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6047)

作品数:13 被引量:191H指数:9
相关作者:徐兆礼刘守海蔡萌高倩田丰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浮游
  • 5篇浮游动物
  • 4篇多样性
  • 4篇夏季
  • 3篇冬夏季
  • 3篇优势种
  • 3篇鱼类
  • 3篇摄食
  • 3篇摄食习性
  • 3篇习性
  • 3篇黄鱼
  • 3篇凤鲚
  • 3篇长江口
  • 2篇鱼类多样性
  • 2篇附近水域
  • 2篇大黄鱼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含量
  • 1篇蛋白浓度
  • 1篇动物

机构

  • 13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厦门大学
  • 4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13篇徐兆礼
  • 3篇刘守海
  • 2篇田丰歌
  • 2篇蔡萌
  • 2篇陈佳杰
  • 2篇高倩
  • 1篇徐佳奕
  • 1篇张海景
  • 1篇沈盎绿
  • 1篇赵蒙蒙
  • 1篇叶金清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海洋渔业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Chines...

年份

  • 2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浙江三门湾冬夏季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被引量:29
2009年
利用2007年12月和2008年6月三门湾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三门湾鱼类密度的时空分布,分析优势种、地形地貌和水文等因素对鱼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2月和6月鱼类重量和尾数密度分别为51.47 g/km2、4.62(103ind./km2)和175.32 g/km2、28.88(103ind./km2)。12月的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6月的莱氏舌鳎(Cynoglossus(Areliscus)lighti)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分别是本海域最重要的优势种。去除个别鱼类的影响,鱼类重量密度与尾数密度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呈调查水域密度东南部水域高于西北部水域的趋势。两季平均幼体比例高达63.74%,且大部分属于体型较小的鱼类。夏季鱼类比冬季种类数有所增加。三门湾鱼类数量的变化动力来自主要优势种对鱼类数量变化的回归贡献。
蔡萌徐兆礼
关键词:鱼类优势种
瓯江口水域夏、秋季浮游动物数量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5
2009年
依据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水域浮游动物调查资料,研究了瓯江口水域夏季与秋季浮游动物总丰度和总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优势种组成特点,同时探讨了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优势种对总丰度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两个季节优势种具有明显更替现象,夏季(6月)主要优势种为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和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秋季(9月)主要优势种是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太平洋纺锤水蚤和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夏季和秋季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分别为82.05mg·m-3和649.10mg·m-3,丰度分别为47.0ind·m-3和298.3ind·m-3。就水平分布而言,生物量与丰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调查水域北部高于南部的特点。就季节变化而言,秋季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夏季。瓯江径流的季节变化、瓯江南口和北口冲淡水势力差异、台湾暖流和浙闽沿岸流势力的强弱是影响瓯江口水域浮游动物优势种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进一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温度和盐度是影响浮游动物丰度季节变化的重要因素,其中盐度是决定浮游动物丰度水平变化的关键因子。瓯江口水域浮游动物丰度的变化来源于主要优势种丰度的变化对总丰度的回归贡献。
高倩徐兆礼
关键词:浮游动物优势种盐度
三门湾海域冬夏季口足目和十足目虾类的种类组成、时空分布及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6
2011年
根据2007年12月和2008年6月三门湾海域的2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三门湾海域口足目与十足目中虾类在冬季和夏季的密度、优势种及多样性的时空分布,并结合该调查海区的地形地貌和水文等因素对虾类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门湾海域虾类以广温、广盐种为主,其夏季种类数高于冬季,且夏季虾类质量和尾数密度均值亦高于冬季,夏季与冬季的虾类质量分别为93.32 kg/km2和31.97 kg/km2,而尾数密度分别为32.34×103 ind/km2和19.32×103 ind/km2。依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的计算,得出该海域冬季最主要的优势种为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夏季为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夏季虾类种间分配较为均匀,致使该海域冬季虾类质量及尾数多样性指数值H'均值(1.58,1.33)皆低于夏季质量和尾数H'均值(1.78,2.18)。在冬季,三门湾口外海域水温较高,导致较多数量虾类出现。在夏季,湾口水域有不同盐度水团混合交汇,也使此处虾类的种类和数量较多。依据本文调查资料,三门湾海域十足目虾类种类数占浙江近海游泳虾类的25.00%,其种类丰富度要小于浙江近海。
赵蒙蒙徐兆礼
关键词:虾类多样性
小黄鱼育幼期吕泗渔场的饵料浮游动物特征被引量:7
2010年
根据2008年6月在吕泗渔场(31.90°N-32.10°N、121.70°E-121.95°E)海域生态环境调查资料,分析了该区饵料浮游动物种类分布、优势种、数量分布、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共出现饵料浮游动物31种(不含浮游幼体和腔肠动物),种类数和丰度均以桡足类占据优势;该区总生物量均值为845.54mg.m-3,其中大潮时为895.58mg.m-3,分布趋势为北部高于南部,小潮时为795.49mg.m-3,分布趋势为中部较高;6月吕泗渔场饵料浮游动物优势种分别是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长轴螺(Peraclis reticulata)、长额刺糠虾(Acanthomysis longirostris);大潮时真刺唇角水蚤和中华哲水蚤优势度最高均为0.19,小潮时真刺唇角水蚤优势度最高为0.40;在吕泗渔场,6月饵料浮游动物生物量较高,优势种数较多,反映出该渔场小黄鱼饵料环境的稳定性,为小黄鱼幼体生长提供了良好的饵料条件。
张海景徐兆礼
关键词:浮游动物小黄鱼
官井洋大黄鱼夏季食物组成和摄食习性被引量:5
2012年
2010年6月在福建省官井洋海域收集579尾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标本进行胃含物分析,同步采集取样点附近水域浮游动物及张网样品,比较大黄鱼胃含物种类与水域中生物种类组成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大黄鱼食物种类共32种,种类广泛。大黄鱼主要摄食十足类(相对重要性指标百分比%IRI=49.14%)、鱼类(%IRI=20.47%)、磷虾类(%IRI=18.31%)和糠虾类(%IRI=2.34%),具有以游泳动物、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对象的肉食性摄食习性。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相对重要性指标IRI=976.10,%IRI=35.38%)和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IRI=505.27,%IRI=18.31%)为大黄鱼食物组成中最重要的食物种类。海区中,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占所有浮游动物总丰度的45.03%,主要优势种为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优势度Y=0.14)、双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bipinnata,Y=0.09)和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Y=0.06);张网渔获物共鉴定91种,主要为细螯虾、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蟳、双斑(Charybdis bimaculata)、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银鲳(Pampus argenteus)鮻和棱(Liza carinatus)。研究表明,大黄鱼对食物种类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主要体现在喜好追逐捕食海区中的小型虾类和仔、稚、幼鱼以及体型相对较大的浮游动物磷虾类和糠虾类。
徐佳奕陈佳杰田丰歌徐兆礼
关键词:大黄鱼官井洋食物组成摄食习性
瓯江口夏、秋季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被引量:17
2009年
依据2007年6和9月瓯江口水域两个航次的浮游动物调查资料,研究瓯江口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并探索水团等因素对浮游动物优势种及物种多样性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查水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76种(不含18种浮游幼体和仔鱼),隶属于7门8纲20目41科,其中桡足类是最主要的优势类群;瓯江口水域浮游动物主要由亚热带种构成;就盐度适应而言,浮游动物种类数以外海种居多,而近海种在浮游动物总丰度中占有明显优势;秋季浮游动物种类数显著高于夏季;秋季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2.89)明显高于夏季(2.23),这与秋季物种数较高有关;夏季水团交汇处的大门岛邻近水域多样性指数最高,秋季该水域多样性指数呈现从河口到外海逐渐增加的趋势。
高倩徐兆礼
关键词:浮游动物多样性群落生态类群
Effect of hypoxia on the blood of large yellow croaker (Pseudosciaena crocea)
2011年
Large areas of hypoxic water have recently been reported in the East China Sea.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hypoxia may be partially responsible for the decline of some fish stocks.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hypoxia on large yellow croaker (Pseudosciaena crocea). The fish were exposed to three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oxygen (DO; 1.5 mg/L and 2.0 mg/L, and 6.5 mg/L control). We collected blood after 6, 12, 24, 48, and 96 h exposur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red blood count, hematocrit,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and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in the group exposed to 1.5 mg/L DO after 6 h or 12 h, and a delayed increase (only elevated after 48 h and 96 h) in these indices in the group exposed to 2.0 mg/L DO. Plasma glucose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hypoxic groups after 24 h. Furthermore, plasma lactate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activit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first 6 h exposure in both hypoxic group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large yellow croakers could not maintain the aerobic pathway and instead use anaerobic metabolism for survival when DO levels fall below 2.0 mg/L. We conclude that the occurrence of hypoxia (<2 mg/L DO) in the East China Sea could cause metabolic stress for large yellow croakers and may be partially responsible for the population decline of this species.
顾孝连徐兆礼
关键词:大黄鱼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红蛋白浓度
长江口及附近水域凤鲚(Coilia mystus)摄食习性的分析
<正>2009年6月—8月在长江口及杭州湾水域收集到1355尾凤鲚(Coilia mystus)样品,取胃含物并对其饵料组成和数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长兴岛北港水域凤鲚对桡足类摄食数量范围是0.1~3.31ind....
刘守海徐兆礼叶金清田丰歌
文献传递
瓯江口海域夏秋季鱼类多样性被引量:61
2008年
利用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瓯江口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的时空分布,探索地形地貌、海流和水文等因素对鱼类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次拖网调查中,共鉴定鱼类64种,其中16种是暖温种,其余48种为暖水种。银姑鱼(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us)是6月份的关键种,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是9月份的关键种。瓯江口北部岛屿密集的区域,也是鱼类种类密集的水域。多样性指数(H′)值平面分布格局显示:岛群之间水域H′值较高,岛群外部水域H′值远远低于岛群之间和岛群内侧水域。岛屿周围与岛屿之间鱼类物种丰富,物种分布与海底地形多样化、底质多样化和水流环境多样化有关。单一优势种出现是导致外侧水域鱼类H′值较低的主要原因,种数较少仅仅是次要原因。瓯江径流的季节变化,瓯江南口和北口冲淡水势力差异,台湾暖流势力的季节变化是影响瓯江口海域鱼类种类和多样性分布的主要水文因素。暖流势力减弱,一些物种开始向外海深水做越冬洄游,这是9月份鱼类种数少于6月份的主要原因。
徐兆礼
关键词:鱼类多样性
长江口及附近水域凤鲚摄食习性的分析被引量:18
2012年
2009年6-8月在长江口及杭州湾水域收集到1 355尾凤鲚(Coilia mystus)样品,取其胃含物并对其饵料组成和数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长兴岛北港水域每尾凤鲚对桡足类摄食数量为0.10~3.31个,长江口九段沙南槽水域每尾为0.06~0.23个,因此可以认为产卵场凤鲚的摄食强度大于洄游中凤鲚的摄食强度。同时发现,每尾体长为100~150 mm的凤鲚摄食糠虾类数量在0.4个左右,而150~190mm体长组糠虾类的数量在0.1个以下。研究表明,个体较大的凤鲚并未对较大个体的糠虾类有更强的摄食趋势。同样,食物中桡足类数量分布与体长组变化也没有明显的关系。在杭州湾,凤鲚的胃含物和栖息水域中都有大量糠虾出现,而在长江口,凤鲚胃含物有零星糠虾出现,其栖息水域的采样中则没有糠虾记录。这说明栖息水域环境中饵料生物组成的差异是凤鲚饵料种类数量不同的重要原因。此外还发现,凤鲚对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I=0.89)和长额刺糠虾(Acanthomysis longirostris)(I=0.86)选择性较强。而凤鲚对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I=-0.39,Y=0.30)等这些栖息水域环境中的优势种类属被动摄食,不具选择性。研究亮点:目前对凤鲚食性的研究只在凤鲚生物学的叙述中提到,没有食性数量的进一步分析。对长江口及其附近水域凤鲚的食物组成及摄食习性进行分析,并将凤鲚的食物组成与栖息水域中的浮游动物种类数量组成进行比较分析。为凤鲚食性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凤鲚渔业资源的保护、增殖和合理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刘守海徐兆礼田丰歌
关键词:凤鲚摄食习性浮游动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