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博士科研启动基金(A-2400-10-0120)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A-2400-10-0120)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刘略昌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主题

  • 3篇梭罗
  • 1篇艺术
  • 1篇跨文化
  • 1篇个案
  • 1篇个案考察
  • 1篇翻译
  • 1篇翻译认知
  • 1篇《生活的艺术...
  • 1篇《瓦尔登湖》

机构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上海外国语大...

作者

  • 3篇刘略昌

传媒

  • 1篇中国出版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徐迟和梭罗:以《瓦尔登湖》的翻译为中心被引量:3
2015年
徐迟与梭罗《瓦尔登湖》之间的情缘持续了几十年时间。徐迟初译和复译《瓦尔登湖》的时间跨度极大,其间先后经历了新中国的成立、建国后的一系列政治运动和1980年以后的改革开放。徐迟对梭罗《瓦尔登湖》的翻译认知,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再次肯定的历程,从整体上呈现出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态势。在1940年代末和1950年代初,徐迟对梭罗和《瓦尔登湖》的态度之所以出现阴阳两重天的巨变,基本上可以归结为是在政治和个人双重因素的制约下,译者对作者和原作本身的体悟有所变动。到了1980年代和1990年代之后,晚年的徐迟对梭罗及其《瓦尔登湖》的欣赏依旧,但更多时候徐迟是在借梭罗和《瓦尔登湖》来巧妙地剖白心迹,进行自我言说。
刘略昌
关键词:《瓦尔登湖》梭罗翻译认知
林语堂和梭罗——以《生活的艺术》为中心的个案考察被引量:3
2012年
林语堂用英文撰写的《生活的艺术》是他最为畅销的作品,创作该书时他有着强烈的个人动因和民族动因。在书中讨论人性和人生哲学时,林语堂不止一次地提到了美国作家梭罗,由此可见林语堂对梭罗怀有不同一般的感情。在林语堂眼中,梭罗并非完美无缺,但他对梭罗基本上持一种褒扬的态度。林语堂创作《生活的艺术》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从西方读者的需求出发,用英文展示中国人艺术生活的魅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最终目的,其余的一切都不过是在跨文化语境的创作中采用的传播手段和叙事策略而已。出于在异质文化语境下跨文化传通的考虑,林语堂选择了与中国人的人生理念极其接近的梭罗作为一个有力的佐证。梭罗成了林语堂在向西方输出中国的生活艺术时,下的一颗棋子,铺的一座桥梁。
刘略昌
关键词:梭罗
梭罗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1926~1949被引量:2
2011年
梭罗在中国的传播接受史并不像国内学界一般所认为的那样,最早可以追溯到1949年徐迟翻译的《华尔腾》的出版。事实上,1926年郑振铎的"美国文学"介绍应该算是梭罗在中国译介的起点。此后,曾虚白、张越瑞、徐迟、郁达夫、林语堂等人或评述或引用或译介了梭罗的作品。在这段时期内,虽然由于中国国内特殊的政治现实、接受语境等诸多因素制约,梭罗在中国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但这些介绍和评论毕竟是梭罗在中国传播和接受的滥觞,对于研究20世纪早期的中国出版史和中美文学交流史具有典型的个案意义。
刘略昌
关键词:梭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