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2013021030-3)
- 作品数:22 被引量:205H指数:9
- 相关作者:毕润成张钦弟许强段晓梅白玉芳更多>>
- 相关机构:山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山西太岳山脱皮榆群落的功能多样性被引量:5
- 2016年
- 功能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桥梁。以山西太岳山脱皮榆(Ulmus lamellosa)群落为研究对象,选取生境类型、种子扩散方式、传粉方式、固氮类型、生活史、生活型、叶型、植物高度、盖度、开花期和花期时长11个功能性状,采用FAD指数、Rao’s指数、SL指数以及CL指数比较了7个群丛的功能多样性差异,并分析了脱皮榆群落的功能多样性海拔梯度格局。结果表明:(1)从群丛I到群丛VII,FAD指数、SL指数以及CL指数减小,Rao’s指数增大,均表明功能多样性呈下降趋势;(2)脱皮榆群落的功能多样性海拔梯度格局明显,海拔升高,功能多样性降低。
- 张钦弟段晓梅白玉芳王祎玲张金屯
- 关键词:功能性状
- 太岳山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维持机制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该研究于2014年太岳山植被保护完好地区建立了CTFS技术规范的4hm2森林监测样地,调查并鉴定了样地内胸径(DBH)大于1cm的木本植物,分析样地内的群落组成,对样地中的主要乔木树种分为幼树(1cm≤DBH≤10cm)、小树(10cm30cm)3个生长阶段,并在去除空间异质性的基础上,采用不规则区域中的点格局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样地中主要树种在0~100m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用双关联函数^g(r)研究了种群不同生长阶段的格局类型,探讨太岳山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产生和维持的机理,以明确该区物种的生态适应对策和种群动态。结果显示:(1)样地内共有木本植物9 698株,其中包括枯立木209株;该区群落的主要优势物种为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a)、色木槭(Acer mono)。(2)研究区主要树种以聚集型分布为主,加入枯立木后,种群聚集程度降低并趋于随机分布。(3)^g(r)函数分析表明,样地内种群不同生长阶段的个体呈现出随年龄增加聚集程度降低的规律,这种变化过程是对种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的综合反应。研究结果初步确定,太岳山研究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密度制约效应。
- 张甍李婷婷张钦弟毕润成
- 关键词:密度制约生态适应对策
- 山西霍山辽东栎种群结构和生存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采用种群生存分析方法,对山西霍山辽东栎林的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辽东栎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其种群密度、平均胸径、最大胸径在海拔梯度上均具有鲜明的两段式分布特点;辽东栎在幼苗阶段要经过严格的环境筛选,成体后则随龄级的增加,生存能力逐渐衰退,属于严格的DeeveyⅡ型曲线。
- 蒋鹏飞毕润成
- 关键词:辽东栎种群结构种群动态分析
- 多元回归树与双向指示种分析在群落分类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40
- 2015年
- 采用两种群落分类方法——以环境梯度为分类依据的多元回归树(MRT)和多年来广泛应用的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对吕梁山南段森林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同时依据植物群落分类和命名原则,对分类后的各群系进行命名,并用吻合系数比较两种分类结果的吻合程度,分析MRT的优劣势,为以后选择合适的植物群落数量分类方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MRT将41个森林样方分为4个群系,分别为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群系、青榨槭(Acer davidii)群系、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群系、柿(Diospyros kaki)群系,群系类型与TWINSPAN的分类结果相同;(2)根据群系的样方组成,两种分类结果的吻合度较高,吻合系数达80.5%;(3)与TWINSPAN相比,MRT同时以物种和环境信息为依据,对有过渡性质的样方划分更为可靠。因此,单纯从植被分类的角度来看,尽管TWINSPAN的分类结果更客观,但当TWINSPAN分类遇到困难时,如在划分大样地连续样方或具有过渡性质样方时,MRT更有优势。
- 张文静张钦弟王晶冯飞毕润成
- 关键词:双向指示种分析
- 山西太岳山辽东栎群落木本植物功能群分类被引量:4
- 2015年
- 采用样方法对太岳山七里峪辽东栎群落进行了调查,计算重要值并结合频度,在乔木层和灌木层选取优势度相对较大的物种进行种间联结和聚类分析,以χ^2检验为基础,结合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测定辽东栎群落木本植物优势种的种间联结性,根据种间联结性以及聚类分析结果划分植物功能群,并通过功能群植物组成随海拔梯度的差异揭示辽东栎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1)油松、茶条槭、小叶杨、山杨、白桦随海拔升高在辽东栎群落中具有相对较大的优势性。(2)以优势种为主体将辽东栎群落乔木层树种划分为3组植物功能群,即第一组为北京丁香、小叶杨、秀丽槭(1 200~1 700m),第二组为油松、鹅耳枥(1 700~1 840m),第三组为山杨、白桦、暴马丁香(1 900~2 100m)。(3)灌木层优势种划分为7组功能群。研究表明,每一组功能群都有其特定的分布区域和形态特征,较好反映出了环境与植被的动态关系,为今后辽东栎林的保护与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姚雪芹毕润成张钦弟蒋鹏飞
- 关键词:功能群辽东栎种间联结聚类分析
- 稀有种处理对RDA排序结果影响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为了解稀有种对RDA排序结果的影响,该研究以北京东灵山华北落叶松林调查数据为例,在RDA排序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未处理稀有种RDA与剔除频度<5%、盖度<5%的稀有种后RDA排序结果的差异,并用蒙特卡罗拟合检验分析了二者物种变量和环境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了对应排序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蒙特卡罗拟合检验结果显示未处理稀有种RDA与剔除稀有种RDA各自对应的物种变量和环境变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2)从排序轴特征值对物种数据方差以及物种环境关系解释量来看,剔除稀有种RDA前两排序轴与前四排序轴均有较高的物种环境关系累积解释量;(3)剔除稀有种前后对应排序轴的Spe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尽管未处理稀有种RDA和剔除稀有种RDA在第三轴和第四轴间存在一定的交叉,但二者对应的前四排序轴均呈极显著的一一对应关系(P<0.001),相似性极高。总之,结合物种环境关系的累积解释量及对应排序轴的相关性可知,在环境因子个数较少、研究尺度较小时,使用RDA排序揭示植物种、植物群落和环境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关系时,剔除稀有种前后RDA排序具有较高吻合性,只是对环境因子的解释趋势稍有差异。
- 李婷婷张钦弟段晓梅毕润成康艳玲
- 关键词:植物群落稀有种环境因子
- 山西太岳山辽东栎群落林下草本植物功能群分类被引量:4
- 2015年
- 辽东栎( Quercus wutaishanica)林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典型地带性植被类型之一。辽东栎作为山西具有代表性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山西森林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往的研究以辽东栎为对象的成果颇多,对其林下草本层的研究少有报道。太岳山辽东栎群落随着环境梯度(海拔)的变化,林下植物优势种变化明显,草本植物对环境的反应较为敏感,能较好地反映出植被与环境的动态关系。采用样方法,调查了太岳山七里峪辽东栎群落,根据调查结果,通过计算重要值并结合频度,在辽东栎林下草本层选取27个优势度相对较大的物种进行种间联结和相关性分析。χ2。检验为基础,结合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来测定辽东栎林林下草本层优势种种间联结性,并根据此联结性及其聚类分析,以优势种为主体划分植物功能群。结果显示如此划分可行性高,可将辽东栎林下草本层优势种共划分为七组功能群:Ⅰ“广布型”,Ⅱ“森林边缘草甸型”,Ⅲ“湿润疏林型”,Ⅳ“耐寒林隙型”,Ⅴ“山坡林缘型”,Ⅵ“高山型”,Ⅶ“阴湿型”。研究表明:通过水热梯度下草本植物功能群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出辽东栎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 姚雪芹张钦弟毕润成蒋鹏飞
- 关键词:功能群种间联结聚类分析草本植物
- 山西太岳山接骨木群落优势种种间关联性分析被引量:12
- 2015年
- 基于2×2联列表,应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数量分析方法对山西太岳山接骨木生存群落进行种间关联性分析。总体关联性分析表明,接骨木生存群落优势种群间总体上无关联,种的分布相对独立;χ2结果表明,太岳山35个优势种,595个种对中,有239对表现为正关联,349对表现为负关联,正负关联比为0.68;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中,正关联174对,负关联421对,正负关联比为0.41;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中,正关联218对,负关联377对,正负关联比为0.58。595个种对中,绝大多数种对的联结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太岳山接骨木群落具有明显的次生性。根据这35个优势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主导生态因素辅助以DCA排序,可将它们划分为3种生态种组。
- 曹静白玉宏张钦弟毕润成
- 关键词:种间关系生态种组
- 山西太岳山南部针阔混交林群落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9
- 2017年
- 为探究针阔混交林群落的空间分布特性、种间关系及演替规律,该研究通过点格局分析方法中的Ripley’L函数对山西太岳山南部1 hm^2针阔混交林中主要乔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共调查木本植物41科71属76种,以蔷薇科、毛茛科、唇形科、豆科、菊科、百合科为主,科的分布区类型主要以世界广布为主,属的分区类型以北温带为主;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槲树(Quercus dentata)、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山杨(Populus davidiana)是该群落的主要树种,样地内的林木总径级结构与主要乔木种群的径级结构相似,呈近似正态分布。辽东栎和槲树的空间分布相似,随尺度增大种群的聚集性减弱并逐渐表现出随机分布的格局特征;油松和山杨在一定尺度范围内呈现聚集分布;主要树种均在一定尺度上表现为两两正相关,且槲树与油松、山杨在整个尺度内都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山西太岳山南部针阔混交林中各个乔木种群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 王燕毕润成许强
- 关键词:针阔混交林群落结构
- 山西稀有濒危植物脱皮榆群落的种间分离
- 2013年
- 通过对山西太岳山脱皮榆群落1hm2样地内出现的14种乔木进行调查,在应用ArcGIS软件分析每个个体的最近邻体植株的基础上,采用N×N最近邻体列联表及其2×2列联表截表的方法和Pielou分离指数计算分析了脱皮榆群落的种间分离规律,并根据种间分离情况以及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利用PCA排序将样地中14个物种进行了生态种组的划分。结果表明:(1)该群落中出现的14种乔木构成的91个种对中,随机毗邻种对占绝大多数(74.73%),正分离种对较少(23.07%),负分离种对极少(2.20%),群落趋于稳定。(2)群落的种间分离在不同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脱皮榆仅与其他树种随机毗邻;正分离常发生在群落中的优势种之间,而负分离常发生在群落中的伴生种之间。(3)种间分离与群落的生境异质性和物种的生态需求具有密切的关系,即两个具有不同生境要求的物种之间常常发生正分离,而具有相同或相似生境要求的物种之间常常发生负分离。(4)脱皮榆群落中14种乔木可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研究认为,脱皮榆群落内物种的总体分离规律为全面不分离。由生境异质性、物种间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需求为基础的种间关系可能是维持太岳山脱皮榆群落稳定共存的机制之一。
- 王晓霞张钦弟毕润成段晓梅
- 关键词:种间分离生态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