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05245)

作品数:3 被引量:36H指数:3
相关作者:谢传淼莫运仙吴沛宏沈静娴郑列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螺旋CT
  • 2篇灶性
  • 2篇增生
  • 2篇肿瘤
  • 2篇结节
  • 2篇结节增生
  • 2篇局灶
  • 2篇局灶性
  • 2篇局灶性结节增...
  • 2篇肝局灶性结节...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纵隔
  • 1篇纵隔淋巴结
  • 1篇纵隔淋巴结分...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肺癌
  • 1篇小细胞
  • 1篇小细胞肺癌
  • 1篇淋巴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篇阮超美
  • 3篇李立
  • 3篇郑列
  • 3篇沈静娴
  • 3篇吴沛宏
  • 3篇莫运仙
  • 3篇谢传淼
  • 1篇张仕义
  • 1篇王欣
  • 1篇戎铁华

传媒

  • 2篇癌症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年份

  • 3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典型与不典型螺旋CT征象分析被引量:20
2006年
背景与目的: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nodularhyperplasia,FNH)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肿瘤样病变,本研究旨在探讨该病典型与不典型的螺旋CT征象,从而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32例FNH患者的37个病灶的螺旋CT征象,包括病灶数目、大小、边缘情况、密度、强化形式、中央瘢痕、假包膜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37个病灶中,有14个病灶最大径≤3cm,有23个病灶最大径>3cm;有20个病灶位于肝包膜下;有7个病灶周边存在假包膜,这7个病灶最大径>3cm;有22个病灶存在中央瘢痕,其中有20个病灶最大径>3cm。所有病灶在动脉期均呈高密度,其中31个病灶肿瘤实质均匀强化,17个病灶周边可见异常增粗的血管影。结论:FNH典型的CT征象是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存在中央瘢痕并延迟强化;FNH不典型的CT征象是动脉期不均匀强化、无中央瘢痕、存在假包膜。征象的多样性与病灶的病理类型和病灶的最大径相关。
郑列吴沛宏沈静娴莫运仙谢传淼阮超美李立
关键词:局灶性结节增生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不典型螺旋CT征象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不典型的螺旋CT征象。方法对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32例FNH患者37个病灶的螺旋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个病灶中,有 14个病灶直径≤3 cm,23个病灶直径>3 cm;7个病灶周边存在假包膜;22个病灶存在中央瘢痕, 其中有20个病灶直径>3 cm;所有病灶在动脉期均呈高密度,其中31个病灶肿瘤实质均匀强化。结论多发病灶、存在假包膜、无中央瘢痕、动脉期不均匀强化是FNH不典型的CT征象。征象的多样性与病灶的病理类型和病灶的直径相关。
郑列吴沛宏沈静娴谢传淼莫运仙阮超美李立
关键词:局限性结节状增生
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螺旋CT和病理检查对照被引量:8
2006年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对肿瘤的规范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螺旋CT和病理检查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的结果,评价螺旋CT检查对纵隔淋巴结分期的临床参考价值。方法:对89例病理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时进行螺旋CT检查和纵隔镜检查,将CT对纵隔淋巴结分期结果与淋巴结最后病理分期做一一对照,对比分析螺旋CT检查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结果:与纵隔淋巴结最后病理分期一一对照,螺旋CT检查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58.9%,特异性为70.0%,阳性预测值60.5%,阴性预测值68.6%,总的准确率为65.2%。螺旋CT检查诊断4R、5、6、7组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和特异性偏低,诊断4R组和7组淋巴结转移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较高。结论:螺旋CT检查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临床分期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应结合其他检查手段,比如纵隔镜,以进行更精确的分期。
郑列吴沛宏莫运仙谢传淼阮超美李立沈静娴戎铁华王欣张仕义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