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CXLX110508)
- 作品数:9 被引量:114H指数:5
-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EIO-LCA的隐性碳排放估算及地区差异化研究——江浙沪地区隐含碳排放构成与差异被引量:17
- 2013年
- 基于中国2007年地区经济投入产出表及其生命周期评价(EIO-LCA)模型,构建江浙沪3地的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矩阵,从直接排放和隐性排放2个视角分析碳排放在部门间的分布结构。结果表明:(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直接排放量最大;(2)工业的隐性排放量最大,且其隐含排放量主要源自生产链中的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3)上海为碳排放净输出地区,江苏为碳排放净输入地区。
- 唐建荣李烨啸
- 中国经济增长的碳排放尾效分析被引量:15
- 2012年
-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直接结果是碳排放量的增加。基于Romer经济增长"尾效"假说,修正建立了经济增长的碳排放尾效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碳排放尾效值为0.004 769,大于水资源尾效,略小于土地和能源的值。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约束具有缓解作用;流动性越弱的资源对经济增长越容易产生约束;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尾效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和碳排放产出弹性成正比,与资本的弹性系数正相关。
- 唐建荣张白羽
- 关键词:资源约束碳排放强度低碳经济
- 低碳约束下的物流效率分析——以东部十省市为例被引量:56
- 2013年
- 文章综合考虑环境负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根据2008~2010年我国东部十省市物流数据。将非期望产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投入变量,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物流业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综合效率进行衡量和评价。研究发现,外部环境和随机因素对东部十省市物流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如果不加以过滤,各省市物流业的纯技术效率值将被低估,而规模效率值则被高估;考虑碳排放的东部十省市物流业技术效率差异明显,山东和河北两省效率最高且达到技术效率前沿,海南省物流效率最低。为更好地推动东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应确立行业“高压线”,健全法律体系;加强政府“碳引导”,给予政策鼓励;调整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发展多式联运,优化物流系统;开展逆向物流,完善物流体系;改善物流环节,实现低碳转变,引入低碳枝术,推动低碳发展。
- 唐建荣卢玲珠
- 关键词:三阶段DEA
- 基于随机森林方法的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0
- 2013年
- 研究碳足迹持续增长动因对碳足迹的抑制及其碳减排政策的制定具有深远意义。基于随机森林方法并利用1997—2011年的相关数据构建了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模型对碳足迹影响因素进行了有效识别和系统归集,并为碳足迹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发展规模、人口规模、住宅建筑、技术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等因素是形成碳足迹的稳定力量;能源结构、经济速度和碳汇效应的影响并不显著。
- 唐建荣陈实
- 关键词:偏最小二乘法
- 中国碳减排效率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文章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方法对2000~2009年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六个行业的碳排放效率进行了跨时期的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六大行业整体碳排放效率从2000~2009提高了7.2%,并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动指数、技术效率指数及其β收敛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行业间存在显著的技术扩散和制度扩散现象,论文据此推广余情,提出了技术进步、资源配置和政府监管等碳控制的途径。
- 唐建荣吴丽娟
-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碳减排Β收敛
- 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动态研究
- 2013年
- 经济规模对碳排放具有明显的增量效应,揭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制订合理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论文在多变量分析框架下,建立了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并基于我国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卡尔曼滤波分析,其结果不仅显示了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依赖程度,而且描述了资本和劳动对碳排放的替代作用。
- 唐建荣陈实张白羽
- 关键词:碳排放低碳经济状态空间模型KALMAN滤波
- 基于多目标规划的碳减排路径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解决当前经济高速发展与减缓碳排放之间深层次矛盾的有效手段。为测算产业结构变动所产生的低碳效应,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2007年投入产出数据,在宏观层面上构建了一个包含2个目标函数和75个约束条件的投入产出多目标规划模型,定量分析了碳排放约束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可能性。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碳减排的手段在一定范围内依然有效,论文据此提出了中国应该重点发展、鼓励发展、控制发展以及需要限制发展的行业;论文同时指出,仅通过产业调整难以实现碳减排目标,提高能源效率、促进技术进步和关键链的低碳化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碳减排路径。
- 唐建荣张白羽陈实
- 关键词:多目标规划碳减排产业结构
- 中国能源碳足迹驱动因素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碳足迹是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住宅建筑、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交通、生态碳汇效应和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等影响因子共同驱动的结果。文章基于PLS模型对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影响因子及其影响力度进行了系统研究。
- 唐建荣陈实张白羽
- 关键词:碳足迹PLS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碳排放强度控制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降低碳排放以达到减缓二氧化碳增长的方法,已被证明是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文章以中国政府提出的碳强度减排目标为基准,以碳排放强度目标值作为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约束条件,从系统的角度考虑影响碳排放强度的各种因素,寻找其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并据此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进而为降低碳排放强度提供理论指导和对策思路。
- 唐建荣郜旭东张白羽
- 关键词:碳排放强度碳减排系统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