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120475)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朱志新靳刘圆李平陈邦学陈川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地质
  • 2篇地质意义
  • 2篇石英
  • 2篇年代学
  • 2篇西段
  • 2篇化学特征
  • 1篇岩墙
  • 1篇闪长岩
  • 1篇石英二长岩
  • 1篇石英闪长岩
  • 1篇锆石
  • 1篇锆石SHRI...
  • 1篇井组
  • 1篇基性
  • 1篇基性岩
  • 1篇基性岩墙
  • 1篇二长岩

机构

  • 3篇新疆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3篇靳刘圆
  • 3篇朱志新
  • 2篇陈川
  • 2篇陈邦学
  • 2篇李平
  • 1篇刘伟

传媒

  • 2篇新疆地质
  • 1篇新疆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博格达三个山地区基性岩墙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7
2014年
博格达三个山地区基性岩墙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该岩墙属亚碱性系列,为岩浆高度演化产物,轻稀土富集,不相容元素Ba,La,K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h,Yb相对亏损,Ti亏损不明显,Nb/Ta(平均14.1)、Zr/Hf(平均35.99)比值与原始地幔Nb/Ta(17.8)、Zr/Hf(37)比值相似,(Th/Nb)N的值大于1,Nb/La比值小于1,表明该岩墙的岩浆源自地幔,且在侵位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本区基性岩墙的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322.1±6.5)Ma,表明是博格达造山带岩石圈拉张减薄时的产物,反映晚石炭世早期博格达造山带处于岩石圈拉张的构造环境与动力学背景。
靳刘圆刘伟朱志新赵同阳
关键词:基性岩墙地球化学U-PB年代学
博格达西段三个山石英闪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年代学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4
2013年
三个山石英闪长岩体位于新疆博格达造山带西段,侵位于下石炭统七角井组中,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岩体具壳幔岩浆混合地球化学特征,初步认为该岩体早期通过幔源岩浆分离结晶,晚期大量壳源物质加入冷却形成。通过SHRIMP锆石U-Pb测年获得该岩体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33.5±2.2)Ma(MSWD=0.26),其年龄可能代表了博格达西段石炭纪由拉张过程转入碰撞造山阶段的初始侵入活动,也是首次在该地区识别出早石炭世的岩浆活动,从而为重新认识博格达造山带西段石炭纪构造演化提供佐证。
李平刘伟朱志新陈川靳刘圆徐仕琪赵同阳陈邦学
关键词:石英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SHRIMP
新疆博格达西段石英二长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及地质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新疆博格达西段三个山一带地层被原1:20万区调厘定为下二叠统红雁池组(P1hy).通过对区内侵入该地层的石英二长岩体SHRIMP锆石U-Pb精确测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31.9±2.0Ma(MSWD=0.37).结合近年来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早石炭世珊瑚化石的发现,将围岩重新厘定为下石炭统七角井组(C1qj),并初步认为该岩体年龄代表了博格达石炭纪裂谷由拉张快速转入碰撞阶段的初始侵入活动,从而为重新认识博格达造山带西段石炭纪的构造演化提供佐证.
李平刘伟朱志新陈川陈邦学靳刘圆
关键词:石英二长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