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Probe-04-02)

作品数:7 被引量:165H指数:4
相关作者:张宏飞刘东盛侯青叶赵志丹曹铁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同位素
  • 3篇锆石
  • 2篇定年
  • 2篇岩石
  • 2篇岩石成因
  • 2篇岩体
  • 2篇锆石U-PB...
  • 2篇花岗岩
  • 2篇变质
  • 1篇地壳
  • 1篇地壳剖面
  • 1篇地球化学示踪
  • 1篇地体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学
  • 1篇滇西
  • 1篇东段
  • 1篇东喜马拉雅构...

机构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北京矿产地质...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有色金属矿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4篇张宏飞
  • 3篇刘东盛
  • 3篇侯青叶
  • 2篇赵志丹
  • 2篇郭亮
  • 2篇曹铁宁
  • 1篇王新宇
  • 1篇佘宏全
  • 1篇黄丁伶
  • 1篇朱洛婷
  • 1篇盛丹
  • 1篇丁慧霞
  • 1篇丁聪
  • 1篇路凤香
  • 1篇张本仁
  • 1篇胡兆初
  • 1篇徐旺春
  • 1篇邵济安
  • 1篇张杰
  • 1篇骆必继

传媒

  • 5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岩石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2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福建石狮白垩纪花岗岩与中基性脉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被引量:18
2015年
在我国华南地区广泛发育了白垩纪岩浆活动,形成了大面积的花岗岩和多期侵位的中基性和酸性脉岩。其中中基性脉岩被认为是华南白垩纪多期伸展作用的标志之一。本文对采自福建沿海石狮地区的石狮和东埔两地的花岗岩和侵入的中基性脉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以及岩石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石狮地区的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中钾-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岩石,2个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5.3±1.0Ma和105.1±0.5Ma,2个花岗岩的锆石εHf(t)为-0.9^+2.0;侵入的脉岩为辉绿岩和闪长岩,属于准铝质中钾-高钾钙碱性岩石,2个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89.5±1.5Ma和96.1±1.2Ma,脉岩的εHf(t)为+1.3^+5.0。石狮地区花岗岩和脉岩显示轻重稀土中等分馏和弱的Eu异常,花岗岩稀土总量明显低于脉岩,岩石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显示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判别(Ta/Hf-Th/Hf,Zr-Zr/Y)表明石狮地区的岩脉产于大陆边缘裂谷环境或板内构造环境,脉岩应是古太平洋俯冲的大陆边缘背景之上,俯冲结束后转入大陆边缘伸展作用的标志。福建沿海厦门-石狮-晋江地区的伸展作用发生在87~96Ma,与华南区域上多期伸展作用中~90Ma的伸展作用吻合。
丁聪赵志丹杨金豹周红芳盛丹侯青叶胡兆初
关键词:花岗岩脉岩U-PB年代学地球化学
大陆深部地壳物质成分识别方法综述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系统总结了大陆深部地壳物质成分识别研究方法和元素丰度合理性检验的方法,以期为大陆深部地壳物质成分探测提供技术方法体系。深部地壳物质成分识别的主要方法有:①因构造运动抬升出露到地表的中下地壳剖面;②地表出露的高级变质地体;③产于火山岩中的深部地壳捕掳体,如麻粒岩捕掳体;④地球物理测深资料与深部岩石物理性质的高温高压实验测定结果之间的拟合和⑤壳源岩浆岩源区地球化学示踪。元素丰度合理性检验的方法主要有地表热流和元素比值法。
侯青叶张本仁赵志丹路凤香刘东盛曹铁宁
关键词:地壳剖面变质地体捕掳体地球化学示踪
华北克拉通北缘赤峰地区显生宙麻粒岩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21
2012年
华北克拉通构造体制从稳定向活动的转折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文中结合华北克拉通北缘赤峰和宁城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两期麻粒岩捕虏体及其寄主闪长岩的研究,讨论其形成的不同构造背景,从而探讨体制转折的起始时期。赤峰柴胡栏子二叠纪镁铁质麻粒岩及其寄主闪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262.3±3.1)Ma和(256.6±6.5)Ma,宁城河南营子三叠纪镁铁质麻粒岩及其寄主闪长岩的锆石SHRIMPU-Pb年龄分别为(229.7±2.6)Ma和(221±3)Ma。在上述两个地区还发现晚古生代二叠纪的闪长岩脉等。通过对比研究认为:二叠纪岩浆活动具有大陆裂谷初始阶段的特点,高场强元素含量比较低;而三叠纪高场强元素的增高显示地幔部分熔融程度的提高。二叠纪岩浆活动与此时全球构造演化及邻兴蒙造山带出现的双峰式火山活动密切相关。而晚三叠世岩浆活动则与底侵背景下陆内伸展作用有关,是构造体制转折的标志。
邵济安张舟佘宏全刘东盛
关键词:华北克拉通北缘显生宙镁铁质麻粒岩同位素地质学壳幔相互作用
西秦岭印支早期美武岩体的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77
2012年
对西秦岭合作地区的美武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美武岩体的侵位年龄为245~242Ma,属于印支早期。美武岩体为一个复式岩基,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其中,花岗闪长岩中含有丰富的暗色微粒包体。美武岩体不同岩性单元的化学组成表现出不同的演化趋势。美武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的组成指示美武岩体的岩浆源区主要以壳源物质为主,其中,花岗闪长岩具有较高的Mg#(50~58)、Cr((46~93)×10-6)和Ni((12~50)×10-6)含量,表明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石英闪长岩和暗色微粒包体具有高的Mg#(63和62)、Cr(217×10-6和318×10-6)和Ni(61×10-6和110×10-6)的含量,表明其主要来自于幔源岩浆。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西秦岭中部的美武岩体形成于后碰撞早期的构造背景之下,可能与俯冲的阿尼玛卿洋壳断离作用有关。板片断离模型能较好地解释西秦岭印支早期侵入岩线性分布的特征和西秦岭造山带内中三叠世地壳的快速抬升。
骆必继张宏飞肖尊奇
关键词:西秦岭复式岩基锆石U-PB定年
北祁连东段冷龙岭地区毛藏寺岩体和黄羊河岩体的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44
2012年
文中研究了北祁连东段冷龙岭地区毛藏寺岩体和黄羊河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组成。毛藏寺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定年获得花岗闪长岩岩浆结晶年龄为(424±4)Ma。花岗闪长岩具有高的Mg#(约55),K2O/Na2O=0.77~0.91,A/CNK=0.92~0.94,表明岩石属准铝质。在微量元素组成上,花岗闪长岩富集LILE、亏损HFSE,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N=16.9~19.5],具有弱的Eu负异常(Eu/Eu*=0.75~0.83);花岗闪长岩具有ISr=0.706 3~0.706 5,εNd(t)=-1.5~-1.1,TDM=1.10~1.16Ga。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和Sr-Nd同位素组成表明,花岗闪长岩岩浆源区为基性下地壳变玄武质岩石,但在成岩过程中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黄羊河岩体主要由钾长花岗岩组成,其岩浆结晶年龄为(402±4)Ma。岩石富碱(K2O+Na2O=6.91‰~7.66%),K2O/Na2O>1,A/CNK=0.97~1.05。钾长花岗岩富集LILE及HFSE,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中等[(La/Yb)N=10.6~17.8],并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Eu/Eu*=0.43~0.68),表明钾长花岗岩具有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钾长花岗岩具有ISr=0.710 3~0.711 3,εNd(t)=-6.7~-6.0,TDM=1.46~1.55Ga,反映岩浆主要来自地壳中长英质物质的部分熔融。冷龙岭地区花岗岩类的岩石成因及其岩浆演化揭示了北祁连山造山带从加里东早期的挤压构造体制向加里东晚期的伸展构造体制的演化。这些花岗岩类形成于碰撞后构造背景,岩浆的产生可能与俯冲的北祁连洋板片的断离作用有密切联系。
熊子良张宏飞张杰
关键词:花岗岩类岩石成因北祁连山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变质基底中变沉积岩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组成及其构造和古地理意义
<正>喜马拉雅造山带中大喜马拉雅构造单元的构造归属和拉萨地块在冈瓦纳大陆中的古地理位置还存在较大争论。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地区出露的高级变质基底(南拉萨地块的林芝杂岩和印度板块的南迦巴瓦岩群)为探讨上述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郭亮张宏飞潘发斌徐旺春
文献传递
拉萨地块东南缘晚白垩世高温变质作用及其地质意义:来自石英出溶金红石的证据和锆石U-Pb定年被引量:1
2012年
文中对拉萨地块东南缘林芝杂岩中的含榴斜长角闪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和锆石U-Pb定年。岩相学观察表明,含榴斜长角闪岩经历了峰期麻粒岩相变质和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峰期麻粒岩相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高Ti角闪石+紫苏辉石+斜长石+石英+金红石,其中的石榴子石、石英和角闪石中含有大量金红石出溶体,说明这些矿物的初始成分具有高Ti含量。角闪岩相退变质矿物组合为低Ti角闪石+斜长石+斜黝帘石+石英+金红石。利用Ti在石英中的含量(TitaniQ)温度计计算得到峰期麻粒岩相变质温度为803~924℃,后期角闪岩相退变质温度为555~732℃。样品中的锆石具有明显的核边结构,核部为典型岩浆型锆石,具有高的Th/U值,强烈富集HREE,明显的正Ce异常和负Eu异常,206Pb/238U年龄为(89.3±0.6)Ma,代表含榴斜长角闪岩原岩结晶年龄。锆石边部呈无环带结构,同核部相比,具有低的Th/U值,低的M-HREE和弱的Eu负异常,为变质峰期生长的锆石,206Pb/238U年龄为(81.1±0.8)Ma,代表麻粒岩相峰期变质年龄。我们认为约81Ma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可能与洋中脊俯冲造成的板片窗导致的软流圈上涌有关。
郭亮张宏飞潘发斌
关键词:拉萨地块锆石U-PB定年
滇西银厂坪花岗斑岩岩体的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被引量:4
2012年
银厂坪花岗斑岩岩体位于扬子陆块的西南缘,处于鲜水河—小江碱性岩带和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带之间。其主量元素具有高碱,高Na2O/K2O值,低TiO2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微量元素富集LILE,LREE和过渡金属元素(Cu、Ni、Co),具有明显的"Ta-Nb-Ti"负异常,Eu负异常不明显。锆石LA-ICP-MS U-Pb年龄表明该区岩石的结晶年龄为(37.39±0.33)Ma。εHf(t)值为-1.8~+1.8,两阶段模式年龄为996~1 226 Ma。该区岩石具有较低的εNd(t)值(-7.4~-3.6),较高的(87 Sr/86 Sr)i比值(0.706 077~0.706 231),以及具有造山带铅特征的207 Pb/204 Pb值(15.567~15.574)和208 Pb/204 Pb值(38.321~38.335)。对银厂坪岩体的元素地球化学以及Sr-Nd-Pb-Hf同位素组成特征分析研究认为,研究区的花岗斑岩形成于近似大陆弧环境,同位素地球化学属于EMI-EMII过渡型源区,岩体形成于壳-幔混合层。银厂坪岩体的地球化学属性更靠近安宁河碱性岩带,是该带分异末端的酸性端员组分。
丁慧霞侯青叶曹铁宁刘东盛黄丁伶王新宇朱洛婷
关键词:U-PB年代学地球化学SR-ND-PB同位素花岗斑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