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142020)

作品数:7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李烨李国傲陈雪陈振贺何咏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理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土壤
  • 2篇有机碳
  • 2篇色谱
  • 1篇氧化钛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色谱法
  • 1篇色谱法测定
  • 1篇色谱分析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物炭
  • 1篇水体
  • 1篇四环素
  • 1篇四环素类
  • 1篇四环素类抗生...
  • 1篇酸雨
  • 1篇土霉素
  • 1篇土壤有机
  • 1篇迁移

机构

  • 7篇北京市环境保...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6篇李烨
  • 3篇陈振贺
  • 3篇李国傲
  • 2篇何咏
  • 2篇陈雪
  • 1篇孙建伶
  • 1篇陈家玮
  • 1篇叶俊涛
  • 1篇张雁
  • 1篇方小丹
  • 1篇闫磊
  • 1篇柯建明
  • 1篇刘志富
  • 1篇王莹
  • 1篇朱缨
  • 1篇景明

传媒

  • 2篇现代地质
  • 1篇环境工程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生命科学仪器
  • 1篇昆明学院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北京地区潮土对土霉素的吸附特性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北京近1/4区域土壤属于潮土,潮土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吸附特性还鲜有报道。采用OECD Guideline 106的方法,研究土霉素在北京地区潮土上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土霉素在潮土中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Elovich方程,土霉素初始浓度会影响吸附速率,2 mg/L时最大,10 mg/L时最小。吸附百分比随着初始浓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温度和平均吸附速率呈负相关。实验浓度下,吸附等温线符合线性等温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吸附是自发的吸热反应。潮土对土霉素的吸附量和粉粒及黏粒含量之和呈正相关。土霉素在潮土中的吸附受初始浓度、温度、土壤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深入了解其作用机理,有助于防治土霉素污染,保护土壤安全。
李国傲陈振贺刘志富李烨
关键词:土霉素潮土
碳酸根离子对离子色谱分析的干扰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6种常规阴离子(F^-,Cl^-,NO_2^-,NO_3^-,SO_4^(2-),HPO_4^(2-))具有快速、便捷和多组分同时测定的优势,但在氢氧根淋洗体系下,样品中的碳酸根离子常常会干扰痕量组分的测定.因此,采用AS11-HC柱,在不同的淋洗液浓度及流速下,对碳酸根离子与不同待测离子共淋洗现象进行研究,优化了测定方法,并消除碳酸根离子对待测离子的干扰.
何咏张雁朱缨王莹
关键词:离子色谱
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对Cr(Ⅵ)的迁移锁定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生物炭应用在土壤中具有CO2减排、改善土壤性质等作用,研究表明生物炭土壤有助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同时对污染物有较好的吸附效果,能控制其迁移,但对于近年关注的土壤中Cr(Ⅵ)和生物炭的作用研究却很少。通过土柱淋滤实验,研究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后对Cr(Ⅵ)的迁移影响,特别是对其进行模拟酸雨淋滤实验,进一步研究了生物炭土壤对Cr(Ⅵ)的锁定效果。结果表明:仅施加1%的生物炭,就能够大幅度提高土壤系统固定Cr(Ⅵ)的能力,小粒径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固定能力更加明显,在一定条件下是大粒径的固定吸附量的3倍,在酸雨淋滤作用下也不易解吸,说明生物炭的添加能有效抑制Cr(Ⅵ)在土壤中的迁移,起到原位锁定的作用,这对农田土壤开发治理提供了重要手段和依据。
景明李烨陈盈余陈家玮
关键词:生物炭迁移模拟酸雨
全自动消解测定土壤/沉积物中的有机碳被引量:6
2016年
基于传统方法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应用全自动消解仪测定土壤/沉积物中的有机碳。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将复杂的前处理过程自动化,可同时分析大批量样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24 mg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测定高、中、低3种浓度的样品,其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高浓度和低浓度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9%-106%和91.7%-105%。当取样量为0.5000 g时,检出限为0.0586%,方法指标满足对样品的准确分析。对比现有实验方法,该方法具有高效、节能、准确、安全等优点。
李国傲何咏陈雪李烨
关键词:土壤沉积物有机碳
新型纳米碳-TiO2复合材料光降解染料和PPCPs的研究进展
染料及PPCPs是我国地表水中的两类主要污染物,并且染料和PPCPs造成的污染日益严峻。新型纳米碳-TiO复合材料能够高效地降解染料和PPCPs,是一类降解废水中染料和PPCPs的非常有前景的材料。本文重点介绍了碳纳米管...
陈振贺闫磊叶俊涛李烨
关键词: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二氧化钛光降解
文献传递
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carbon in soils and sediments in an automatic method被引量:2
2017年
Our automatic digestion device is applied in determining the quantity of organic carbon in the soils/sediments. Its operation process is simple.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are optimized; the complex pretreatments are automated; and a great number of samples can be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experiment using the device is safer and easier.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cy is greater than 0.999, indicating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thre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re less than 5%. Standard addition recoveries of high and low concentration range between 94.7% and 100% and between 91.7% and 105% respectively. Method determination limitation(MDL) of this method meets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The device in this paper supports a compositive SOC determination method. Its advantages include improved time and labor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The device is widely used in the studie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carbon cycle, climate chang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I Guo-aoYAN LeiCHEN Zhen-heLI Ye
关键词:SOILSSEDIMENTS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四环素类抗生素被引量:10
2014年
本研究建立了测定水中四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分析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法提取水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分别以甲醇和水活化、平衡HLB小柱,用甲醇进行洗脱。在UPLC条件中采用甲醇、乙腈及0.01mol/L柠檬酸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外标法定量,分析时间仅为4.5分钟。四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低中高三个浓度加标回收率分别为56.0%-86.3%,68.0%-78.5%,73.8%-80.4%。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71,0.36,0.47,0.88μg/L,与HPLC-MS方法相当。该方法重现性较好,操作简单,分析时间短,可用于高通量水体样品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测定。
方小丹柯建明陈振贺李烨
关键词:水体四环素类抗生素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土壤有机碳含量测定方法评述及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7年
土壤有机碳含量对整个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准确测定其含量是开展其他科学研究的前提。从应用的角度对现有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方法进行评述,介绍测定过程中的多种氧化方法和检测方法,详细描述不同方法的原理、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对目前国际和国内现有的标准方法进行总结,通过不同方法间的对比,指出各个方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其改进方法,为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同时对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追踪与展望,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无氧化过程的测定方法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李国傲陈雪孙建伶李烨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生态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