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070409Z)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江南吴林沈晗黄大贞覃峥嵘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广西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贺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干旱
  • 1篇增雨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变化特征
  • 1篇气温
  • 1篇人工增雨
  • 1篇马尔可夫
  • 1篇马尔可夫模型
  • 1篇降水
  • 1篇降水特征
  • 1篇旱涝
  • 1篇旱涝预测
  • 1篇EOF分析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
  • 1篇广西气象局

作者

  • 3篇李江南
  • 2篇沈晗
  • 2篇吴林
  • 1篇覃峥嵘
  • 1篇黄大贞
  • 1篇王刚
  • 1篇杨亚钦

传媒

  • 2篇气象研究与应...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热带地理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华南区域季节性降水的差异分析被引量:21
2009年
运用EOF方法研究华南区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华南地区各季节降水在年际和年代际的时间变化上有区域一致性,但有季节性差异,其中春季和秋季在20世纪80年代后降水明显减少,旱年增多;而夏季90年代后降水明显增加,涝年增多;冬季变化则不明显。(2)华南地区各季节降水在空间分布上也有差异,其中春季降水呈现东多西少的分布特征,大值中心位于广西东北部、广东中部及西南沿海。夏季和秋季降水相似,呈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大值中心位于广西沿海和广东西南沿海。冬季降水呈东北多西南少的分布特征,大值中心位于粤北。
吴林覃峥嵘黄大贞沈晗李江南
关键词:降水特征EOF分析
贺州市人工增雨落区智能选择系统
2009年
介绍了一种以日本谱模式预报场资料为基础,结合当时降水天气系统、当地旱情监测、不同季节农作物分布情况及需水情况,建立起一个云预报模式人工增雨落区智能选择系统,可以做到科学合理选择人工增雨作业地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工增雨作业效益。
刘福洲高宪权莫丽霞
关键词:人工增雨干旱
广西贺州地区气温和干旱的气候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09年
利用近30年的实际观测资料,分析贺州地区年平均气温和干旱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贺州地区年平均气温有增高趋势,冬季和春季较大幅度变暖,带来“暖冬”,夏季反而稍微降温,出现“凉夏”,秋季稍有增温,但不明显;(2)贺州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存在11a和4a左右的两个振荡周期;(3)在上世纪80年代初,贺州地区干旱指数有一次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由负值转为正值,干旱有加重的趋势,未来几年贺州地区干旱指数仍处于增强的趋势中,这与11~13a左右的振荡周期处于正位相有关。贺州地区4个站的干旱指数都有一个11~13a左右的振荡周期和一个2~6a左右的振荡周期。
吴林沈晗王刚李江南
关键词:干旱气温
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贺州市旱涝预测系统研究
2011年
基于贺州市历史观测的降水数据对马尔可夫模型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并利用VC++、VB等计算机语言,开发了贺州市旱涝预测系统,实现了业务化应用。结果表明,在月尺度、季尺度和年尺度上,该模型都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何飞杨亚钦吴林李江南
关键词:马尔可夫模型旱涝预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