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g589)
-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 相关作者:郝华勇杨梅更多>>
- 相关机构:湖北省委党校武汉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行政学院科研合作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 基于“两个融合”的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实证研究
- 2013年
- 新型工业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载体、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主体。立足新型工业化的内涵要求,构建体现新型工业化精髓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省域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灰色熵权法对西部省域作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西部省域在新型工业化水平上呈现差异,但并非由工业规模决定;省域间工业科技含量指标差距最大,而体现新型工业化精髓的"两个融合"水平普遍不高;各省制约新型工业化水平提升的因素不同,基于各自短板应采取差异化的针对举措,实现传统工业化模式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转型。
- 郝华勇
-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
- 城镇化质量研究述评与展望被引量:8
- 2013年
- 伴随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城镇化质量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十八大后更是开启了我国城镇化发展以质量导向的新阶段。从城镇化质量的内涵理解、构建的城镇化质量模型、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城镇化质量演进机制剖析等方面对研究现状作一梳理,针对研究现状中存在的学术框架模糊、空间尺度缺失、评价体系泛化、模型方法单一、分析视角趋同等不足,提出了强化理论支撑、凸显研究尺度、丰富模型方法、注重机制归纳等有待于今后完善的研究方向。
- 郝华勇
- 关键词:城镇化城镇化质量
- 基于宏观中观微观规划视角的统筹城乡发展探讨被引量:1
- 2013年
- 基于现行城乡一体化的愿景规划,针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作用有限的现状,从宏观层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观层面完善城镇体系规划、微观层面推进村镇布局规划三方面提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的空间推进层次及应对举措。
- 郝华勇
- 关键词:统筹城乡主体功能区
- 湖北城镇空间结构的组织特征与优化建议被引量:1
- 2014年
- 十八大开启了我国城镇化质量导向的新阶段。城镇空间结构是城镇化科学发展的空间载体与传导骨架。基于城镇空间结构构成要素的极核、轴线、圈层等维度,湖北城镇空间结构的要素特征表现为:极核以单中心集聚为主,多级节点中心格局尚未形成;轴线集聚效应不明显,区位优势未显性化为联结优势;圈层分化呈现集聚有余、扩散不足的特征。壮大"一主两副多极"城镇节点、完善交通轴线充实城镇带、培育三大城市圈为优化对策。
- 郝华勇
- 关键词:空间结构
- 城镇化质量与数量关系实证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被引量:6
- 2013年
- 从经济、社会、生态、民生等方面构建体现新型城镇化内涵的省域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以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表征城镇化数量,运用协调发展度定量测度中部六省城镇化质量与数量的偏差及差异成因,结论显示中部地区整体协调发展程度较优,但城镇化质量均低于全国水平。城镇化质量子系统内,社会发展与空间集约对区域差异的贡献最大;城镇化数量子系统内,土地城镇化水平是形成区域差异的主因。基于各省的偏差及质量短板提出差异化的整合对策,旨在通过弥补短板、明确各自数量与质量的侧重方向来协调城镇化质量与数量的同步协调发展。
- 杨梅
- 关键词:城镇化城镇化质量
- 基于SSM的中部六省产业结构演进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效益的指示器。中部六省(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新世纪以来产业结构演进呈现第一产业比重稳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逐步攀升、第三产业比重降低的格局。从静态、动态、增量不同维度,运用偏离-份额法考察中部六省产业结构演进方向、速度及与全国水平的比较,定量测度各省部门结构与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明晰各省产业演进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夯实第一产业基础、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第三产业贡献和"三化"协调与发展同步推进的对策思路。
- 杨梅郝华勇
- 关键词:产业结构偏离-份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