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399277)
- 作品数:40 被引量:714H指数:16
- 相关作者:刘鹏康华靖张志祥徐根娣郝朝运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师范大学衢州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新苗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大盘山自然保护区香果树对不同海拔生境的生理生态响应被引量:26
- 2008年
- 在全面调查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分布的基础上,设置了4个海拔段(A1:550~650m,A2:680~770rn,A3:810~900m,A4:970~1100m),对不同海拔段内香果树的生理生态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总叶绿素(Chl(a+b))含量均随着海拔的上升而减小,高海拔A4与低海拔A1相比,Chla、Chlb和Chl(a+b)含量分别下降了21.32%、31.53%和24.96%,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相对较强的光照以及干旱胁迫的增强所致。同样,比叶面积(SLA)也随着海拔的上升而减小,A4与A1相比下降了27.5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和质膜透性(MP)变化较为一致,两者均在A3处达到最低水平,在A4处达到最高,说明在A3受到的伤害最小而在A4受到的伤害最大;脯氨酸(Pro)和抗坏血酸(AsA)含量先升高再降低,在A3处则均达到最高,与A1相比分别增加了139.33%和10.60%;酶保护系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在A1均最小,随着海拔的升高,其活性变化则不太一致:SOD活性一直增加,POD、CAT和APX活性虽然都是先增加后减小,但POD和APX在A3达到最高,CAT则是在A2最高。非酶类保护物质含量的增加和酶活性的增强有利于清除细胞内的活性氧,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综合此次实验结果表明,在中海拔(810~900m)比较适合香果树的生长,而高海拔(970~1100m)则不适合香果树的生长。
- 康华靖刘鹏徐根娣陈子林韦福民
- 关键词:香果树海拔抗氧化系统生理生态
- 浙江六十田自然保护小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及优势乔木种的动态被引量:6
- 2007年
- 对浙江省磐安县六十田省级自然保护小区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主要乔木树种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各树种的重要值判断,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的主要乔木组成种为东南石栎(Lithocarpusharlandii)、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木荷(Schima superba)、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紫楠(Phoebe sheareri)和华东楠(Machilus leptophylla),其中东南石栎和木荷为主要优势种.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藤本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都偏低,优势度相对较高;其生活型以包括藤本在内的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达85.45%;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占61.82%),小型叶次之(占29.09%);叶型以单叶占有较大的优势,达到89.09%;叶质以革质叶占优势(56.36%),纸质叶次之(40.00%).生活型及叶的特征表明该群落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中主要乔木树种水平结构整体上呈均匀分布状态,说明群落中种内和种间竞争激烈.依据胸径级别频率分布的形状,7个主要组成种的种群结构可以大致归纳为:倒金字塔型、倒“J”型、纺锤型和双峰型.其中,种群结构呈倒金字塔型的东南石栎、米槠、青冈和紫楠及呈纺锤型的华东楠,因为缺乏幼苗和幼树,在演替过程中种群将衰退;而呈双峰型的红楠和呈倒“J”型的木荷,因有较为丰富的幼苗储备而将成为该群落的优势种.
- 刘鹏康华靖陈子林张志祥韦福民楼中华
-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群落优势种种群动态
- 九龙山自然保护区黄山木兰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优势种群结构被引量:5
- 2010年
- 对浙江省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木兰(Magnolia cylindrica)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种群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黄山木兰群落植被具有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群落主要伴生种为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该群落具有明显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以高位芽占绝对的优势,叶的特征以中叶、纸质的单型叶为主;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都偏低;种群结构呈纺锤型,幼苗数量严重不足,种群有衰退的趋势;种群格局呈集群分布。
- 刘春生章艺刘鹏廖进平张家银刘菊莲康华靖
- 关键词:群落特征种群结构
- 七子花减数分裂及小孢子形成被引量:2
- 2004年
- 本文研究七子花的减数分裂及小孢子形成过程。七子花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从小孢子母细胞后期到游离四分体产生为止,其周围均包围着一层胼胝质体,七子花的四分体主要为四面体型,单核小孢子呈三角形,花药壁的发育为双子叶型。
- 章月琴徐冬青蔡洁洁
- 关键词:七子花减数分裂小孢子
- ICP-AES在濒危植物长序榆营养生态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8年
- 设立九龙山自然保护区(JL1、JL2)和松阳(SY)3个代表性样地,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长序榆根、茎、皮和叶内的金属元素含量,并与土壤中对应的金属元素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长序榆不同器官内的金属元素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各元素含量在不同器官中的变化趋势和变异程度呈现不一致现象.大部分元素的含量虽然在种群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Mn、Ni、Ba 3种元素的含量在种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Mg、Mn、Ba、Ni、Tl 5种元素的含量相对于植物体内其他元素与土壤各元素间相关性显著,Ca和Th均有很大的富集系数,表明长序榆植株内金属元素的分布和土壤元素存在相关性,且土壤中一些能被长序榆高度富集的微量元素的作用不能被忽视,需更加深入地研究.同时也表明,ICP-AES法在濒危植物金属元素含量与土壤的相关性研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实验基于营养条件对物种濒危机制和保育策略进行的研究,将为濒危植物的保护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 刘鹏张志祥康华靖李成惠黄帮文张家银罗建峰
-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金属元素长序榆
- 珍稀濒危植物普陀樟的群落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根据11块样地的野外调查材料,分析了浙江省舟山群岛普陀樟群落的植物区系成分、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特征、群落外貌。结果表明:该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55种,分属31科48属,其中以热带分布的属占绝对优势,占总属数的52.08%;其生活型中高位芽植物占72.73%,叶级中中型叶与小型叶各占47.27%、45.45%,叶型中单叶占81.82%,复叶占18.18%,叶质中纸质叶与革质叶各占50.91%、41.82%,说明该群落具有显著的热带特征;该群落中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均偏低,但优势度相对较高;群落垂直结构层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但层间植物极度缺乏。
- 黄水文
- 关键词:普陀樟区系成分群落结构群落外貌
- 濒危植物七子花种群间遗传分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该文应用RAPD技术分析了 9个七子花种群间的遗传分化 .从 70多个引物中筛选出清晰且多态性高的 2 7个引物进行扩增 ,共检测到 2 6 8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 16 3个 ,多态位点比率 6 0 7%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片段数约为 10条 .应用Jaccard公式计算 9个种群的相似性 ,并以此为基础通过组间连接法作出 9个种群遗传分化的树系图 .结果显示 9个种群分为 3个分支 :北山、植物园、大盘山和东白山种群组成一个分支 ;天台山和括苍山种群组成第二个分支 ;四明山种群单独一个分支 .同时基于表型数据矩阵的PCA分析也支持上述的聚类结果 .分析认为 9个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与其间地理距离有一定的联系 .最后 ,作者建议当前应采取以下两点保护措施 :尽可能保护较多的种群数目 ;
- 郝朝运郭卫东刘鹏
- 关键词:七子花种群RAPD遗传分化
- 浙江省境内濒危植物香果树的FTIR光谱研究
- 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法(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是一种基于化合物中功能团和极性键的振动的结构分析技术,具有操作快速、简单和灵敏度高的特点,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
- 张志祥刘鹏康华靖
- 关键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聚类分析香果树
- 文献传递
- 珍稀濒危植物南方铁杉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被引量:12
- 2009年
- 为了揭示南方铁杉的种群特征,在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主要分布地设置400 m2样方10个,以种群年龄结构和存活曲线分析南方铁杉种群的基本数量特征,应用扩散系数、丛生指标、聚块性指数、平均拥挤度指数、负二项式分布参数、Cassie指标6种聚集强度指数和Greig-Smith和Kershaw 2种格局规模分析方法确定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南方铁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不同样地南方铁杉种群年龄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但不同种群均表现为增长型,幼年阶段的个体较丰富,成年个体数量相对较少;不同年龄阶段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差异主要体现在:幼苗和幼树阶段都为集群分布,中树和大树向随机分布发展;不同区组大小的南方铁杉种群分布格局不同,但在不同样地之间差异不明显,南方铁杉种群的聚块规模大体为8 m2和32 m2;种群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岩石裸露率、土壤有机质含量、郁闭度和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南方铁杉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最重要因素。
- 张志祥刘鹏刘春生李成惠张家银廖进平徐晟
- 关键词:南方铁杉种群结构环境因子
- 金华北山七子花林土壤的微生物和酶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通过对金华北山七子花林和无林裸地土壤的微生物和酶特征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中,细菌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七子花林各层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少,各土层细菌、真菌数量均较无林裸地高;无林裸地放线菌数量自上而下逐渐增多;0~5cm土层七子花林土壤放线菌数为对照(裸地)的2.94倍,而在20~25cm土层,对照(裸地)土壤放线菌数量略高于七子花林;七子花林土壤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与对照(裸地)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 罗虹刘鹏谢陈笑
- 关键词:七子花忍冬科濒危植物土壤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