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ZH131)
-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康乐卜祥伟王凤英刘固盛白娴棠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长安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教团自治与国家控制:唐代道官与道教管理
- 2013年
- 道官是古代政权为管理道教所设的一种特殊官职,而道官制度是古代政权在道教管理实践中的智慧结晶,对于实现政权对道教的宏观管理和协调政教关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唐代的道官制度继承前朝,在道教管理实践上趋向成熟,同时在中央集权的日益强化趋势下,政府不断加强对道教的宏观管理,道官也逐渐沦为世俗政权的卑微附庸和御用工具,日益呈现世俗化和官僚化的发展趋势。
- 卜祥伟刘康乐
- 关键词:唐代道教宗教管理
- 北朝国家道教管理制度略考被引量:1
- 2012年
- 北魏置"仙人博士"之官,为北朝国家政权设立道官之滥觞;北朝不仅萌芽了早期的道官,还建立了主管道教事务的道署——崇玄署。北魏一度设"崇玄署"为主管僧道的署衙,北齐更名为"崇虚局",主管道门事务,后演变为隋唐之"崇玄署",成为经由唐代国家典制所确立的中央官署。北朝建立的道教管理机构,对国家道教管理制度的完善,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隋唐道官制度的形成也具有深刻的影响。
- 刘康乐
- 关键词:北朝道教
- 信仰与教化之间:元明清文昌神附祀庙学的原因被引量:2
- 2016年
- 文昌信仰有两种不同的指向,一种指向文昌星神信仰,一种指向文昌帝君。文昌星神兼具司命、司禄、理文绪之职,秦汉时期司命之职凸显,概与人们对于天命的信仰有关。文昌帝君的原型是梓潼神,从最初的民间自然神发展到人神,从对人神散发英勇之气的武魄的崇拜发展到寄托人们对文武双全的人神崇拜,再发展到对注重文职的人神崇拜。元时受道教的影响,文昌帝君是在吸纳文昌星神信仰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变化而形成的。其神职扩大,且主文运的职能凸显,因此被附祀庙学。元明清出现的文昌神更多指向融合了文昌星神的文昌帝君。元明清时期,在庙学祭祀文昌神大略有三种原因:其一,文昌神附祀庙学可以弥补庙学祭祀神圣性的不足;其二,文昌神附祀庙学可以刺激因儒学不兴、科举荒废而导致的缺乏人才的教育的发展;其三,文昌神附祀庙学有助于国家兴盛,社会和谐。从元明清文昌神附祀庙学可以看出信仰与教化之间的关系:通过信仰发展教育,刺激人们参加科举;信仰内容本身就是一种教化;教化是信仰传播的途径与手段。
- 白娴棠
- 关键词:信仰教化庙学
- 禅的逍遥:俍亭净挺《漆园指通》阐微
- 2016年
- 俍亭净挺禅师是明末清初庄学研究独树一帜的人物,他所注解的《漆园指通》一书对当时明朝遗儒流行的庄学思想提出不同的认识,将庄子学术定位为"释家教外别传",并以禅学思想全新注解《庄子》,对《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大宗师等篇章都作了符合禅学思想的新阐释。俍亭净挺同大多数逃禅遗儒不同的是,他在精神上完成了由儒而禅的内在心灵转化,并以禅为生命的最终归宿。这种心路的巨大转变既是世变的"不得已"所造成的复杂矛盾的心态反映,也是儒释道三教思潮合一倾向在明清学术思想上的反映。
- 刘康乐
- 南朝道教政策及其道官制度
- 2012年
- 南北朝虽是社会动荡的时代,却营造了宗教信仰的丰厚土壤和社会氛围。南朝宋齐梁陈前后相沿,传承中原文化传统,在佛教之外,道教也十分兴盛,南迁的士族大姓大多奉天师道教,天师后裔在龙虎山传天师道法,又有上清、灵宝、茅山诸派并出。南朝上层知识分子的大量参与,对较为粗陋的民间道教提出了改革的要求,有识之士陆修静、陶弘景改革南朝道教,促进了南方道教的官方化发展。道教的发展催生了国家管理道教制度的产生,梁武帝仿照当时的僧官制度,始设道官"道正"一职,已是较为成熟的官任道官。南北朝时道馆制度建立,作为宫观主首的馆主、坛主等,也是官府设在宫观的基层道官。南朝道官制度开创了国家道教管理的新模式,对后世道官制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 刘康乐
- 关键词:南朝
- 论早期泰山信仰及其道教化被引量:1
- 2015年
- 泰山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先秦时期就广泛流传于民间,至迟于秦汉时代,其信仰的行为与内容就已基本完备。早期泰山信仰行为主要表现在祭祀与封禅等官方活动中,信仰内容也多集中在以泰山神所主掌生死观念的职司信仰中。道教产生后,积极吸收泰山信仰的诸多内容,并发展了泰山神主生死魂魄的职能,进而把泰山神纳入到道教神灵体系之中,至此泰山信仰也逐渐完成了道教化的进程。
- 卜祥伟
- 关键词:泰山信仰泰山神道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