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10CWW04)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 相关作者:曹晓安杨卫英张广奎梁亚帅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商学院广州航海学院广东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诗歌语言的张力——以区鉷的《对话》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诗歌的语言设计是特别的,艺术的,具有张力的。诗歌本身就要求诗歌语言承载或可以承载作为诗歌语言张力代表性元素的丰富意象。区鉷教授的诗歌《对话》(Dialogue)讨论了诗歌语言的选择和设计,特别是虚词或模糊语言的频繁使用,使得诗歌语言较其它文体语言更具有模糊美学的要素和张力。即使表面没有意象的诗歌,有时恰恰也可以承载或通过诠释承载更加丰富的潜在意象;这种现象取决于诠释者/读者/译者如何根据自己的个体经验具体诠释或翻译来填充诗歌的意象虚位。
- 张广奎
- 关键词:诗歌语言张力
- 中西经典海洋文学主题浅析被引量:4
- 2013年
- 以比较的视角从中西经典海洋文学为出发点,对中西海洋文学的主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1.寄托人生感悟;2.海洋神话;3.人类征服自然;4.海盗。认为,中西海洋文学在主题方面有许多共通之处,但在征服自然和海盗两个主题方面,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相比,主题深度和广度远不及西方文学或有根本上的差异。
- 曹晓安
- 关键词:海洋文学
- 从利玛窦到阿瑟·韦利:《诗经》译介流变
- 2012年
- 《诗经》作为经典,在西方传播历程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期,由于译者(传播者)的变换,《诗经》的译介在不同的传播期也在流变。着重从三个时期不同的译者角度分析《诗经》的流变现象及原因。
- 梁亚帅
- 关键词:《诗经》译介译者
- 从意识形态的变迁看经典译介背后的操纵力量被引量:1
- 2012年
- 传统的翻译研究只注重文本之间的转换,而近年来翻译研究的操纵学派代表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Lefevere)强调"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这语言外的三因素对翻译的操控。他将翻译置于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和文化背景中,深入探讨翻译过程中影响翻译的各个层面。在此结合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以翻译经典文学的流变为中心,从意识形态角度对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翻译活动的研究,从而说明意识形态的变化对文学翻译过程的限制和引导,以使其符合译者所处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从而达到使译作被尽可能多的读者接受的目的。
- 杨卫英
- 关键词:意识形态译介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