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环保局科技项目(2008-16)

作品数:9 被引量:73H指数:5
相关作者:沈万斌朱晓娟董德明刘景帅方恺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莱顿大学吉林省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环保局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土地利用
  • 3篇COD
  • 2篇松花江干流
  • 2篇土壤
  • 2篇土壤元素
  • 2篇能源足迹
  • 2篇综合衰减系数
  • 2篇环境容量
  • 2篇干流
  • 2篇氨氮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下水
  • 1篇需氧量
  • 1篇氧量
  • 1篇营养元素
  • 1篇中毒
  • 1篇砷中毒
  • 1篇生态足迹

机构

  • 9篇吉林大学
  • 1篇莱顿大学
  • 1篇吉林省水务投...
  • 1篇吉林省环境监...

作者

  • 8篇沈万斌
  • 5篇朱晓娟
  • 4篇董德明
  • 3篇刘景帅
  • 2篇葛淑芳
  • 2篇方恺
  • 2篇高凯
  • 2篇王野
  • 2篇尚颖
  • 1篇马力
  • 1篇查恩爽
  • 1篇汤洁
  • 1篇花修艺
  • 1篇卞建民
  • 1篇陈刚
  • 1篇翟颖

传媒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环境保护科学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区地理

年份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榆树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质量评价被引量:1
2012年
为探讨榆树市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利用GPS野外定点采取榆树市表层及深层土壤样品,采用XRF-X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元素的组成及含量,运用SPSS和EXCELL2003软件对榆树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必需的大量元素含量分布规律为Al>K>Ca>Mg>N>P;土壤必需的微量元素含量具有Fe>Mn>Zn>B>Cu>Mo的特征;土壤有益元素含量具有Si>Na>Ni>Co的区域特征;土壤健康元素含量具有F>I>Se的区域特征。运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计算土壤污染指数,查明营养元素丰缺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综合污染指数为0.66,总体上属于背景水平,符合一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
沈万斌尚颖王野翟颖朱晓娟
关键词:环境质量评价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营养元素环境质量土地利用
条子河四平段水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通过对2001~2010年条子河流域水文水质和污染源数据的统计分析,掌握该流域水环境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产生的原因。研究表明:ρ(COD)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ρ(NH3-N)波动性较小,总体趋势为缓慢下降;二者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此外,流域内点源有降低的趋势,而非点源却在逐年增加;降水对ρ(COD)有稀释作用,却增加了河水中NH3-N的量;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仍需提高。
葛淑芳朱晓娟沈万斌董德明
关键词:水污染CODNH3-N
吉林省松花江干流化学需要量(COD)和氨氮环境容量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我国"十二五"期间实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指标是化学需要量(COD)和氨氮。采用河流一维稳态模型,分水期、分区段对吉林省松花江干流COD和氨氮环境容量进行核算。结果表明:吉林省松花江干流COD和氨氮环境容量分别为631833.0 t/a和26 469.3 t/a,水环境容量较大,其中丰水期分别为3 127.1 t/a和133.7 t/a,平水期分别为1 250.6 t/a和52.8 t/a,枯水期分别为807.8 t/a和30.7 t/a,均具有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特点;吉林市段、长春市段和松原市段COD环境容量分别为220 209.6 t/a、296 615.7 t/a和115 007.8 t/a,具有中游段(长春市段)>上游段(吉林市段)>下游段(松原市段)的特点;氨氮分别为11 848.2 t/a、10 683.0 t/a和3 938.1 t/a,具有上游段>中游段>下游段的特点;各区段剩余环境容量均较小,其中长春市段丰水期氨氮剩余环境容量为负值,需削减该段的氨氮入河量。应科学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促进吉林省社会经济和水环境的协调发展。
沈万斌朱晓娟高凯刘景帅
关键词:COD氨氮环境容量
吉林西部砷中毒区高砷地下水反向地球化学模拟被引量:11
2010年
为了解吉林西部砷中毒区高砷地下水水-岩作用过程及砷的迁移转化规律,通过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和数据测试,利用地下水化学测试数据,分析了该区地下水化学特征以及高砷地下水的水平和垂向分布规律。在地下水流场及水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应用PHREEQC软件进行了地下水砷的反向地球化学模拟,计算了沿同一水流路径下含砷、铁、锰等矿物的溶解或析出量。模拟结果表明:沿地下水流方向,含砷元素的矿物臭葱石在路径1和路径2上不同水样点间溶解进入地下水的量分别为2.44×10-6、8.03×10-7、7.98×10-6和4.14×10-7mmol/L,含铁、锰元素的矿物针铁矿、赤铁矿、软锰矿和方铁锰矿的质量交换结果均为正值;表明沿模拟路径这几种矿物发生溶解进入地下水,而硫酸根离子和CO2的交换量为负值,从地下水中析出。以上研究证实了地下水中砷与铁、锰元素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高砷水在碱性的还原环境富集。
卞建民查恩爽汤洁马力陈刚
关键词:地下水
辽河吉林省段COD环境容量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为准确核算辽河吉林省段水环境容量,对该流域水文水质和污染源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合理推断,改进了综合衰减系数(K)的计算方法,得到适合该区域的K值。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与环境特点,采用河流一维稳态模型从分期尺度上核定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吉林省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2007—2010年,点源和非点源COD年均入河量分别为35 381.7 t/a和98 488.7 t/a,非点源已成为流域主要污染源;丰、平、枯3个水期的COD管理环境容量分别为71 746.0、37 949.2、3 971.6 t/a,均较小,年内分配极不均衡;在现状COD入河条件下,丰、平、枯水期均无COD剩余环境容量。
董德明葛淑芳沈万斌花修艺
关键词:综合衰减系数化学需氧量(COD)
吉林省松花江干流氨氮综合衰减系数分段研究被引量:20
2013年
综合衰减系数是计算河流环境容量、预测污染物浓度和制定环境管理方案的最重要参数。根据污染特征和计算要求,将吉林省松花江干流划分为4区段,采用实测资料分段反算法计算氨氮综合衰减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吉林省松花江干流枯水期氨氮综合衰减系数为0.098 0—0.119 8/d,最大值(0.119 8/d)为未被污染的自然降解段,最小值(0.098 0/d)为污染最严重的松原市污染段;符合河流污染程度越重,自净能力越弱,衰减系数越小的规律,计算结果合理,4个区段划分合理,符合水环境实际情况。为进行水环境容量计算和制定环境管理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朱晓娟沈万斌高凯刘景帅
关键词:综合衰减系数氨氮枯水期
吉林省中部土壤元素含量与pH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土壤酸性增强对农作物生长条件的影响。[方法]利用GPS野外定点采取吉林省中部表层土壤样品共90个,采用X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元素含量,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土壤元素含量与pH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区表层土壤中K、Ca、Mg等必需大量元素含量与土壤pH呈0.01水平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K、Ca和Mg含量随土壤酸性增强而流失;N元素含量与土壤pH呈0.01水平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N含量随土壤酸性的增强而积累;Cr、Pb、Hg和As有害元素含量与土壤pH呈0.01水平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Cr、Pb、Hg和As有害元素含量随土壤酸性增强而积累。[结论]合理施肥,采用科学的耕作方式,可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尚颖沈万斌刘景帅王野朱晓娟
关键词:土壤元素重金属元素土地利用
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对吉林省能源足迹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8
2013年
基于IPAT等式和LMDI法,分别建立了能源足迹的驱动模型和分解模型,分析了吉林省1994-2010年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对人均能源足迹的影响特征和程度,绘制了人均能源足迹随人均GDP和能源足迹强度非等比例变化的三维曲面图。结果表明:在过去17 a中,以人均GDP为标志的经济增长是吉林省人均能源足迹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其年均贡献值为0.054 hm2;以能源足迹强度为标志的技术进步则是抑制人均能源足迹增长的重要因素,其年均贡献值为-0.027 hm2。总体上,经济因素对人均能源足迹的影响程度约为技术因素的2倍,且这种差距在近年来不断扩大,致使人均能源足迹呈增长趋势,能源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显著增大。未来一段时期内,抑制吉林省能源足迹增长的重点在于技术进步。此外,在双变量人均GDP和能源足迹强度的不规则分布格局下,人均能源足迹将呈现复合曲面变化;最后结合吉林省的具体特点提出了提高技术水平、抑制能源足迹增速的措施建议。
方恺沈万斌董德明
关键词:能源足迹
能源足迹核算的改进与预测——以吉林省为例被引量:13
2011年
定量测度能源消费的生态环境影响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重要内容。以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地表吸收的碳循环过程为研究对象,对现有模型的土地碳吸收能力测算等方面进行了修正,构建了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能源足迹改进模型,分析了1994~2008年的吉林省能源足迹及其各土地利用类型供给变化,并通过生态效应指数计算揭示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能源足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LUCC约束下的能源足迹系统动力学预测模型,预测了未来15年的吉林省能源足迹变化情景。结果表明:1994~2008年,吉林省人均能源足迹从0.228 hm2增至0.524 hm2,总体增长较快,林地、耕地、草地是供给主体,草地退化成为2003年以来除消费量因素外能源足迹增长加快的首要原因;2009~2023年,在温和可控、基本可控、风险可控3种情景下,人均能源足迹年均分别增长6.36%、10.73%、11.43%,LUCC的生态负效应是主要驱动力之一。对此建议加强吉林省自然植被特别是西部草地保护,以提升区域综合碳吸收功能。研究表明,改进能源足迹较好地克服了现有模型评价结果过于简化和悲观的缺陷,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能源消费的生态环境影响。
方恺沈万斌董德明
关键词:生态足迹能源足迹净初级生产力情景预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