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0GNC10912)

作品数:12 被引量:54H指数:6
相关作者:刁有祥鞠小军陈琳唐熠薛聪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农业大学黄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偏肺病毒
  • 7篇B亚型
  • 2篇原体
  • 2篇共感染
  • 2篇SPF鸡
  • 2篇F基因
  • 1篇蛋白
  • 1篇毒株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肉鸡
  • 1篇肉鸡群
  • 1篇肉鸭
  • 1篇乳胶凝集
  • 1篇乳胶凝集试验
  • 1篇商品肉
  • 1篇商品肉鸭
  • 1篇凝集
  • 1篇凝集试验
  • 1篇强毒

机构

  • 13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黄岛出入境检...

作者

  • 12篇刁有祥
  • 6篇鞠小军
  • 5篇唐熠
  • 5篇陈琳
  • 4篇崔京腾
  • 4篇薛聪
  • 4篇孙晓艳
  • 4篇裴苹苹
  • 4篇欧全宾
  • 3篇刘霞
  • 3篇孙静
  • 2篇宋晓娜
  • 2篇孙杰
  • 2篇王蛟
  • 2篇李建侠
  • 2篇邹金峰
  • 2篇于春梅
  • 1篇吴海洋
  • 1篇刘鑫
  • 1篇武利利

传媒

  • 10篇中国兽医学报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年份

  • 3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禽偏肺病毒乳胶凝集试验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建立禽偏肺病毒乳胶凝集试验检测方法,以快速、有效、准确地检测该病毒。【方法】用制备的禽偏肺病毒抗体致敏乳胶,与禽偏肺病毒反应,优化最佳致敏条件,建立禽偏肺病毒乳胶凝集试验检测方法;对该方法的重复性与特异性进行检测,将该方法与套式RT-PCR进行比较,并将其用于临床病料的检测。【结果】禽偏肺病毒抗体致敏乳胶的最佳致敏温度为56℃,抗体最佳稀释度为1∶10(体积比),最佳致敏时间为120min。用建立的乳胶凝集试验检测方法和套式RT-PCR同步检测10份禽偏肺病毒尿囊液,两者的阳性检出率一致,总符合率为100%。应用该方法对采自山东省不同地区的68份可疑临床病料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为26.47%。【结论】建立了禽偏肺病毒乳胶凝集试验检测方法,该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特异性强、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等优点,是一种适于基层单位检测禽偏肺病毒的可靠方法。
裴苹苹刁有祥孙晓艳王蛟欧全宾
关键词:乳胶凝集试验
禽偏肺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19
2012年
根据GenBank中已经发表的B亚型禽偏肺病毒(aMPV)F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利用RT-PCR可以扩增出1条725bp的片段,进行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建立了禽偏肺病毒病的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表明,建立的RT-PCR检测方法能够从禽偏肺病毒疫苗毒株VIR 115-B中扩增到725bp的特异性片段,而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最低检出量的cDNA质量浓度为1.45μg/L;对山东省492份病料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为43.09%(212/492),随机挑取11份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所扩增到的阳性产物均为B亚型的禽偏肺病毒。建立的禽偏肺病毒的RT-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特点。
陈琳刁有祥邹金峰
B亚型禽偏肺病毒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8
2014年
根据GenBank登录的B亚型禽偏肺病毒(JN224985.1)F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经RT—PCR扩增出214bp的目的片段。回收目的片段并与pMD18-T载体连接后转化到基因工程菌DH5a中,提取重组质粒,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筛选出阳性质粒作为模板,建立SYBRGreenI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并做敏感性试验、特异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产物T值在83.0~83.7℃之间,灵敏度为7.9×10^2拷贝/μL,特异性和重复性较好。本试验建立了检测B亚型禽偏肺病毒的sYBRGreenI荧光定量PCR方法,为该病的早期诊断以及感染程度的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
王丽荣刁有祥唐熠鞠小军于春梅
关键词:SYBR
1株B亚型禽偏肺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8
2014年
从山东省多个地区的商品肉鸡养殖场采集64份疑似病料,通过RT—PCR方法检测出37份禽偏肺病毒阳性病料,以此作为病毒分离材料接种SPF鸡胚,盲传至第7代时鸡胚生长明显迟滞。取阳性尿囊液在CEF中培养,呈现禽偏肺病毒典型细胞病变(CPE):细胞变圆、悬浮,有合胞体形成。将分离株接种于Veto细胞及DF-1细胞均出现类似病变。对分离株F基因进行测序,并与GenBank中发表的部分代表序列比较。结果显示,与B亚型禽偏肺病毒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97.4%~99.3%;与A亚型禽偏肺病毒核苷酸同源性较低,为77.4%~78.1%;而与C亚型禽偏肺病毒核苷酸同源性最低,为69.5%~69.7%。基因分型显示分离株为B亚型禽偏肺病毒,将该毒株命名为禽偏肺病毒SDWF株。
薛聪唐熠陈琳崔京腾欧全宾孙晓艳裴苹苹刁有祥
肉鸡群中呼吸道病原体共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对肉鸡群中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共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为肉鸡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从山东省济南、潍坊、青岛等地区采集421份有呼吸道症状的病(死)鸡肺脏及160份临床健康肉鸡的肺脏作为供检样品,用特异性核酸探针技术,对其进行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9N2AIV)、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禽偏肺病毒(aMPV)、禽败血性支原体(MG)、鼻气管鸟杆菌(ORT)和大肠杆菌(E.coli)共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421份发病肉鸡肺脏中,H9N2AIV、NDV、IBV、aMPV、MG、ORT和E.coli的检出率分别为53.68%,68.41%,33.49%,54.87%,57.25%,9.02%和41.17%;且存在严重的共感染现象,共感染率高达90.26%,单一感染和阴性个体仅占7.36%和2.38%;发病肉鸡群中,7种呼吸道病原体2重、3重、4重、5重、6重、7重感染的检出率分别达19.48%,26.12%,27.32%,11.88%,4.51%和0.95%,以2重、3重和4重感染较为常见。而临床健康肉鸡肺脏中,H9N2AIV、NDV、IBV、aMPV、MG、ORT和E.coli的检出率分别为12.50%,23.13%,5.63%,36.87%,21.88%,0%和16.88%;呈阴性和单一感染的样品分别占25.00%和43.75%;多重感染样品仅占31.25%,且主要为2重感染。7种病原体中,H9N2AIV、NDV、MG和E.coli在肉鸡呼吸道疾病的共感染中起重要作用。【结论】发病肉鸡和临床健康肉鸡均存在混合感染,但以发病鸡群更为严重和复杂;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感染是导致肉鸡呼吸道疾病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
孙静刁有祥刘霞孙杰李建侠
关键词:肉鸡呼吸道病原体共感染斑点杂交
B亚型禽偏肺病毒重组G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以纯化的B亚型禽偏肺病毒(aMPV)疫苗株(VIR-115B)重组G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对各项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判定标准,建立检测B亚型aMP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入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进行诱导表达,获得重组G蛋白。利用亲和层析法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并用Western-blotting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以纯化后的重组G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对ELISA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初步建立检测B亚型aMPV抗体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结果显示,成功表达并纯化了B亚型aMPV疫苗株(VIR-115B)重组G蛋白,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证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重组G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建立了间接ELISA诊断方法。交叉试验结果表明重组G蛋白与新城疫、禽流感(H9N2)、传染性支气管炎和传染性法氏囊阳性血清均不发生交叉反应。该方法与法国IDEXX公司生产的aMPV抗体检测试剂盒符合率为96.0%。采用本试验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山东省7个地区鸡场的1 139份鸡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山东省部分地区aMPV的抗体阳性率为37.05%。本试验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利用该方法初步证实山东省部分地区存在aMPV感染现象。这一研究为aMPV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并为该病的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陈琳刁有祥邹金峰唐熠程彦丽欧全宾薛聪崔京腾鞠小军孙晓艳裴萍萍
关键词:B亚型间接ELISA
B亚型禽偏肺病毒对SPF鸡的致病性研究
本研究利用分离的1株B亚型禽偏肺病毒,采用静脉注射和点眼滴鼻两种途径接种SPF鸡,并在接种同时免疫新城疫弱毒疫苗。在攻毒后3、6、9、12、15d,每组随机抽取3只翅下采血,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利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新...
孙晓艳刁有祥裴苹苹王蛟刘鑫
关键词:SPF鸡
文献传递
1株鸡新城疫强毒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被引量:4
2012年
从山东省一发病率、死亡率高的肉鸡群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HA、HI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确定所分离的毒株为新城疫病毒,命名为新城疫LVCX株。按常规方法测得LVCX株的MDT、ICPI和IVPI分别为47.4h、1.975和2.85,鸡胚半数致死量LD50为10-9.8。F基因分析表明分离株LVCX为基因Ⅶ型,其多肽裂解位点为112-RRQKRF-117,表明LVCX株为新城疫病毒强毒株。该毒株F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与近几年分离的基因Ⅶ型鸡源毒株同源性在93.5%~98.3%之间;与经典强毒株F48E9和Lasota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5.8%、91.3%和83.3%、88.4%;且与近几年分离的几株鹅源、鸭源核苷酸同源性也较高,在95.2%~96.5%之间。
孙静刁有祥刘霞孙杰李建侠
关键词:新城疫强毒F基因
B亚型禽偏肺病毒对SPF鸡的致病性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分离的1株B亚型禽偏肺病毒,采用静脉注射和点眼滴鼻两种途径接种SPF鸡,并在接种同时免疫新城疫弱毒疫苗。在攻毒后3、6、9、12、15d,每组随机抽取3只翅下采血,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利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新城疫HI抗体效价;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CD4+/CD8+比值,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IL-2、IFN-γ的含量;同时观察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鸡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攻毒后9~15d,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外周血CD4+/CD8+比值和血清IL-2、IFN-γ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静脉注射组与点眼滴鼻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的免疫器官指数低于对照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新城疫HI抗体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生化指标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在攻毒后显著升高(P<0.05),其他指标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在感染后3~10d出现轻微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的呼吸道和肝脏病变最明显。综上所述,B亚型禽偏肺病毒感染SPF鸡后,在一段时间内抑制机体细胞免疫,导致免疫机能下降,并引起轻微的组织病变;B亚型禽偏肺病毒通过两种不同的攻毒途径对SPF鸡的致病性无显著差异。
孙晓艳刁有祥裴苹苹王蛟刘鑫
关键词:SPF鸡
禽偏肺病毒地高辛核酸探针的制备与应用被引量:11
2012年
根据GenBank中已经发表的B亚型禽偏肺病毒F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利用RT-PCR扩增出1条与目的片段大小一致的725bp基因片段,回收、纯化PCR产物,用地高辛标记,制备出地高辛标记的aMPV核酸探针。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探针能与aMPV核酸发生特异性杂交,而与H9N2亚型AIV、NDV、IBV、ORT和E.coil的核酸杂交反应均为阴性;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探针对aMPV的最低检出量为5pg。应用制备的探针对山东省不同地区的605份商品肉鸡和122份商品肉鸭进行了核酸探针检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59%和34.51%。本试验制备的aMPV地高辛探针特异性强、敏感性好,对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山东省部分地区的商品肉鸡、肉鸭中普遍存在aMPV感染。
陈琳刁有祥鞠小军慕榕郑新颖刘霞孙静吴海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