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760026)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胡非玄更多>>
相关机构:南阳师范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艺术
  • 2篇文学

主题

  • 2篇戏曲
  • 1篇演出
  • 1篇述论
  • 1篇偏好
  • 1篇强势
  • 1篇强势介入
  • 1篇清代
  • 1篇清代小说
  • 1篇文体
  • 1篇舞台
  • 1篇舞台演出
  • 1篇戏曲史
  • 1篇消费偏好
  • 1篇小说
  • 1篇写本
  • 1篇梨园
  • 1篇民初
  • 1篇民国
  • 1篇京剧
  • 1篇功能观

机构

  • 4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郑州航空工业...

作者

  • 3篇胡非玄

传媒

  • 2篇戏曲艺术
  • 1篇明清小说研究
  • 1篇戏曲研究
  • 1篇现代中文学刊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消费偏好与民初梅兰芳的戏曲生产被引量:1
2013年
民初流行的消费改良新戏和花旦戏的偏好,对梅兰芳的戏曲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其生产出了一系列适应此消费偏好的警世时装新戏和适合花衫演出的古装新戏。当受到消费者喜爱后,这些新戏反过来又促发了消费"新戏"的偏好。由此可知,戏曲的兴衰与大多数消费者的好恶取舍有着密切关系,戏曲生产应当与当时的消费偏好和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因此,在戏曲加速市场化、产业化的当下,戏曲生产更应该尊重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戏曲批评也应当给予商业性演剧更多的舆论支持。
胡非玄
关键词:民初消费偏好
清代小说梨园“花谱”文体演化研究
2018年
清代"花谱"是一类特殊的戏曲品鉴文本,以文体特征为依据,主要有评传类花谱、诗词集类花谱与综合类花谱三种形式。随着时代发展,其文体类型不断演变:由单一文体类型向综合型文集转变,显示出"趋繁"之势;伶人评传的写作范式发生改变,"趋俗"特征明显。花谱文体由简趋繁、由雅趋俗的发展态势,蕴含着社会文化讯息:它既遵循着文学基本的发展规律,又体现了文人创作由自我抒情向实用功能的变迁,更显示了商业利益对文人写作和情趣的侵蚀。
张金蕾
关键词:清代文体
民国京剧商业消费剧编创特征述论被引量:1
2016年
民国京剧商业消费剧之编创,形成了以下几个特征:首先,艺人和文人共同参与编创,促发了京剧连台本戏的兴盛和歌舞剧的崛起;其次,出现了许多淡化戏剧冲突、语言较为雅驯的的剧作,尤以歌舞剧为典型;其三,取材方式也非常广泛,既适应了普通消费群体的需求,又启发了京剧借鉴电影、话剧等流行艺术的编创思路;其四,题旨立意上新旧不拘,编创自由度较高。因此,民国京剧商业消费剧的编创形成了多元、多样、自由度高的趋势,极利于剧目之生产,故民国京剧之盛既与长期的剧目积累、表演艺术的日臻成熟和名角儿的大量涌现有关,也与此编创趋势有关。而当下的戏曲编写也值得于此得到启示。
胡非玄
关键词:民国京剧编创
供应链视角下的清末戏曲改良运动再论
2015年
戏曲产业化是致力于解决戏曲日益艰难的生存困境的一项举措,而这个举措也提供了一个评价戏曲史现象的重要角度,即从经济学、消费学的角度重新认识戏曲史现象,探讨戏曲产业化的方式与道路。在中国戏曲发展进程中,清末戏曲改良运动无疑居于重要位置,它为戏曲强势介入民族救亡。
胡非玄
关键词:供应链戏曲史舞台演出功能观强势介入洪炳文
1921年郭沫若改写本《西厢》四论
2018年
1921年郭沫若据王实甫《西厢记》改写出了歌剧本《西厢》,该剧以《绣刻北西厢》(《六十种曲本西厢记》)为底本,以《第六才子书》(《金圣叹批点本西厢记》)为参照本,又融合西剧的戏剧观念,在尽量保留《王西厢》唱词前提下,对其说白、时空等进行删改,形成了融合杂剧、传奇、西洋歌剧文体特征的郭改本《西厢记》。从版本学和文化学角度看,郭改本《西厢》的价值体现在:一,郭改本《西厢》是现当代"戏剧影视版《西厢》"的开山之作,在《西厢记》版本系统中非常独特;二,郭改本《西厢》同明清诸多翻改本《西厢》一样,典型体现了中国古典戏曲"与时俱变"的发展规律。研究"民国旧体文学",以郭改本《西厢》为代表的民国古典戏曲名著改写本的研究应该引起重视。
胡非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