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951202)

作品数:25 被引量:200H指数:8
相关作者:范德江杨世伦王亮张喜林陈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长江口
  • 8篇海域
  • 7篇近海
  • 7篇近海域
  • 6篇邻近海域
  • 5篇影响因素
  • 4篇悬浮体
  • 4篇浮体
  • 4篇长江口及邻近...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3篇粒度
  • 3篇矿物
  • 3篇长江
  • 3篇沉积物
  • 3篇冲淤
  • 3篇冲淤演变
  • 2篇调沙
  • 2篇调水调沙
  • 2篇淤积

机构

  • 14篇华东师范大学
  • 14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青岛海洋地质...
  • 3篇国土资源部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教育部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浙江省水利河...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海洋沉积与环...
  • 1篇兖州市第一中...

作者

  • 12篇范德江
  • 10篇杨世伦
  • 6篇王亮
  • 5篇张喜林
  • 4篇张文祥
  • 4篇陈彬
  • 3篇罗向欣
  • 3篇刘建华
  • 3篇张晶
  • 3篇陈沈良
  • 3篇邵和宾
  • 3篇刘明
  • 3篇田元
  • 2篇李清
  • 2篇毕乃双
  • 2篇王厚杰
  • 2篇张小玲
  • 2篇李巍然
  • 2篇陈燕萍
  • 2篇史本伟

传媒

  • 5篇海洋地质与第...
  • 4篇海洋学报
  • 4篇海洋科学进展
  • 3篇沉积学报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上海国土资源
  • 1篇地理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第十六届中国...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平面上升的淹没效应和岸滩冲淤对潮间带湿地面积影响的分离估算被引量:11
2011年
海平面上升的淹没效应导致潮间带湿地面积损失,泥沙淤积可以抵消海平面上升的影响而使潮间带湿地面积持续增长。潮间带湿地面积的实际变化取决于这两个因素的抗衡。本文通过对崇明东滩固定断面高程的重复测量,结合海平面上升速率和潮间带坡度,尝试分离海平面上升和泥沙淤积两因子对潮间带湿地面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10年间,泥沙淤积使崇明东滩潮间带湿地面积增加1.79km2(平均0.36km2/a),而相对海平面上升的"淹没"效应导致崇明东滩潮间带湿地面积损失约0.44~0.64km2(0.09~0.13km2/a),潮间带面积实际增长1.15~1.35km2(0.23~0.27km2/a)。今后几十年,受全球海平面加速上升和长江入海泥沙进一步减少的影响,崇明东滩潮间带湿地的净淤涨速率可能进一步下降,崇明东滩湿地的开发利用将面临新的挑战。
刘英文杨世伦罗向欣
关键词:海平面上升潮间带湿地
海南博鳌玉带沙海滩冲淤演变及脆弱性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玉带沙是海南岛东部博鳌万泉河口的一条细长沙嘴,也是我国重要旅游海滩之一。为了揭示近期玉带沙的冲淤演变趋势,选择了1988年以来4个年份的RS图像,利用现场GPS监测的海滩地形推算出校正后的低潮位水边线,并使用GIS软件计算各年份低潮线以上的玉带沙面积。结果表明:1988~2005年玉带沙呈显著蚀退趋势,平均蚀退70m(4.1m/a),面积减少35%。分析认为:玉带沙蚀退主要原因是海平面上升和万泉河入海泥沙的减少。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玉带沙呈现高度脆弱性,值得关注。
王洁吴创收杨世伦陈燕萍陈沈良张文祥
关键词:海岸侵蚀脆弱性分析
长江口崇明东滩潮沟地貌形态和演变被引量:9
2012年
利用1994、2000和2009年的崇明东滩TM和ETM遥感图像和GIS技术确定潮沟的平面形态、量算了潮沟的长度和密度;在野外,利用RTK-GPS进行了典型潮沟的地形测量以确定潮沟的发育高程、宽度、深度、宽深比以及断面面积的纵向变化,并利用GIS技术建立了该潮沟的三维地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崇明东滩的潮沟主要发育在潮间带上部的盐沼中,北部和中部以单一微弯型潮沟为主,南部以树枝状潮沟为主。(2)1994年潮沟总长度为30.9 km,密度为717 m/km^2;因1998年的盐沼中上部围垦,2000年潮沟总长度和密度分别减少为11.1 km和459 m/km^2;近10a,因盐沼向海淤涨扩大,至2009年,潮沟总长度和密度又分别增大到31.8 km和981 m/km^2;3个时期的潮沟兴衰演变反映了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3)与欧美典型潮间带潮沟侧向移动为主的演变特点不同,崇明东滩的潮沟以继承性的纵向延伸(随着盐沼的向海淤涨)为主。(4)从沟口溯源而上,潮沟的宽深比有明显的减小趋势(从大于340减小为小于18),潮沟的深度有先增大而后减小的趋势。本研究实例表明:与传统手段相比,3S技术是进行大空间尺度和长时间尺度潮间带湿地潮沟形态和演变定量研究的更有效方法。
刘建华杨世伦史本伟罗向欣付信坤
黄河调水调沙期间入海泥沙沉积动力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7年
本文根据2007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黄河三角洲及其毗邻海域的水文、泥沙调查数据资料,使用Mike 3三维水沙数值模型模拟了黄河调水调沙全过程(低流量、高流量、高含沙量)入海水沙输运过程,揭示了人造洪峰下水沙扩散范围和特征,分析了泥沙入海后的沉积动力学机制。研究发现:入海淡水和表层细颗粒泥沙主要以异轻羽状流形式向外海和河口两侧沿岸扩散,中、底层粗颗粒泥沙向外海扩散非常有限,有少量向河口两侧沿岸扩散,扩散范围小于表层;河口区在涨-落、落-涨潮流转换时刻分别存在着潮流切变锋,切变锋均形成在浅水区,而后向深水区移动,切变锋的发生对泥沙向外海扩散有着明显的阻隔作用。
曾明孙效功范德江
关键词:黄河口调水调沙三维数值模拟
杭州湾北岸侵蚀/淤积波迁移特征
杭州湾北岸是上海市抵御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重要屏障,在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背景下,由于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杭州湾北岸已呈现侵蚀迹象,其中侵蚀/淤积波迁移是该区域岸线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鉴于此,本文利用研究区20世纪...
张小玲戴志军施伟勇陈浩
关键词:迁移冲淤演变
文献传递
沉积物岩芯X光片图像灰度数值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2年
沉积体的X光影像包含了沉积物密度、结构、构造等众多信息,对X光影像进行数字图像分析可快速提取这些信息,成为进行沉积记录和古环境演变研究的有力手段。基于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物岩芯的X光影像,利用Mat-lab软件平台把X光影像转换成数字灰度图像,进而提取了岩芯灰度值;结合该岩芯的粒度等沉积学属性,探讨了灰度图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沉积物岩芯的X光图像灰度值是沉积物组成、结构和构造的综合反映,其中粒度对灰度值起到控制性的影响。平均粒径与灰度值之间为良好的线性关系;砂粒级、粉砂粒级含量与灰度之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而黏土粒级含量与灰度存在很好的负相关。沉积物岩芯X光图像的灰度值可以作为该岩芯的粒度的良好替代性指标。
张喜林范德江刘明王亮
关键词:X光图像灰度粒度影响因素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颗粒重晶石特征与成因探讨被引量:2
2016年
海洋环境中重晶石的形成和保存是元素Ba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反演海洋古生产力领域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多年来该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深海海域,而对河口及近海海域很少涉及。本研究使用SEM和EDX等方法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5个断面36个站位的悬浮体中的重晶石矿物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对重晶石颗粒类型、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重晶石颗粒包含自形晶体、长条状晶体、不规则形态晶体和集合体等4种类型,含少量Sr元素,大部分重晶石颗粒表面出现溶蚀现象;重晶石颗粒粒径主要分布在0.5~3μm。通过研究发现,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体中重晶石的形成主要受到微环境中生物作用的控制,该区初级生产力的发育状态和重晶石颗粒的沉降差异造成重晶石空间分布具有表层含量较多、由岸向外增加的现象。
逄悦范德江孙晓霞刘明杨作升
关键词:长江口悬浮体重晶石初级生产力
春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体Eh和pH的分布被引量:6
2017年
依据2015年春季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体Eh和pH的现场调查数据,分析研究区海域水体Eh和pH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同航次现场测得的温度、盐度数据,系统探讨了Eh和pH对水团发育特征的指示作用及对自生矿物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区水体为弱氧化环境,Eh变化范围为202.3~317.2mV,空间分布上具有分带性和不均一的特点,表现为近岸高、离岸越远越低,北部垂向混合均匀、南部层化作用明显。该海区水体总体上为中性-弱碱性环境,pH变化范围为7.05~8.19,空间分布上具有分带性,表现为近岸低、外海高,北部层化明显、南部混合均匀。依据pH-Eh判别图解,判定存在3个水团:长江冲淡水团以低pH和高Eh为特征,台湾暖流为高pH和低Eh,而沿岸流水团以快速变化的pH为特征。pH-Eh特征表明研究区水体中有利于铁、锰氧化物(Fe2O3和Mn2O3)等自生矿物的形成,水体中出现的少量胶黄铁矿(FeS2)与微环境有关。
孙学诗范德江刘鹏飞逄悦田元
关键词:EHPH水团自生矿物长江口及邻近海域
声学测波现场实验研究
的波浪观测已引起科学界和工程界的极大兴趣,波浪对海岸侵蚀和近岸人类活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近年来发展的声学多普勒技术,对波浪进行现场观测,不仅了克服其他观测方法的不足,而且可以实现波浪(波高,波向)和流速、流向的同步观测....
张文祥刘建华朱琴杨世伦
关键词:数据可靠性
近期长江口—杭州湾邻近海域沉积物粒径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5
2012年
为了研究长江口—杭州湾外近海沉积物粒径的现状和近期变化,于2008年4月在该区域用箱式取样器取得了33个表层样,用震动活塞采样器取得7个柱状样;在室内用激光粒度仪对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并与历史时期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表层沉积物总体上呈东粗(砂)西细(泥)的特点,粒径总体上的空间格局与历史时期相似;但砂—泥区界线在研究区北部(长江口和杭州湾外)有向西迁移(蚀退)迹象(西移10~30 km),而在南部(舟山群岛以南)则出现明显向东迁移(淤进)现象(最大超过50 km)。2)当前的表层沉积物形成一条南北连续的泥质带(粒径向南逐渐变细),反映过去存在于舟山群岛以东的最细组分("黏土")带不连续现象在表层现已趋于消失。3)表层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揭示长江入海泥沙的运移方向主要是向南—东南。4)泥质区柱状沉积物具有粉砂和黏土为主但在垂向上(反映在时间上)有粗细多变的特点(侵蚀区表层沉积物有粗化迹象)。研究认为,长江口—杭州湾邻近海域现代沉积物对流域和沿海重大人类活动有较敏感的响应。
罗向欣杨世伦张文祥张经
关键词:沉积物粒度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长江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