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2009)
-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3
- 相关作者:安沙舟孙宗玖许鹏李培英成西涛更多>>
- 相关机构:新疆农业大学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西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不同利用方式下伊犁绢蒿贮藏营养物质的比较被引量:8
- 2008年
- 2005-2006年采用实地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新疆昌吉市阿什里乡不同利用方式下的伊犁绢蒿根中可塑性贮藏营养物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伊犁绢蒿的根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蔗糖、淀粉、粗蛋白质含量在多年封育地、连续放牧地、禁牧一放牧地间差异极显著(P〈0.01),且多年封育可促进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蔗糖、淀粉的积累,而连续放牧可以刺激粗蛋白质的增加;短期禁牧后再连续放牧,会引起贮藏营养物质的逐渐丧失,不利于草地恢复效果的保持。
- 孙宗玖安沙舟许鹏
- 关键词:伊犁绢蒿碳水化合物粗蛋白质
- 封育方式下伊犁绢蒿可塑性贮藏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被引量:7
- 2008年
- 2006年5-11月,在新疆阿什里乡对不同封育方式下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淀粉、粗蛋白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封育方式下伊犁绢蒿根中贮藏物质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呈"单峰"特征,多年封育地、禁牧后放牧地、连续放牧地最高可达53.43、36.77和32.63 mg/g,而淀粉呈倒"V"特征;粗蛋白呈"降低-升高-再降低"特征,且峰值出现时间及持续期上存在差异;3种封育方式间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淀粉及粗蛋白含量差异显著(P<0.01),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上多年封育地>禁牧后放牧地>连续放牧地,淀粉含量上为多年封育地>连续放牧地>禁牧后放牧地,而粗蛋白含量上则以连续放牧地最高。
- 孙宗玖安沙舟李培英
- 关键词:伊犁绢蒿荒漠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淀粉粗蛋白
- 双烯醇酮醋酸酯的合成新工艺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以从脱胶后胡芦巴的脚渣料中提取的胡芦巴薯蓣皂苷元为原料,经裂解、过氧化氢氧化、水解消除反应合成双烯醇酮醋酸酯。结果表明,与冰醋酸及醋酐在180℃下反应5 h,中间产物假薯蓣皂苷元醋酸酯的收率达到95.48%。采用均匀设计对过氧化氢氧化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氧化工艺优化条件为:催化剂加量为4.2%,30%过氧化氢加量∶假薯蓣皂苷元醋酸酯=2.5∶1,30℃反应1.5 h,再沸腾回流水解反应3 h,收率可达63.38%。
- 唐璇李稳宏成西涛王思晨赵鹏李学坤
- 关键词:过氧化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