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887)
- 作品数:12 被引量:87H指数:6
- 相关作者:张建华吴良霞陈凌郭盛胡润芳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儿期肠道菌群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denaturt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研究新生儿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集157例足月儿和72例早产儿生后第3、5、7天及第3周的粪便标本,提取细菌总DNA,对其16S rDNA的V3可变区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DGGE电泳后计算肠道菌群丰富度(DGGE条带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结果生后第3、5、7天及第3周,新生儿肠道菌群丰富度随时间增加;生后7 d内的Shannon-Wiener指数随时间上升;生后第5天的菌群丰富度及Shannon-Wiener指数均显著高于生后第3天(P<0.001)。生后第3天,剖宫产儿肠道菌群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低于顺产儿(P<0.001);生后第5天,剖宫产儿肠道菌群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低于顺产儿(P<0.05)。生后第7天和第3周,母乳喂养新生儿的肠道菌群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低于非母乳喂养新生儿(P<0.05)。足月儿生后第3、5、7天的肠道菌群丰富度和生后第3、5天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显著高于早产儿。结论新生儿期肠道菌群多样性随时间呈动态性变化,生后3~5 d为菌群发展最迅速时期。剖宫产新生儿早期的肠道菌群多样性低于顺产儿;母乳喂养多样性低于非母乳喂养;早产儿肠道菌群多样性低下,定植延迟。
- 袁方胡润芳吴良霞张建华
- 关键词:新生儿早产儿肠道菌群
- 支气管哮喘的免疫治疗被引量:8
- 2013年
-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β2-受体激动剂和吸人性糖皮质激素为哮喘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手段。免疫治疗作为哮喘另一治疗策略日益得到重视,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哮喘变应原特异性疫苗和相关抗原DNA疫苗治疗。哮喘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则包含卡介苗,针对哮喘细胞因子,针对树突状细胞,抗IgE单克隆抗体,非甲基化胞嘧啶一鸟嘌呤二核苷酸DNA等。这些免疫治疗方法有望为哮喘的病因治疗和长期控制提供更安全、更有效、更具特异性的治疗手段。
- 张建华陈凌
-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免疫治疗疫苗
-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及mIL-17RC的原核表达和功能研究
- 目的:1.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M PP)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以了解本地区MPP的临床特点,探讨年龄、MP-IgM抗体滴度与MPP临床表现的关系,为M P P的诊治提供可靠依据。2.构建pET28a(+)/mIL-17RC...
- 王超颖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原核表达
- 文献传递
- 重组耻垢分枝杆菌 rMS-Ag85a-IL-17a在非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中的作用与机制
- 背景:随着对支气管哮喘临床与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近半数的哮喘患者表现为非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non-eosinophilic asthma,NEA),其气道炎症以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
- 徐婉婷
- 关键词:重组耻垢分枝杆菌
- 文献传递
- 维生素A、D辅治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及对血清T细胞亚群、IL-13、CysLTs的影响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研究维生素A、D(VA、VD)辅治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及对血清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13(IL-13)、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MPP患儿92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92例MPP患儿分为实验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阿奇霉素^(+)盐酸氨溴索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VA、VD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最大呼气流量(PEF)、1 s用力呼气量(FEV1)及用力肺活量(FVC)等肺功能指标;血清CD3^(+)、CD4^(+)、CD8^(+)、CD4^(+)/CD8^(+)等T细胞亚群水平;血清IL-13、CysLTs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的退热时间、肺部症状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62±0.30)、(5.27±0.55)、(8.30±0.86)、(9.35±0.98)d,均小于对照组[(2.98±0.32)、(6.31±0.66)、(9.68±1.02)、(10.82±1.3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显著不良反应。治疗7 d后,实验组的PEF、FEV1、FVC及CD3^(+)、CD4^(+)、CD4^(+)/CD8^(+)水平分别为(2.51±0.28)mL、(1.68±0.19)mL、(1.52±0.18)mL、(68.85±7.19)%、(38.26±4.16)%、(1.77±0.19),均高于对照组[(1.96±0.22)mL、(0.74±0.09)mL、(1.83±0.20)mL、(63.72±6.60)%、(33.52±3.63)%、(1.35±0.16)],CD8^(+)及IL-13、CysLTs水平分别为(21.62±2.39)%、(98.85±10.27)ng/mL、(782.06±80.18)pg/mL,均低于对照组[(25.09±2.77)%、(129.57±15.06)ng/mL、(979.32±99.08)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VD辅治MPP患儿可改善临床症状,增强肺功能,改善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抑制IL-13、CysLTs生成,且安全性高。
- 蒋芹国志郭苗苗惠雷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3半胱氨酰白三烯
- 喂养方式对早产儿在新生儿期肠道菌群分布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肠道菌群分布特征的影响。方法将35名剖宫产早产儿分为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提取婴儿粪便总DNA,应用Illumina MiSeq平台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组成特征。结果早产儿肠道菌群以2个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和3个菌纲(芽孢杆菌纲、梭菌纲、γ变形菌纲)为主。在科、属水平以链球菌、韦荣球菌、肠杆菌占主要优势。整个观察期未检出拟杆菌门和双歧杆菌属。两种喂养方式对主要菌门和菌属相对丰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低丰度水平上,母乳喂养组比人工喂养组拥有更丰富的菌群,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人工喂养组(P<0.05);埃希菌属在人工喂养组中未能检出。在喂养不同时间点,两组的菌群结构也存在差异,门水平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出生后3~5 d。结论高通量测序揭示了早产儿肠道菌群特征:更多兼性厌氧菌定植,严格厌氧菌定植延迟。喂养方式对主要菌群结构影响不大,人工喂养对部分低丰度菌群的建立存在不良影响。
- 袁方胡润芳吴良霞张建华
- 关键词: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早产儿
- 生命早期抗生素使用与儿童哮喘:因果关系还是混杂效应?被引量:3
- 2015年
- 儿童哮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基于卫生假说,抗生素使用可能减少了微生物暴露,从而增加了过敏性疾病发生的风险.近十年来,就早期抗生素暴露与儿童哮喘的关系进行的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并不一致.大多数回顾性研究发现正相关联系,但前瞻性研究未发现联系或联系强度较弱.逆向因果和指示混淆可部分解释两者的关系,但也难以否定因果关系的存在.
- 胡润芳张建华
- 关键词:抗生素哮喘生命早期
- Th17细胞的分化调控机制及其在支气管哮喘呼吸道炎症中的作用被引量:27
- 2016年
- Th17细胞属CD4^+T淋巴细胞亚群,与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密切。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儿童常见疾病,哮喘是Th2型免疫反应占优势的变态反应性疾病,Th17细胞亚群的发现进一步完善了Th1/Th2失衡学说,并且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哮喘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从Th17细胞的分化调控机制、与其他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以及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理解哮喘的发病机制,并为哮喘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 陈凌张建华
- 关键词:TH17细胞支气管哮喘呼吸道炎症
- 重组IL-17A耻垢分枝杆菌的构建及其对巨噬细胞表达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构建携带小鼠IL-17a编码基因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Recombinant Mycobacterium smegmatis,rMs),并研究其对巨噬细胞表达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双酶切质粒pET28a/mIL-17a和pMFA41,转化感受态E.coli TOP10,构建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质粒pMFA41/mIL-17a,电转化耻垢分枝杆菌mc2155,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分别以MOI为10∶1加入rMs、rMs+anti-IL-17A、Ms感染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并设PBS对照组。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转染细胞中β防御素-2(Defensinβ2,Defb-2)、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MIP)-1α和MIP-2β基因mRNA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MIP-1α、MIP-2β、IL-4及IFN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MFA41/mIL-17a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mIL-17A可与大鼠抗小鼠IL-17A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在相对分子质量约20 000处可见特异性反应条带;rMs组RAW264.7细胞中Defb-2、MIP-1α、MIP-2β基因mRNA水平较Ms组及PBS组明显升高(P<0.01);rMs组细胞培养上清中MIP-1α、MIP-2β、IL-4和IFNγ的蛋白浓度较Ms组及PBS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mIL-17A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疫苗,该疫苗可有效促进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表达MIP、Defb2、IFN-γ及IL-4,为新型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
- 郭盛张建华吴良霞陈凌郝春莉范小勇
- 关键词:耻垢分枝杆菌白细胞介素17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 关注婴幼儿期抗生素使用对儿童哮喘发病的影响被引量:9
- 2015年
- 国外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婴幼儿期使用抗生素可明显增加儿童哮喘发病的风险,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主要与抗生素导致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定植变化、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少密切相关。由于生命早期肠道正常菌群对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及免疫耐受具有重要作用,婴幼儿期使用抗生素可改变肠道正常菌群数量与组成,导致机体免疫稳态失调,从而增加儿童哮喘发病的风险。我国儿童抗生素不合理使用非常普遍,应引起儿科医师的足够重视。
- 张建华胡润芳
- 关键词:婴幼儿抗生素哮喘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