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2004CCA03600)
- 作品数:3 被引量:41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建国刘淑珍张锦华鄢燕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青藏公路沿线高寒草甸次生群落特征及生态修复被引量:9
- 2006年
- 研究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青藏公路两侧的次生恢复植物群落特征及高寒草甸的生态修复。结果表明:在沿线两侧形成的次生群落中没有特有的建群种,大多数是耐瘠薄的禾草和杂类草;在草甸次生恢复的过程中,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适宜的自然条件下,被破坏的高寒草甸具有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今后应遵循自然客观规律,对已破坏的草甸,尽量避免进一步的干扰,使其自然恢复。
- 鄢燕张锦华张建国
- 关键词:生态修复高寒草甸
- 西藏冻融侵蚀空间分布规律被引量:11
- 2008年
- 西藏是我国冻融侵蚀最主要的分布区,也是受冻融侵蚀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以影响冻融侵蚀主要因子为指标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对西藏冻融侵蚀进行分级评价所得出的结果为依据,分析了西藏冻融侵蚀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1)西藏冻融侵蚀分布范围广大,冻融侵蚀总面积达664 317.4 km2,占该区国土面积的55.3%;(2)西藏冻融侵蚀的区域分异明显,不仅不同强度冻融侵蚀具有不同的区域分布特征,而且冻融侵蚀地区分布差异明显,每个地区都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冻融侵蚀空间分布特点;(3)西藏冻融侵蚀垂直分异明显,不同强度冻融侵蚀的百分比构成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冻融侵蚀在垂向上的分布具有在海拔较低区域和较高区域分布面积小、强度大,中间区域分布面积大、侵蚀强度小的特点。
- 张建国刘淑珍
- 关键词:冻融侵蚀
- 界定西藏冻融侵蚀区分布的一种新方法被引量:27
- 2005年
- 冻融侵蚀区的界定是目前青藏高原冻融侵蚀研究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根据笔者和前人相关成果,该文提出了青藏高原冻融侵蚀区界定的理论依据,并在GIS技术支持下,对青藏高原的主体———西藏自治区的冻融侵蚀进行界定,系统分析西藏冻融侵蚀区的分布规律。西藏自治区冻融侵蚀区分布具有以下特点:1)冻融侵蚀区分布面积广,占西藏自治区国土面积的55 3%;2)雅江南北冻融侵蚀区分布差异明显,雅江以北分布范围广,雅江以南范围小;3)地区分布差异明显,冻融侵蚀区集中分布在那曲和阿里地区;4)冻融侵蚀是那曲、阿里、拉萨、昌都、日喀则等地区(市)最主要的土壤侵蚀类型。
- 张建国刘淑珍
- 关键词:冻融侵蚀青藏高原土壤侵蚀类型分布面积国土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