传递
高产稳产杂交晚稻新组合天丰优T025被引量:1
2010年
天丰优T025系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采用天丰A与自育的大穗型优质恢复系昌恢T025配组育成的高产稳产杂交晚籼新组合,2008年3月通过江西省审定。该组合具有熟期较早、高产稳产、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性,适合江西省等南方稻区作双季晚稻种植。
傅军如朱昌兰贺晓鹏彭小松陈小荣欧阳林娟贺浩华
关键词:杂交晚稻选育
早稻新组合“03优66”的选育被引量:1
2008年
介绍了03优66早籼杂交稻的选育过程及其亲本来源、特征特性、产量水平、栽培与制种技术等。该组合株叶形态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生育期适宜、适应范围较广。
吴小燕陈大洲邬文昌胡兰香肖叶青罗世友皮勇华
关键词:早稻组合选育
排除主效作用下水稻产量性状QTL的检测被引量:1
2011年
本研究旨在排除主效QTL效应的基础上检测控制水稻产量性状的微效QTL。前期应用中156/谷梅2号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在第7染色体RM2-RM214区间上检测到控制抽穗期和产量性状的主效QTL,本研究挑选在此区间呈谷梅2号基因型的两个株系,配组衍生新的RIL群体,检测控制水稻产量性状的QTL。共检测到25个产量性状QTL,其中,8个QTL前期在中156/谷梅2号RIL群体亦呈显著作用,加性效应方向与前期一致;6个QTL位于其中2个共有区间中,但呈显著的性状从原来的单个性状增加到4个性状;11个QTL所处的区间,前期均未检测到产量性状QTL。前期检测到QTL中有2个在本研究中未检测到,其中1个在RM2-RM214区间为谷梅2号背景下不发挥作用,另一个在前期研究中对表型方差的贡献率仅为0.55%。两个群体QTL检测结果的比较结果表明,排除主效QTL可极大地提高微效QTL得到检测的几率。
钟娟刘文强吴建利贺浩华庄杰云
关键词:水稻数量性状座位重组自交系产量性状
江西红米稻种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及营养特性分析与评价被引量:15
2008年
对94个江西红米地方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其中33个地方品种营养成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江西红米地方品种具有结实率较高(大于65.0%的品种占84.0%)、千粒重中等(20~30g的品种占93.6%)、易倒伏、抗稻瘟病能力较弱、属保持系类型等特点。脂肪含量较高,有26个品种脂肪含量大于3.0%,其中柳水红脂肪含量4.62%。筛选出多个钙、硒、维生素B1和B2含量较高的材料,其中红米麻壳钙含量81.6mg/kg,红金米硒含量0.09mg/kg,明显高于一般水稻品种。糯子红等6个品种维生素B1含量均大于2.0mg/kg,其中早红维生素B1含量高达17.0mg/kg;红米麻壳等10个品种维生素B2含量均大于0.1mg/kg,其中油红子维生素B2含量达0.6mg/kg。这些优异地方红米种质资源的发掘,可为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提供优异种质。
黎毛毛余丽琴付军如彭小松朱昌兰贺晓鹏熊玉珍贺浩华
关键词:农艺性状脂肪矿质元素
水稻优质恢复系昌恢121香味基因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水稻香型恢复系昌恢121分别与非香稻品种大粒稻、9311、02428、R527、C418、明恢63配制杂交组合,并采用KOH法对其后代的香味进行鉴定,研究分析了昌恢121的香味的遗传模式。并利用昌恢121与现有的香稻材料粤香占、苏香晚占杂交配成香/香组合,并进行香味基因的等位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香稻品种昌恢121的香味是由1对显性基因和1对抑制基因所控制,且与粤香占、苏香晚占的香味基因不等位,因此,昌恢121的香味涉及2对以上基因的控制,且不等位间的基因存在互作效应。
高珍珠傅军如朱昌兰彭小松贺晓鹏欧阳林娟滕林娟贺浩华
关键词:水稻香味
水稻新不育系科丰A显性早熟性的遗传机制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科丰A表现出早熟性,该不育系与晚籼恢复系所配组的F1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显性早熟现象。为了解该不育系显性早熟性的遗传机制,利用一整套抽穗期感光基因近等基因系EG0~EG7、ER、LR、T65、T65Eb、T65Ebm、T65m、NIL(Hd1)和NIL(Hd4)等对科丰A抽穗期感光基因的基因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科丰A的抽穗期基因型为E1E1e2e2E3E3Se-1uSe-1uEf-1Ef-1,并带有感光基因E1的显性抑制基因(暂定名为Su-E1)和感光基因Se-1u的隐性抑制基因(i-Se-1)。分析了由该不育系配组的杂种F1表现早熟现象的原因,并探讨了科丰A所带早熟相关基因的育种利用价值。
肖宇龙余传元雷建国李马忠江玲万建民
关键词:抽穗期基因型
优质稳产杂交中籼稻新组合五丰优T470被引量:1
2011年
五丰优T470系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采用五丰A与自育的优质恢复系昌恢T470配组育成的优质稳产杂交中籼新组合,2008年3月通过江西省审定。该组合具有稳产、米质优、抗性较好、适应性广等特性,适合江西省等长江流域稻区作一季稻种植。
傅军如贺浩华朱昌兰贺晓鹏彭小松陈小荣欧阳林娟刘宜柏
关键词:杂交水稻选育
高产优质杂交中籼新组合天丰优606
2010年
天丰优606系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用天丰A与自育的优质恢复系昌恢606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2008年3月通过江西省审定。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抗性较好、适应性广等特性,适合江西省等长江流域稻区作一季稻种植。
傅军如朱昌兰贺晓鹏彭小松陈小荣欧阳林娟贺浩华
关键词:杂交水稻选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