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317)

作品数:4 被引量:55H指数:3
相关作者:周立志陈锦云许仁鑫薛委委朱书玉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淮南师范学院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欧生物多样性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东方白鹳
  • 2篇水鸟
  • 2篇群落
  • 2篇湖泊
  • 2篇白鹳
  • 1篇英文
  • 1篇越冬
  • 1篇越冬水鸟
  • 1篇招引
  • 1篇生态研究
  • 1篇升金湖
  • 1篇水鸟群落
  • 1篇水型
  • 1篇浅水湖泊
  • 1篇取食
  • 1篇取食行为
  • 1篇群落多样性
  • 1篇人工招引
  • 1篇微卫星
  • 1篇微卫星引物

机构

  • 4篇安徽大学
  • 2篇淮南师范学院
  • 1篇山东黄河三角...

作者

  • 4篇周立志
  • 2篇许仁鑫
  • 2篇陈锦云
  • 1篇王立东
  • 1篇单凯
  • 1篇周波
  • 1篇朱书玉
  • 1篇张伟
  • 1篇张保卫
  • 1篇薛委委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Zoolog...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使用林鹳微卫星引物对东方白鹳基因组DNA进行交叉扩增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林鹳11个微卫星位点的引物对东方白鹳进行交叉扩增。经过PCR体系的优化,在11个位点中有6个得到清晰的扩增条带,其余5位点得不到确切的扩增产物。对上述6个位点的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发现其中4个位点上的扩增产物含有微卫星重复序列,而另外两个位点中无重复单元。通过基因分型对上述4个微卫星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后发现其中的WSμ13,WSμ17位点分别为高度多态和中度多态位点,而另外两个位点则无多态性。同时还对影响交叉扩增结果成功率及微卫星位点多态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张伟张保卫周立志
关键词:东方白鹳微卫星
迁徙停歇地东方白鹳繁殖生态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黄河三角洲是东方白鹳的迁徙停歇地之一,但近些年开始出现繁殖种群.为了解该种群的繁殖现状,有效开展保护工作,于2009年在黄河三角洲对东方白鹳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2009年在黄河三角洲繁殖的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为21对,繁殖个体于2月上旬陆续返回繁殖区,最早于2月21开始筑巢.巢筑于水泥电线杆、人工招引巢或者高压输电铁塔上,其中利用旧巢11巢,新建巢10巢.大汶流巢区平均巢高13.25 m±2.07 m(N=18)、巢间距647.22 m±1 086.49 m(N=18);黄河口巢区平均巢高25.50 m±7.97 m(N=3),巢间距42 640.00 m±62 838.80 m(N=3).孵化期最早始于2月25日,个别繁殖对受干扰影响延迟到5月中旬.孵化期32.07 d±1.34 d(N=15),育雏期63.33 d±6.83 d(N=12),日育雏6.23±2.23次(N=68),雏鸟最早离巢时间为5月28日,最晚离巢时间为8月19日.2009年的21对繁殖东方白鹳共有17对繁殖成功,孵出47只幼鸟,出飞幼鸟37只.影响东方白鹳繁殖的主要因素是强风,此外,游客干扰、适宜巢址缺乏也是影响繁殖的重要因素.为提高人工招引繁殖的成功率,可适当增加人工招引巢数量并对其上的巢基进行加固.
薛委委周立志朱书玉单凯王立东许仁鑫
关键词:东方白鹳繁殖生态黄河三角洲人工招引
安徽沿江浅水湖泊越冬水鸟群落的集团结构被引量:26
2011年
长江中下游湖泊是越冬水鸟的重要栖息地,随着湖泊渔业养殖强度的不断加大,湖泊湿地严重退化,水鸟的越冬生态受到影响。为揭示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越冬水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特征,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通过扫描取样法采集安徽省长江沿江升金湖、菜子湖和武昌湖3个浅水湖泊30种越冬水鸟的取食行为百分比数据,利用聚类分析法对越冬水鸟进行集团划分,并采用无倾向对应法(DCA)分析越冬水鸟的取食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安庆沿江湖泊越冬水鸟群落可分为4个集团,即深水取食集团G1、挖掘和啄取集团G2、浅水取食集团G3和泥滩拾取集团G4。G2集团的鸟种最多,共有13种,优势种为鸿雁(Anser cygnoides)、豆雁(Anser fabalis);G3集团次之,共6种,优势种为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白琵鹭(Platalealeucorodia);G4集团共5种,优势种为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鹤鹬(Tringa erythropus)和红脚鹬(Tringa totanus);G1集团水鸟种类有6种。这些水鸟的觅食生境主要在湖泊滩涂和浅水区域,其食物资源的可利用性和觅食对策共同决定群落组成结构。DCA分析表明,取食方式及取食时运动方式组成的觅食对策决定了集团食物资源的分割,草滩中取食鸟类主要采用静止取食和啄取方式,泥滩取食集团主要采取拾取及奔-停取食,深水区取食集团则主要采用潜水方式取食,因此,维持湖泊不同区域的丰富食物资源对于保护湖泊丰富的水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陈锦云周立志
关键词:水鸟取食行为
安徽沿江两个浅水型湖泊越冬水鸟的季节动态(英文)被引量:14
2011年
安徽沿江浅水型通江湖泊湿地是东亚-澳大利亚迁徙水鸟的重要越冬地和停歇地。近年来,高强度的渔业养殖使湿地严重退化,对越冬水鸟构成威胁。为了解湿地变化对越冬迁徙水鸟的影响,2007年11-2008年4月和2008年11月-2009年4月,对安徽菜子湖和升金湖11个样带内越冬水鸟的种类、数量及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湖泊渔业模式对水鸟分布的影响。两个湖泊共统计到越冬水鸟7目12科43种。其中,菜子湖群38种,密度为8.2ind./hm2;升金湖42种,密度为3.5ind./hm2,优势种为鸿雁(Anser cygnoides)、豆雁(Anser fabali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和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越冬水鸟种类和数量在12月底-次年1月上旬达到最大值,但不同类型越冬群最大数量出现的具体时期有所不同。根据水鸟组成的聚类分析,可将水鸟栖息地分为三组。水鸟的分布与渔业模式有关,在自然捕捞区,鹤类、雁鸭类和鸻鹬类密度较大,在围网养殖区密度较小,而鹭类的密度在各湖区变化都较小。本研究结果提示,发展可持续渔业对于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湿地越冬水鸟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陈锦云周立志周波许仁鑫朱文中徐文彬
关键词:越冬水鸟群落多样性升金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