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09B089Z)
-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3
- 相关作者:席贻龙项贤领温新利张晋艳马芹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rDNA ITS序列探讨粉煤灰污染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本文通过rDNA ITS序列测定和分析,比较研究了粉煤灰污染水体(灰湖)与未污染水体(凤鸣湖和汀棠湖)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的种群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灰湖萼花臂尾轮虫仅有1个姐妹种,而两对照湖泊均存在2个姐妹种,粉煤灰污染使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内姐妹种数量减少。就三个湖泊共有的姐妹种I而言,灰湖轮虫种群单倍型多样性最低(h=0.9516),核苷酸多样性(π=0.0066)低于汀棠湖(π=0.0073)却高于凤鸣湖种群(π=0.0052),粉煤灰污染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遗传多样性表现出一定的破坏作用;凤鸣湖轮虫种群核苷酸多样性最低,可能是由于水体中晶囊轮虫(Asplanchna)和桡足类动物捕食压力较高以及周围农田污染的联合作用造成的。三湖泊间,仅汀棠湖与凤鸣湖轮虫种群间基因交流值较低(Nm=1.95),种群分化指数较高(Fst=0.11358);而灰湖与汀棠湖以及灰湖与凤鸣湖轮虫种群间基因交流水平较高(Nm均大于4),种群分化指数较低(Fst分别为0.03535和0.00276)。AMOVA分析显示汀棠湖与凤鸣湖轮虫种群间变异所占比例较高,为12.87%;而灰湖与汀棠湖以及灰湖与凤鸣湖轮虫种群间变异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3.78%和2.78%。粉煤灰污染水体与未污染水体萼花臂尾轮虫种群间保持较高水平的基因交流,种群分化不明显。
- 张根席贻龙薛颖昊胡忻项贤领温新利
- 关键词:电厂遗传分化水质分析
- 动物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模式探索被引量:5
- 2010年
- 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传统的基础实验教学由于受学时和实验条件的制约,所开设的实验相互间的关联性不大,缺乏系统性,实验效果不够理想。将科研项目中的研究内容与设计性实验教学结合起来,选取科研项目中的研究对象为实验材料,把科研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的动物生物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动手能力,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等,为日后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 丁佳红薛正莲
- 关键词:动物生物学教学
- 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遗传分化的空间格局被引量:8
- 2010年
- 对采自中国东部8个地理区域中的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Brachionus calyciflorus species complex)内124个轮虫克隆的核DNA ITS区进行了测序和分析,重建了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的系统发生树。研究发现,73个单倍型聚合为3个支系,支系间序列差异百分比为4.2%~25.3%,表明萼花臂尾轮虫实际上是由3个隐种组成的种复合体,在广州、儋州和芜湖采样点均具有隐种共存现象。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的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均较高,隐种Ⅲ内各种群间遗传分化指数也较高,这可能是由于栖息地片段化和有限的基因流导致的。另外在冰期瓶颈后拓殖种群的快速增长也阻碍了有效基因流,并加速了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巢式支系分析显示部分巢支具有一定的系统地理格局,而Mantel检验表明,种群间平均净遗传距离及遗传分化指数和地理距离间均无显著相关性。末次盛冰期之后的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 Event,YD)可能对我国萼花臂尾轮虫隐种的分布和地理格局造成较大影响。在YD时期,3个萼花臂尾轮虫隐种可能退缩并共存于南岭以南地区的多个残遗种避难所,而此后的休眠卵长距离拓殖并伴随后期的栖息地片段化可能是形成当前地理格局的主要原因。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在全球范围内的地理分布可能与大陆板块构造运动有关。
- 项贤领席贻龙温新利张晋艳马芹
-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遗传分化系统地理学
- 生态学设计性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模式探索被引量:11
- 2009年
- 将科研项目中的有关内容与设计性实验教学相结合,选取科研项目中的研究对象为实验材料,把科研内容设计成系列生态学实验,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动手能力,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等,为日后独立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 项贤领席贻龙
- 关键词:生态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