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5JA75047-99012)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阮炜黄彩虹张惠玲钱冰更多>>
- 相关机构:深圳大学南昌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跨越想象的藩篱——解读《抵达之谜》
- 2013年
- 奈保尔的《抵达之谜》具有浓厚的精神自传色彩,是解读作者文化身份的关键作品.本文以“英国想象”为切入点,揭示奈保尔和英国文化的复杂关系,剖析他艰辛的身份探寻之路.从身处历史、想象与现实的张力场中而不自知,到在文化象征层面对帝国价值观进行重估,奈保尔经历从幻想到失落、从困惑到顿悟的过程,也完成了与英国精神层面的深度对话,正视自己的多重文化根源,走出认同的困境.
- 钱冰
- 关键词:文化符号身份奈保尔《抵达之谜》
- “猴王”被生吃的跨文化意涵被引量:2
- 2012年
- 中英混合血统的当代英语作家毛翔青的处女作《猴王》因中国人处于权力中心而中葡混血儿主人公华莱士身处边缘的情境,颠覆了一般读者对海外华裔小说的期待。本文从《猴王》与《西游记》的互文性、中西文化的冲突、身份焦虑和自我分裂三方面入手,解读《猴王》故事跨文化情境中的身份危机和身份重建问题。本文认为,作者以生吃猴脑之异域风情为中心意象,是一个制造卖点的噱头;他通过以自己为原形的华莱士抛出了一种以偏概全的中国想象,庸俗地迎合了西方人中存在的模式化的中国认知。
- 阮炜杨露
- 关键词:华莱士猴王身份
- 流散视野下的奈保尔小说叙事艺术被引量:1
- 2015年
- 奈保尔是一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书写流散作家,他的创作题材和叙事艺术等受到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在流散视野下,以奈保尔的具体作品为例,从叙事方式、叙事视点、叙事对象和叙事主题四个方面入手,探讨奈保尔小说的圆形流散结构、边缘观察维度、叙事对象边缘性以及隐性乡愁等叙事艺术,挖掘艺术表象后的丰厚文本意义,指出作家的叙事艺术还原了其流散经历中所遭受的文化迷失和身份追寻心路。
- 张惠玲
- 关键词:奈保尔叙事艺术
- 阴阳失衡 两顾无依——《酸甜》的文化身份解读被引量:5
- 2010年
- 在小说《酸甜》中,英国籍中欧混血小说家毛翔青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一个华人家庭在伦敦的生活遭遇。男女主人陈和丽丽身处英国文化的大环境中,却固执地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孤岛上,最后家庭残缺,前途未卜。他们虽曾努力重新建构一种新的文化身份,但这种身份重建的努力是失败的。对自己的种族身份异常敏感而且情感极其复杂的毛翔青,对中国文化持否定和批评的态度,但并不因此被英国主流社会所接纳。在这种文化和种族身份的尴尬中,他最终选择了远离和观望。
- 黄彩虹阮炜
- 关键词:文化身份失衡
- 《撒旦诗篇》里的身份错位、“后现代”和双主角被引量:4
- 2008年
- 萨尔曼.拉什迪的《撒旦诗篇》引发了一场带有"文明冲突"意味的"拉什迪"事件,但迄今为止,我国外国文学评论界尚未对这一事件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探讨。本文认为,虽然这一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文明的冲突"来解释,但除此之外,还应到作者那复杂的跨文化背景所导致的身份错位,以及其"后现代"观念中去找原因;但作者也并非一味跟自己的印度穆斯林背景过不去,而总是努力在西方文化的大环境中寻找、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因此,作者具有一种双重自我,其叙事手法上的"双主角"便是这种双重自我的反映。
- 阮炜
- 关键词:拉什迪身份双重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