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1CB409700)

作品数:52 被引量:841H指数:17
相关作者:齐雨藻王朝晖周名江陈菊芳颜天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生物学
  • 2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天文地球
  • 7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4篇赤潮
  • 14篇甲藻
  • 11篇亚历山大藻
  • 9篇浮游
  • 8篇原甲藻
  • 7篇海域
  • 6篇孢囊
  • 6篇沉积物
  • 5篇东海原甲藻
  • 5篇毒性
  • 5篇植物
  • 5篇甲藻孢囊
  • 5篇浮游动物
  • 5篇浮游植物
  • 4篇氧化氮
  • 4篇一氧化氮
  • 4篇营养盐
  • 4篇塔玛亚历山大...
  • 4篇种群
  • 4篇糠虾

机构

  • 18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暨南大学
  • 9篇中国海洋大学
  • 6篇国家海洋局第...
  • 5篇厦门大学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5篇国家海洋局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莱阳农学院

作者

  • 11篇齐雨藻
  • 11篇王朝晖
  • 9篇周名江
  • 8篇颜天
  • 7篇谭志军
  • 6篇王丽平
  • 6篇陈菊芳
  • 5篇徐兆礼
  • 5篇张正斌
  • 5篇陈洋
  • 4篇吕颂辉
  • 4篇王宗灵
  • 4篇徐宁
  • 4篇朱明远
  • 4篇邢磊
  • 4篇黄小平
  • 4篇辜小莲
  • 3篇刘春颖
  • 3篇岳维忠
  • 3篇刘莲生

传媒

  • 10篇应用生态学报
  • 7篇海洋环境科学
  • 3篇科学通报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青岛海洋大学...
  • 2篇海洋科学
  • 2篇热带亚热带植...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毒理学杂志
  • 2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水产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分析试验室

年份

  • 4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8篇2006
  • 10篇2005
  • 11篇2004
  • 13篇2003
  • 3篇2002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亚湾养殖区营养盐状况分析与评价被引量:52
2004年
研究了1997年春季大亚湾大鹏澳海域及1997~1998年度和1998~2000年春季澳头海域营养盐及其他水化参数的变化。大鹏澳和澳头海域平均DIN含量分别为52.37、115.07μg/L,DIP为5.33、9.19μg/L,DSi为351.81、1068.3μg/L。大鹏澳海域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值多在1.0以下,平均0.97;1998~2000年春澳头海域NQI平均值分别为1.94、1.63、1.51。从1997年澳头海域水质状况来看,春夏季节水质污染程度较高,秋冬季节较低。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整体水质良好,而且大鹏澳海域水质优于澳头海域,但近岸海区和养殖区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水质已接近中营养型水平。
王朝晖齐雨藻李锦蓉徐宁陈菊芳
关键词:营养盐
Application of rotifer Brachionus plicatilis in detecting the toxicity of harmful algae被引量:3
2009年
The toxicity of seven major HAB (harmful algal bloom) species/strains,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Phaeocystis globosa, Prorocentrum micans, Alexandrium tamarense (AT-6, non-PSP producer), Alexandrium lusitanicum, Alexandrum tamarense (ATHK) and Heterosigma akashiwo were studied against rotifer Brachionus plicatilis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 donghaiense, P. globosa, P. micans, A. tamarense (AT-6), or A. lusitanicum could maintain the individual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as well as the population increase of the rotifer, but the individual reproduction would decrease when exposed to these five algae at higher densities for nine days; H. akashiwo could decrease the individual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as well as population increase of the rotifer, which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starvation group, indicating that starvation might be its one lethal factor except for the algal toxins; A. tamarense (ATHK) has strong lethal effect on the rotifer with 48h LCs0 at 800 cells/mL. The experiment on ingestion ability indicated by gut pigment change shows that P. donghaiense, P. globosa, P micans, A. tamarense (AT-6) and A. lusitanicum can be taken by the rotifers as food, but A. tamarense (ATHK) or H. akashiwo can be ingested by the rotife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l the indexes of individual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population increase, gut pigment change of the rotifers are good and convenient to be used to reflect the toxicities of HAB species. Therefore, rotifer is suggested as one of the toxicity testing organisms in detecting the toxicity of harmful algae.
颜天王云峰王丽平陈洋韩刚周名江
关键词:TOXICITY
链状亚历山大藻(东海株)对磷营养物质的需求与吸收策略被引量:7
2009年
针对长江口临近海域富营养化特征,设计实验研究了链状亚历山大藻(东海株ACDH)生长的最适N/P、对PO4-P的吸收能力,以及对有机磷营养物质的利用能力,分析了ACDH藻株对P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吸收策略。结果表明,ACDH藻株生长的最适N/P在9~11,其生长需要相对较多的P。ACDH藻株对P04-P的最大吸收速率(Vm)和半饱和常数(Ks)分别为0.23pmol/cell·h和0.92μmol/L,能够吸收较低浓度的P04-P,但与该海域典型赤潮藻种中肋骨条藻相比,对低浓度P04-P的竞争不占优势。ACDH藻株在PO4-P限制下具有强烈的碱性磷酸酶表达,有可能通过碱性磷酸酶利用有机磷营养物质,这在其赤潮的形成中应具有重要作用。
李天深于仁成周名江
关键词:链状亚历山大藻长江口赤潮碱性磷酸酶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鲈鱼幼鱼毒性效应研究被引量:16
2002年
塔玛亚历山大藻 (Alexandriumtamarense) (ATHK)藻液能对鲈鱼 (Lateolabraxjaponicus)幼鱼 (2 5cm)的存活有明显的影响 ,96h的半致死浓度为 4 0 0 0cells mL .根据该藻PSP产毒量 37 4 8fmol cell (毒性为 11pg (STXeq) cell)计算 ,鲈鱼幼鱼的 96h半致死藻毒素浓度相当于 14 9 92fmol L (毒性为 4 4pg (STXeq) L) .通过对塔玛亚历山大藻藻液各组分 (都相当于 80 0 0cells mL) :藻细胞悬浮液、去藻过滤液、细胞内容物以及细胞碎片的毒性大小比较研究 ,发现藻细胞的毒性作用很强 ,与藻液相近 ,细胞内容物也有显著影响 ,其他组分无显著的毒性作用 ,结果表明幼鱼摄入PSP毒素是幼鱼致死的原因 .较大的幼鱼(12cm)对有毒藻不敏感 ,暴露在 10 0 0 0cells mL 10d后 ,存活率为 10 0 % .
颜天谭志军于仁诚王丽平周名江
关键词:毒性效应海洋污染赤潮
东海浮游十足类数量分布与环境的关系被引量:16
2005年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东海浮游十足类(Decapods)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变化以及变化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浮游十足类总丰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高为451ind/(100 m3),秋季次之为71ind/(100m3),春季最低为24ind/(100m3).北部近海(29°30′~33°N、123°30′~125°E)水域春季几乎没有分布,除冬季外,总丰度基本呈近海高于外海的分布趋势.中型莹虾(Lucifer intermedius)是影响总丰度变化最主要的种类;夏季与秋季及四季总丰度的变化同水温有非常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与盐度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冬季则仅仅与盐度有关,春季则与温度和盐度相关.从春季到夏季,高丰度区随台湾暖流向北扩展,并在闽浙沿岸水团与台湾暖流交汇处形成高丰度分布区[>2 500ind/(100 m3)];从夏季到秋季,浮游十足类随着台湾暖流继续向北,在与长江冲淡水交汇处形成较高丰度区.水温和海流是影响东海浮游十足类总丰度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徐兆礼
关键词:浮游动物
物种丰富度对集群生物量的影响及抽样、互补效应的检验被引量:3
2008年
通过8种甲藻构建不同物种丰富度梯度的集群进行室内一次性培养实验,探讨了集群生物量随物种丰富度的增长模式,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检验集群内是否存在抽样效应.运用超产分析、相对产量之和分析和子集分析方法,检验了集群内的生态位互补效应,并运用分离加性方程法定量分离了抽样与互补效应.结果表明:集群生物量随物种丰富度呈饱和型上升趋势;集群内存在较强的互补效应;在指数生长期,某些特定物种对集群生物量有显著影响,但在生长稳定期,集群生物量不受个别物种出现与否的影响;在生长稳定期,抽样效应总体上为负,而互补效应与净生物多样性效应则总体为正.
代飞飞王宗灵李艳肖永锦
关键词:浮游植物物种丰富度生物量
一氧化氮(NO)对海洋浮游植物的作用
2006年
该文介绍海洋浮游植物内源一氧化氮(NO)的产生,NO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作用,以及有关NO在海洋浮游植物环境胁迫响应中生理作用的研究现状,并对与这些问题相关的研究趋势作了分析和讨论。
郭小菊林志芬殷克东
关键词:一氧化氮浮游植物
重要赤潮原因种─—亚历山大藻毒性的比较被引量:3
2005年
陈洋颜天谭志军王丽平周名江
关键词:亚历山大藻轮虫黑褐新糠虾鲈鱼
东海大规模赤潮对海洋浮游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颜天陈洋谭志军王丽平陈桃英周名江
关键词:有害赤潮东海原甲藻链状亚历山大藻
柘林湾近代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垂直分布被引量:8
2004年
于 2001 年 月在柘林湾 个采样点采集了各约 4 3 20 cm的沉积物柱状样,分层研究了甲藻孢囊的垂直分布。在 个沉积物样品中共分析鉴定出甲藻孢囊47 种,而且还观察到了 种该海域特有的种类。 33 3孢囊组成以原多甲藻等异养型孢囊为主,而有毒的亚历山大藻和链状裸甲藻孢囊也均有分布。每个样品中所分析鉴定的孢囊种类数较少,仅有 ~ 种,平均 种。孢囊丰度也较低,在 ~ 5 16 10 59 1 998 cysts/g D Wt之间,平均 280 cysts/g D Wt。香农-威弗种类多样性指数和孢囊种类数都以位于非养殖区湾外海域的 S3站最高,同时在3 个站位的6~8 cm 层次处,随深度的增加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研究结果表明,柘林湾的富营养化程度较高,而且湾内海域大于湾外海域,养殖区大于非养殖区,近年有加剧的趋势。
王朝晖Kazumi Matsuoka齐雨藻辜小莲
关键词:甲藻孢囊富营养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