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6004)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赵越崔建军刘晓春刘健胡健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早寒武纪
  • 1篇碎屑
  • 1篇碎屑锆石
  • 1篇丘陵
  • 1篇锆石
  • 1篇寒武纪
  • 1篇冰碛
  • 1篇冰碛物
  • 1篇博尔特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2篇刘健
  • 2篇刘晓春
  • 2篇崔建军
  • 2篇赵越
  • 1篇胡健民

传媒

  • 1篇地质学报
  • 1篇极地研究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来自东南极西福尔丘陵附近冰碛物中沉积岩砾石的碎屑锆石LA-ICP-MSU-Pb年龄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东南极西福尔丘陵东南侧分布着长约20km带状冰碛物,这些冰碛物成分复杂,其中含有少量与该地区高级片麻岩的基岩显著不同的沉积岩砾石。根据冰川流动方向可以推测它们来自西福尔丘陵的东南侧的冰盖之下。对其中8个具有代表性的沉积岩砾石样品进行碎屑锆石LA-ICP-MSU-Pb年龄测试,其U-Pb表面年龄主要集中在2410~2600Ma和3340~3500Ma之间,缺乏1000Ma和500Ma变质年龄,这些信息不仅暗示在西福尔丘陵东南侧存在一个古太古代陆块,而且说明该碎屑岩的物源区的岩石组成相对较为单一。
刘健赵越刘晓春崔建军
关键词:冰碛物
东南极埃默里冰架东缘赖茵博尔特丘陵构造变形过程及其构造意义
2011年
对赖茵博尔特丘陵地区的构造变形过程分析表明,该地区发育4期主要构造变形。D1期主要是区域性近EW向片麻理形成阶段,其变形时代为>970 Ma;D2期是在正片麻岩形成了近EW向轴面陡立韧性剪切褶皱,以及剪切面理上发育的各种紧闭不对称褶皱和低角度拉伸线理,其变形时代为新元古代早期。D3期变形发生在寒武纪早期,以构造抬升至地表过程中产生的近EW向高角度正断层为代表,同时在詹宁斯岬地区伴随着紫苏花岗岩侵入;D4期变形为赖茵博尔特丘陵和詹宁斯岬地区NE-NNE向密集破劈理形成阶段,其形成时代可能为晚中生代-新生代。赖茵博尔特丘陵地区D1-2期构造变形与北查尔斯王子山地区构造变形过程类似,应该属于雷纳杂岩的东延部分。在其以北存在早寒武纪(泛非期)的詹宁斯岬紫苏花岗岩体,结合前人资料,推测在两地区之间存在近S-N向的普里兹造山带西部构造边界。据此认为普里兹造山带很可能不通过兰伯特地体,而是向南延伸经过格罗夫山并且通过甘布尔采夫冰下山脉。
刘健赵越刘晓春崔建军胡健民
关键词:早寒武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