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0180)

作品数:4 被引量:55H指数:3
相关作者:孙栋元赵成义王丽娟李菊艳盛钰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甘肃省水资源高效利用创新团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需水
  • 1篇植物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需水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平原区
  • 1篇综合评价
  • 1篇流域
  • 1篇内陆河
  • 1篇内陆河流域
  • 1篇可视化
  • 1篇环境需水
  • 1篇荒漠
  • 1篇荒漠植物
  • 1篇黄土高原
  • 1篇黄土区
  • 1篇构型
  • 1篇河流域
  • 1篇干旱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新...
  • 4篇甘肃省水利科...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孙栋元
  • 2篇赵成义
  • 1篇李元红
  • 1篇程玉菲
  • 1篇金彦兆
  • 1篇彭冬梅
  • 1篇盛钰
  • 1篇李菊艳
  • 1篇王军德
  • 1篇王丽娟
  • 1篇卢书超
  • 1篇胡想全
  • 1篇魏恒
  • 1篇景凌云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荒漠植物构型研究进展被引量:30
2011年
基于植物构型的内涵,评述了植物构件研究现状、荒漠植物构型研究现状和荒漠植物构型模型及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并指出和归纳了荒漠植物构型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荒漠植物构型的研究趋势。指出在未来荒漠植物构型研究中应加强与土壤学、气象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探讨荒漠植物构型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规律,揭示植物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响应与适应机理。构建荒漠植物生长的构型模型,从而为荒漠地区种群、群落、甚至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孙栋元赵成义王丽娟盛钰李菊艳
关键词:荒漠植物构型可视化
干旱内陆河流域平原区生态环境需水分析——以新疆自治区台兰河流域为例被引量:12
2011年
从干旱区台兰河流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出发,在确定流域平原区生态环境需水类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台兰河流域平原区生态环境需水定量模型,估算了流域平原区生态环境的规模。计算结果表明,台兰河平原区最大生态环境需水量为4.146×108m3,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为2.372×108m3,最适生态环境需水量为2.983×108m3,分别占台兰河平原区水资源总量(8.121×108m3)的51.05%,29.21%和36.73%。在不考虑河流输沙需水量的情况下,台兰河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平均为1.440×108m3。在考虑输沙需水量的情况下,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平均为2.604×108m3。明确了在确定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时,必须考虑研究区环境状况和生态保护目标,从而在不同区域和用水部门间进行调配,并针对流域不同的生态系统状况和对应生态系统类型确定了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
孙栋元赵成义魏恒寇思勇彭冬梅
关键词: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
黄土区不同地类土壤容水量与渗水率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通过对研究区12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容水量和渗水率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相同土地利用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容水量和渗水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坡地土壤容水量差异约1倍,差异较大;旱梯田土壤容水量差异可达35.23%,差异明显;荒坡地相差仅为5.84%,差异较小;沟台地差异不明显。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入渗性能差异显著。在连续入渗180min时,YL(人工杨树林地)、HF(荒地整地后封管1a自然草地)、NT(人工柠条林)、SJ(人工沙棘林)、YS(人工油松林)、ZK(针阔混交林)土壤容水量分别是HP(荒地)的108.19%,173.43%,157.76%,192.28%,93.64%和129.67%。沙棘林、柠条林等人工灌木林地的土壤容水量大于人工乔木林地。荒坡经过隔坡水平台整地封闭保护自然恢复植被1a后,土壤容水量高于多数乔、灌木林地,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土壤容重是影响土壤容水量的主要土壤物理特性指标,土壤容重越大,土壤容水量越小。土壤含水率在9.60%~19.02%范围内对土壤容水量的影响不明显。
费喜亮景凌云孙栋元
关键词:土地利用
甘肃黄土高原区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综合评价被引量:3
2013年
根据甘肃黄土高原区城市雨洪资源利用实际情况,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由3个层次35个评估因子组成的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状况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状况评判标准和具体评价方法。评价结果显示,经济合理性对甘肃黄土高原区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的影响最大,技术可行性和社会适应性次之,影响最小的是生态环境合理性。该4因素相互关联、共同影响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综合状况,且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孙栋元李元红金彦兆胡想全王军德程玉菲卢书超
关键词:黄土高原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