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09ZR1420700)
-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2
- 相关作者:林文松王婕丽许浩周骐韩沛洪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碳化硅陶瓷水基浆料的流变性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主要研究了分散剂、pH、颗粒级配等因素对SiC水基浆料流变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原因。结果表明,各分散剂对SiC浆料粘度影响效果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六偏磷酸钠(SHMP)>聚乙二醇(PEG)。TMAH、SHMP、PEG三种分散剂的最佳用量分别为0.8wt.%、0.6wt.%、1.0wt.%,最佳pH为13,最佳颗粒级配(F220/F1200,下同)为1.5,当固相体积分数超过50%后SiC浆料的粘度急剧增加。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制备出了流动性较好,固相体积分数为50%、粘度为500mPa.s的SiC陶瓷浆料。
- 姜自旺林文松王婕丽满忠标宋诗高许浩
- 关键词:分散剂流变性粘度
- H13钢热锻模具早期失效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通过对失效的H13热锻模具钢化学成分、宏观形貌及显微组织的检测,分析其失效原因。结果表明,该模具的失效形式属脆性断裂;失效模具钢中V含量偏低,而Si含量偏高,组织中存在大量块状组织,模具坯料(退火态)组织存在较为严重的偏析区,属于不合格组织。成分超限和组织偏析是造成模具早期失效的主要原因。
- 王婕丽林文松韩沛洪周骐
- 关键词:H13钢热锻模具
- 以聚碳硅烷包覆B_4C为原料温压-烧结原位制备SiC/B_4C复相陶瓷被引量:1
- 2011年
- 以聚碳硅烷(PCS)包覆B4C粉为原料,分别在300℃、50 MPa下温压成型和800 MPa下冷等静压成型,而后将压坯置于氩气气氛保护下在1 200℃保温2 h,再在1 800-2 000℃下真空烧结3 h,原位反应制备出SiC/B4C复相陶瓷;研究了它的相对密度、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温压工艺比冷等静压工艺能得到更高密度的复相陶瓷;含15%SiC的温压压坯在烧结3 h后得到复相陶瓷的相对密度大于93%;复相陶瓷由B4C和SiC相组成,SiC相均匀分布在B4C颗粒界面上。
- 林文松何亮
- 关键词:温压聚碳硅烷原位反应
- 分散剂对电泳沉积制备碳纳米管薄膜形貌和场发射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采用丙酮、异丙醇、丙酮/无水乙醇混合溶液3种不同的分散剂,利用电泳沉积法在硅基底上制备了碳纳米管(CNTs)薄膜;采用超景深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薄膜的表面形貌,并在高真空中对碳纳米管薄膜阴极进行了场发射特性测试。结果表明:以异丙醇作分散剂制备的CNTs薄膜表面均匀连续,场发射性能较好,开启电场和阈值电场分别为0.188V.μm-1和2.8V.μm-1。
- 许浩林文松
- 关键词:电泳沉积碳纳米管分散剂场发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