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医学卫生科技联合攻关项目(2005-1032)

作品数:2 被引量:126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昕韩冰康东洋戴朴王国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医学卫生科技联合攻关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点突变
  • 1篇神经性
  • 1篇神经性聋
  • 1篇突变
  • 1篇热点突变
  • 1篇种族
  • 1篇重度感音神经...
  • 1篇综合征
  • 1篇线粒体
  • 1篇线粒体DNA
  • 1篇芯片技术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聋病
  • 1篇快速基因诊断
  • 1篇基础研究与临...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芯片
  • 1篇基因芯片技术
  • 1篇基因诊断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生物芯片北京...

作者

  • 3篇韩东一
  • 2篇王国建
  • 2篇戴朴
  • 2篇康东洋
  • 2篇韩冰
  • 2篇张昕
  • 1篇袁永一
  • 1篇黄德亮
  • 1篇吴皓
  • 1篇李琦
  • 1篇刘新
  • 1篇李彩霞
  • 1篇于飞
  • 1篇袁慧军
  • 1篇贺佳
  • 1篇张地

传媒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因芯片技术在非综合征性耳聋快速基因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2
2008年
目的应用耳聋基因芯片对非综合征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进行分子病因学研究,评估其在快速耳聋基因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采集158名来自北京第三聋哑学校的非综合征性耳聋学生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用耳聋基因芯片检测四个国人中常见的耳聋相关基因中的9个热点突变,包括GJB2(35delG,176del16bp,235delC及299_300delAT),GJB3(538C>T及547G>A),SLC26A4(IVS7-2A>G、2168A>G)和线粒体DNA 12S rRNA(A1555G)。同时,应用酶切法或直接测序法分别对线粒体12SrRNA A1555G突变,以及GJB2、SLC26A4基因编码区序列进行检测,以验证基因芯片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在158名耳聋患者中,基因芯片方法共检出67例携带致聋突变(42.41%)。其中,线粒体DNA 12S rRNA A1555G突变5例(3.16%);GJB2基因突变39例(24.68%),包括235delC纯合突变24例,235delC和299_300delAT复合杂合突变7例,235delC单杂合突变5例,299_300delAT单杂合突变2例,35delG单杂合突变1例;SLC26A4基因突变22例(13.92%),包括IVS7-2A>G纯合突变5例,IVS7-2A>G和2168A>G复合杂合突变5例,IVS7-2A>G单杂合突变11例,2168A>G单杂合1例;另外还有1例患者检出299_300delAT和IVS7-2A>G双杂合突变。未检出GJB3基因突变。除两例纯合235delC被判读为杂合外,基因芯片的结果同酶切及测序方法结果一致,后者的阳性患者检出率为70例(44.3%),与芯片检测结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250)。经探针优化后,上述两例误判的235delC样品的芯片检测结果均与测序方法一致,同时经测序证实的其他22例235delC纯合突变样品验证,基因芯片的结果均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针对国人常见耳聋相关基因热点突变设计的耳聋基因芯片对非综合征性重度和极重度耳聋患者的突变检出率高(42.41%)。与传统方法相比,它具有快速、高通量、高准确性、低成本等特点,能够满足临床耳聋基因检测的要求;且其操作简单,易于标准化,适于推广,显示出广阔的临床
王国建戴朴韩东一李彩霞张地韩冰康东洋张昕
关键词:耳聋GJB2基因SLC26A4基因线粒体DNA基因芯片
中国不同地区和种族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群体热点突变的分布和频率研究被引量:48
2007年
目的调查中国各地区聋哑人群的缝隙连接蛋白β2基因(gap junction beta-2 gene,GJB2)235delC 突变的流行和分布情况,为在中国进行准确有效的耳聋基因诊断工作提供流行病学数据和经验。方法收集来自中国26个地区的3004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以及368例汉族健康对照和98例维吾尔族健康对照,应用多聚酶链扩增-限制性酶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235delC 突变筛查。结果总计有488例(16.3%)患者带有至少一个235delC 突变等位基因,其中233例(7.8%)纯合突变,255例(8.5%)杂合突变,比较各地区耳聋人群的情况,235delC 纯合突变的频率从0%到14.7%,235delC 杂合突变的频率从1.7%至16.1%。结论调查结果显示,相对于其他亚洲人群,中国的非综合征型聋人群具有较高的235delC 突变频率。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对 GJB2 235delC 突变简易快速的检测方法将可以为广大的中国耳聋群体服务,仅通过扫描这一常见突变,在某些地区高达15%的患者可以因鉴别为纯合突变型获得确诊,而235delC 杂合型患者和阴性患者则应进一步进行 GJB2全部编码序列和其他耳聋相关基因分析。
戴朴于飞韩冰吴皓袁永一李琦王国建刘新贺佳黄德亮康东洋张昕袁慧军张丽君韩东一
关键词:点突变流行病学
聋病防治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现状与未来
目的探讨具有中国模式聋病防治的基础研究方向与策略,展望基础研究成果所带动的临床应用的前景与未来。方法以建立国人耳聋遗传资源库为基础,以基因组学以及遗传学研究所取得的技术成就为研究手段,进行国人聋病分子遗传学机制研究,新基...
韩东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