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基金(CXTD-2-1312)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涂诗航郑家团周鹏郑轶黄利兴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水稻
  • 3篇稻瘟
  • 3篇稻瘟病
  • 3篇选育
  • 3篇瘟病
  • 3篇抗稻瘟病
  • 3篇分子标记
  • 3篇不育
  • 3篇不育系
  • 2篇杂交
  • 2篇三系不育系
  • 2篇抗性
  • 2篇抗性鉴定
  • 2篇恢复系
  • 2篇分子标记辅助
  • 2篇分子标记辅助...
  • 2篇标记辅助选择
  • 1篇新恢复系
  • 1篇雄性不育
  • 1篇雄性不育系

机构

  • 7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福州国家水稻...

作者

  • 4篇涂诗航
  • 3篇吴志源
  • 3篇周鹏
  • 3篇张以华
  • 3篇游年顺
  • 3篇郑家团
  • 3篇胡荣华
  • 3篇郑轶
  • 3篇黄利兴
  • 2篇谢美珠
  • 2篇雷上平
  • 2篇黄庭旭
  • 2篇张水金
  • 2篇董瑞霞
  • 2篇郑长林
  • 1篇游晴如
  • 1篇谢华安
  • 1篇张建福
  • 1篇朱雄涛
  • 1篇王洪飞

传媒

  • 5篇福建稻麦科技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杂交水稻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5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利用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改良水稻恢复系抗性被引量:3
2017年
以含有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的恢复系R659为抗性供体,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大穗型恢复系福恢2328为受体,进行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导入,以期培育抗白叶枯病恢复系新种质,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育成了2份含有Xa23基因的纯合改良株系EMR402、EMR403,经人工接菌鉴定,结果表明均对白叶枯病表现为抗。
周鹏涂诗航张水金董瑞霞王洪飞郑轶游晴如黄庭旭郑家团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分子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Pi25基因选育抗稻瘟病三系不育系被引量:11
2015年
稻瘟病是水稻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选育抗稻瘟病三系不育系,是选育抗稻瘟病品种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以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25的材料BL47为抗性供体亲本、福稻B为受体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从F2代起利用分子标记Si13070C检测Pi25基因,从F3代起结合稻瘟病重发病区苗瘟鉴定,从BC1代起对不育系植株进行花粉育性鉴定,筛选出5份具有中抗以上水平的候选不育系,其中不育系CP4A具有良好的不育性和开花习性,所配组合表现出良好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利用分子标记Si13070C检测Pi25基因并结合田间苗瘟鉴定在选育抗性育种材料上是有效的。
涂诗航周鹏郑轶董瑞霞张水金黄庭旭郑家团
关键词:稻瘟病不育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创制抗稻瘟病水稻新恢复系被引量:10
2015年
为了选育出抗病的优良杂交水稻恢复系,本研究以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9的水稻材料75-1-127为供体,以杂交水稻强恢复系蜀恢527、明恢86、闽恢3301和X5为受体亲本,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与回交、复合杂交的选育方法,同时连续4年在稻瘟病重发区田间自然诱发鉴定,最终获得了6份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9的新株系,其中2份表现抗稻瘟病,4份表现中抗稻瘟病,而不含有Pi9基因的株系材料均表现中感病及以上。结果表明,在相同遗传背景下含有Pi9基因的株系的抗性水平明显优于不含有Pi9基因的株系。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有效地培育了抗稻瘟病的水稻恢复系。
张荟周鹏周鹏涂诗航张建福郑家团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性鉴定恢复系
早籼杂交水稻全优1093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15年
全优1093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三系不育系全丰A与自选恢复系福恢1093配组而成的三系早籼杂交水稻新品种,于201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具有高产、适应性广、后期转色好等特点。介绍了全优1093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郑轶涂诗航
关键词:早稻栽培技术
优质抗稻瘟病水稻雄性不育系乐丰A的选育与利用被引量:6
2015年
乐丰A是以金23B//福伊B/建伊B选育保持系,再与福伊A测交并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水稻三系不育系,于2004年通过福建省科技成果鉴定,2008年获植物新品种权。乐丰A具有农艺性状好、配合力高、异交特性好、米质优、稻瘟病抗性强等特点,目前已利用乐丰A配制出12个杂交水稻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介绍了乐丰A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配组利用情况。
张以华黄利兴游年顺潘玉卿雷上平郑长林雷捷成胡荣华吴志源谢美珠
关键词:水稻不育系抗稻瘟病选育
杂交水稻新品种繁优5498的选育与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繁优5498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主选育的三系不育系繁源A与恢复系福恢5498配组而成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和稻瘟病抗性好等特点,201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其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制种技术要点。
胡荣华吴志源张以华雷上平谢美珠黄利兴游年顺
关键词:杂交水稻选育
优质杂交稻新品种“宜优嘉7”制种关键技术
2013年
宜优嘉7是用恢复系"嘉7"与不育系"宜香1A"配组育成的籼型杂交稻新品种,具有米质优、产量高、稳定性好、适应性较广的特性,于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品种亲本的特征特性及制种关键技术。
朱雄涛
关键词:杂交稻制种技术
水稻三系不育系繁源A异交特性与繁殖技术初探被引量:1
2013年
繁源A具有开花习性好、花时集中,异交率高等特点。依据近几年的观察,总结其高产繁殖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选择具有天然屏障条件的隔离基地;选择适宜的抽穗扬花期天气条件:大气温度28~32%,大气相对湿度70%~80%;灌浆成熟期保持田间湿润,利于籽粒灌浆饱满和减少裂颖。
胡荣华黄利兴张以华吴志源郑长林游年顺
关键词:不育系繁殖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