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28B05)
- 作品数:38 被引量:235H指数:10
- 相关作者:李金泉张文广李发弟马友记狄江更多>>
- 相关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新疆畜牧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奶山羊PIS遗传缺陷基因的检测及应用被引量:2
- 2012年
- 文章旨在建立一种奶山羊无角间性综合征(Polled intersex syndrome,PIS)遗传缺陷基因检测方法。根据PIS基因序列(AF404302)分别设计PIS、PIS+、NEI 3对扩增引物,利用PCR技术鉴定奶山羊PIS遗传缺陷基因型。基因型为PIS PIS+与PIS PIS+的表型正常个体分别扩增出(141,300 bp)和(141,449,300 bp)的片段组合,隐性纯合间性山羊(PIS+PIS+)扩增出(449,300 bp)的片段组合。利用该方法检测一个224个体的奶山羊群体,结果显示:PIS PIS、PIS PIS+和PIS+PIS+个体分别为70、150和4个。该群体中PIS PIS+基因型频率高达66.9%,PIS+基因频率为35.3%,其子代群体出现间性山羊的可能性将超过12%。文章所开发的奶山羊PIS遗传缺陷基因检测方法可直接准确判别种公羊的基因型,从而避免缺陷基因携带者种公羊的使用。该方法易操作且准确性高,对奶山羊的标记辅助选择及奶山羊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杨波贾丽丽赵德超孟丽云刘雪锋张燕军张文广李金泉
- 关键词:基因分型性别鉴定
- 巴美肉羊发情期外周血E_2和P_4浓度变化规律与排卵数关系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绵羊在发情周期中各生殖激素浓度变化与卵泡发育、成熟和排卵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研究巴美肉羊血清生殖激素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排卵数关系,试验采用电化学法,测定了12只成年母羊发情期血清中2种类固醇激素(E2和P4)的浓度水平,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并用SAS 9.0的方差分析程序分析激素浓度与排卵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激素在排单卵组和排双卵组绵羊间变化规律不同,E2在排单卵组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排双卵组表现为持续下降趋势;P4在排单卵组表现为持续上升的趋势,在排双卵组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排单卵和排双卵组绵羊在各时间点的E2和P4激素浓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
- 祁云霞乌恩旗索峰何小龙特日格勒达赖王文义刘永斌荣威恒
- 关键词:发情期排卵数
- 巴美肉羊发情期血清FSH和LH浓度变化规律及其与产羔数关系分析被引量:12
- 2014年
- 为了研究巴美肉羊血清生殖激素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试验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了产单、双羔母羊发情期血清中2种促性腺激素(FSH和LH)的浓度,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并用SAS9.0的方差分析程序分析激素浓度与产羔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血清中FSH和LH均呈脉冲式分泌,单、双羔母羊FSH在发情后的1小时都出现1个峰值(P〈0.001),LH在发情后的12-24h出现峰值;经方差分析,双羔羊FSH水平在发情后1小时极显著高于单羔羊(P〈0.001),12小时显著高于单羔羊(P〈0.05);双羔羊LH水平在发情后12小时极显著高于单羔羊(P〈0.001),24小时显著高于单羔羊(P〈0.05)。说明巴美肉羊产羔数增加与血清FSH和LH浓度升高有关。
- 祁云霞何小龙刘晓芳吴江鸿荣威恒刘永斌
- 关键词:发情期产羔数
- 利用种子序列检测山羊皮肤中microRNA靶基因分子方法的建立被引量:4
- 2012年
- 文章旨在建立一种种子序列介导的可控遗传操作—microRNA靶基因指纹图谱(MicroRNA targets fingerprint,MTFP),用于在基因表达检测中筛选与特定microRNA相关的靶基因。在设定上游种子序列的互补序列和下游锚定序列的基础上添加特殊接头,通过反转录和特殊二步PCR将microRNA的靶基因扩增;扩增后的microRNA靶基因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检测其片段大小和表达丰度,用于筛选在不同生理状态或试验条件下特异表达的基因;特定的靶基因序列通过DNA回收和测序方法得到。以miR-203为例,在不同生理状态的山羊皮肤样品中获得了5条大小分别为718 bp(JN709494)、349 bp(JN709495)、243 bp(JN709496)、156 bp(JN709497)和97 bp(JN709498)的靶基因序列。MTFP经济适用、可操作性强,可用于探索microRNA调节的靶基因,或用来评估靶基因的表达谱特征。
- 付绍印赵德超赵宏丽李金泉张文广
- 关键词:MICRORNA山羊皮肤
- 绒山羊RORα基因2种亚型的结构与进化分析
- 2012年
- 为深入研究绒山羊RORα基因的结构及功能,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结合转录组获得了绒山羊(Capra hircus)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related orphan receptorα,RORα)基因的2个亚型:RORα1和RORα2(GenBank登录号分别是HM_061155和HM_358053)。序列分析表明,RORα1序列全长1 620bp,包括5′端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29bp、3′端非翻译区211bp和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1 380bp,共编码459个氨基酸,分子质量约为52.3ku,理论等电点6.25。RORα2序列全长1 694bp,包括5′UTR 76bp、3′UTR 211bp和ORF 1 407bp,共编码468个氨基酸;与人RORα4的长度相同,相似性达99%,分子质量约为53.4ku,理论等电点为6.37。结果显示:1)RORα1氨基酸序列缺少大多数核受体具有的调节区(A/B区),预测的二级结构少一个β-折叠基序(YFV);2)RORα的DNA结合区到配体结合区部分属于纯化选择,A/B区在长度和序列方面变异都很大。
- 吴江鸿刘永志孙海莲张文广
- 关键词:绒山羊RACE编码蛋白
- 不同杂交组合羔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测定被引量:7
- 2014年
- 文章结合前期对杜泊羊引入河西走廊地区适应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杂交组合羔羊育肥试验,为利用杜泊羊大范围开展杂交改良以及肉用绵羊新品种培育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杜陶寒杂交羊平均日增重达275.33 g±5.32 g,陶寒杂交羊达197.22 g±3.28 g,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杜陶寒杂交羊在胴体重、背膘厚、眼肌面积等方面显著高于陶寒杂交羊(P<0.05),在肋肉厚、脂肪上差异极显著(P<0.01),但在屠宰率、净肉率以及肉骨比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杜陶寒杂交羊在肉色、脂肪色泽、大理石评分以及熟肉率等肉质性状方面有高于陶寒杂交羊的趋势;杜陶寒杂交羊羊肉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陶寒杂交羊(P<0.05),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陶寒杂交羊(P<0.05),钙、磷差异均不显著(P>0.05);杜陶寒杂交羊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心脏、胆囊等内脏器官重量与陶寒杂交羊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胰腺重量显著高于陶寒杂交羊(P<0.05);杜陶寒杂交羊皱胃、直肠、结肠容积显著高于陶寒杂交羊(P<0.05),但瘤网胃、瓣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的容积两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杜陶寒杂交羊每只日均增重收入8.26元,纯利润3.88元,陶寒杂交羊每只日均增重收入5.92元,纯利润1.54元,经济效益显著。
- 姜仲文马友记李发弟
- 关键词:杜泊羊屠宰
- 羊毛及动物毛发弯曲形成的生物学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14年
- 弯曲是羊毛纤维的一个特征,对加工过程和最终的毛纺织品特性有显著影响。羊毛弯曲与毛囊中细胞的不对称分裂、毛纤维中正副皮质的双边排列、不同角蛋白的不对称组成及角质化过程等相关。尽管羊毛弯曲形成的分子机理鲜有报道,但小鼠锯齿状及波纹状毛发分子调控机理研究表明,IGFBP5/Krox20、Eda/Edar、Wnt、EGFR/TGF-α、Msx2/Foxn1/Ha3等介导的信号通路及毛发角蛋白基因和一些转录因子对纤维弯曲形成有重要影响。皮肤基因表达模式比较分析表明,哺乳动物毛发产生和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是相似的。这些信息为研究羊毛弯曲形成的分子机理提供了可能。本文旨在对羊毛及小鼠等动物毛发弯曲形成机理进行综述,为进一步解析羊毛弯曲形成分子机理进而为改善羊毛弯曲性状的研究提供参考。
- 路立里狄江王琼于丽娟拉扎特.艾尼瓦尔
- 关键词:羊毛毛发
- 绒山羊不同肌肉组织及肌内脂肪细胞的基因表达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试验旨在研究脂肪沉积关键基因在内蒙古白绒山羊的表达规律,以期深入分析绒山羊肌内脂肪沉积特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PARγ、FTO、Lipin、LPL、HSL、A-FABP和Perilipin 7个基因在绒山羊10个不同肌肉组织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3个时期(早期(D3)、中期(D7)、末期(D11))、诱导分化关键时间点(24、48、72和96h)的变化,分别从组织和细胞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并研究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FTO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基因;Lipin基因的表达量最低;LPL和HSL是脂肪合成和分解的关键酶类,其表达趋势大致相同,仅仅在腰大肌和斜方肌这两个部位的表达模式相反。A-FABP和Perilipin基因表达模式也较为特殊,整体表达量较低,前者仅仅在胸下矩肌中有较高表达,后者在股二头肌中有较高表达。从细胞水平分析发现Lipin、PPARγ、A-FABP和Perilipin的表达模式相似,随着前体脂肪细胞培养日龄的增加和甘油三酯的积聚,其表达量逐渐升高;Lipin基因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丰度极低;HSL基因的表达量随分化程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Perilipin基因仅仅在诱导分化的后期有较高表达。相关性统计分析发现,PPARγ基因mRNA与肌内脂肪多呈负相关;而其他成脂基因HSL、LPL、FTO、Lipin、Perilipin、A-FABP mRNA与肌内脂肪含量多呈正相关。因此,脂肪沉积关键基因的表达具有特异性,总体上看基因表达量为FTO>PPARγ>LPL>HSL>A-FABP>Perilipin>Lipin,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脂肪沉积机制及优化山羊肉品质奠定基础。
- 杜琛李金泉陈秀娟
- 关键词:绒山羊肌内脂肪含量基因
- 甘肃肉羊新品种选育群GDF9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性状关联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根据GenBank发布的绵羊GDF9基因外显子2的序列设计4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GDF9基因外显子2在甘肃肉羊新品种选育群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与产羔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DF9基因的扩增片段在所检测的新品种群羊中存在PCR-SSCP多态性,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而在32只无角陶赛特母羊群中只检测到AA和AB基因型。测序结果显示,GDF9基因编码区第978位碱基发生A→G突变,但没有导致氨基酸的改变;第994位碱基发生G→A突变,导致V变成I(缬氨酸→异亮氨酸)。新品种选育群羊产羔数的最小二乘均值关系为AB>AA>BB,统计分析结果初步表明3种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故该区域可能不是影响新品种群羊繁殖力的功能结构区域。
- 朱爱文马友记陈国宏孙寿永李发弟
- 关键词:肉羊PCR-SSCP
- 内蒙古绒山羊皮肤蛋白质双向电泳条件优化及图谱建立被引量:8
- 2012年
- 试验旨在建立内蒙古绒山羊皮肤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采用液氮研磨法提取蛋白质,通过双向电泳技术对蛋白质进行分离,分别对不同的蛋白质沉淀方法、上样量和SDS-PAGE凝胶浓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使用2-D Clean-up试剂盒处理、上样量为20μg、采用10%的SDS-PAGE凝胶浓度时可获得重复性好和分辨率高的双向电泳图谱,便于后续的内蒙古绒山羊皮肤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 松杰董扬孟丽云杜琛苏蕊李金泉张文广
- 关键词:内蒙古绒山羊皮肤双向电泳蛋白质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