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1GXNSFB018098)
-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3
- 相关作者:周朝明劳诚毅黄卫彤全伟斌黎君君更多>>
- 相关机构: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分娩镇痛鞘内注射舒芬太尼最佳剂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鞘内首次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初产妇150例,随机分为A、B、C、D、E 5组,分娩镇痛时鞘内首次注射舒芬太尼分别为6μg、7μg、8μg、9μg和10μg,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给药维持。记录镇痛起效时间、镇痛起效后的1 h、3 h、5 h孕妇舒芬太尼血药浓度,测定新生儿脐带静脉血舒芬太尼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孕妇体内舒芬太尼血药浓度随着鞘内首次注射剂量的增大而增加(P<0.01),注射剂量越大,血药浓度越高(P<0.01);5组鞘内首次给药镇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镇痛持续时间最长(P<0.05);5组新生儿脐带血舒芬太尼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E组最高(P<0.05);E组孕妇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尿潴留、嗜睡发生率及胎心改变发生率均高于其他4组(P<0.05)。结论 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给药分娩镇痛时,鞘内首次注射舒芬太尼的最佳剂量是7~9μg。
- 劳诚毅黎君君周朝明全伟斌黄卫彤
- 关键词:分娩镇痛舒芬太尼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
-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连续蛛网膜下腔注射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分娩镇痛的血药浓度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选择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A、B、C 3组分别鞘内注射舒芬太尼6μg、8μg和10μg。在镇痛起效时、出现不良反应时及孕妇不良反应消失后分别测定孕妇体内舒芬太尼血药浓度,待孕妇VAS≥3分时启用自控PCA泵维持镇痛,测定新生儿体内舒芬太尼血药浓度。记录镇痛起效时间、首次给药镇痛维持时间、不良反应及运动阻滞情况等。结果舒芬太尼Spinocath导管鞘内给药分娩镇痛时,C组孕妇体内的血药浓度高于A组、B组(P<0.05),而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高于A组、B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时,鞘内首次注射6μg和8μg分娩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 劳诚毅全伟斌黄卫彤周朝明
- 关键词:舒芬太尼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娩镇痛血药浓度
- 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最佳浓度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最佳浓度.方法 选择分娩镇痛初产妇150例,随机分为A、B、C、D、E五组.五组孕妇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启用镇痛泵,负荷量12 mL,背景量4 mL,PCA 7 mL.各组镇痛泵配方如下:每组均用0.149%甲磺酸罗哌卡因60 mL,A组加入舒芬太尼6μg(0.1 μg/mL),B组加入舒芬太尼12 μg(0.2 μg/mL),C组加入舒芬太尼18 μg(0.3 μg/mL),D组加入舒芬太尼24 μg(0.4 μg/mL),E组加入舒芬太尼30 μg(0.5μg/mL).记录镇痛起效时间、孕妇自控镇痛次数、舒芬太尼总量、不良反应、第二产程及剖宫产率等.观察新生儿脐带静脉血血气分析变化.结果 A组镇痛起效时间及孕妇自控镇痛次数均高于其余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舒芬太尼总量高于其余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瘙痒、恶心呕吐、尿潴留、胎心改变发生率及第二产程时间也均高于其他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脐带静脉血血气分析与其余四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49%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时,舒芬太尼的最佳浓度是0.2~0.4 μg/mL.
- 劳诚毅黄瑞平周朝明王宗杰黄卫彤
- 关键词:舒芬太尼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血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