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漳州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基金(SS08001)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陈金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漳州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漳州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约伯
  • 2篇神话
  • 1篇心理学
  • 1篇原始主义
  • 1篇人类学
  • 1篇人类学解读
  • 1篇神话观
  • 1篇神话历史
  • 1篇神话研究
  • 1篇圣经
  • 1篇替罪羊
  • 1篇诺斯替主义
  • 1篇现代性视域
  • 1篇民众
  • 1篇分析心理学
  • 1篇《圣经》
  • 1篇《约伯记》

机构

  • 3篇漳州师范学院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3篇陈金星

传媒

  • 1篇汕头大学学报...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淮南师范学院...

年份

  • 3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现代心灵中的神话——兼评“神话与现代性”视域中的荣格神话观
2013年
从"神话与现代性"视角来看,20世纪的神话理论家面对的问题是现代人在拥有科学的情况下,能否继续拥有神话。荣格的回答是,神话仍然活跃在现代心灵中,神话在现代文化中具有补偿功能,治疗现代文化的出路在于个体的自性化。荣格神话观显示出诺斯替主义色彩和原始主义向度,建立了一种神话研究的分析心理学范式。不过,从现实政治上看,要警惕神话及荣格的神话观在群众运动中的滥用。
陈金星
关键词:神话诺斯替主义原始主义
《答约伯》:神话研究的一种分析心理学范式
2013年
《答约伯》是荣格最为看重的著作。荣格在《答约伯》中分析了《约伯记》、福音书、《启示录》等《圣经》叙事。从分析心理学出发,荣格认为《约伯记》揭示了上帝的双重本性,并以上帝意识的分化与整合为线,重构了《圣经》的神话历史。荣格的《答约伯》为神话研究特别是"神话历史"命题提供了一种分析心理学的范式。
陈金星
关键词:《圣经》分析心理学神话历史
勒内·基拉尔与《约伯记》的人类学解读——以《约伯,民众的替罪羊》为例
2013年
在《约伯,民众的替罪羊》一书中,勒内.基拉尔对《约伯记》的解读基于"模仿欲望"、替罪羊机制基础,通过对《约伯记》文本的分析,基拉尔揭示了《约伯记》中存在的集体暴力和替罪羊机制,通过区分"迫害者的上帝"和"受难者的上帝"两种形象,探讨了《圣经》的独特意旨是揭露替罪羊机制。基拉尔的解读属于一种人类学解释范式。
陈金星
关键词:《约伯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