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卫生厅资助项目(20091042)

作品数:1 被引量:11H指数:1
相关作者:彭小维吴劲松邓燕殷小龙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术后
  • 1篇水平斜视
  • 1篇屈光
  • 1篇屈光状态
  • 1篇斜视
  • 1篇矫正术
  • 1篇矫正术后
  • 1篇儿童

机构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作者

  • 1篇殷小龙
  • 1篇邓燕
  • 1篇吴劲松
  • 1篇彭小维

传媒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儿童水平斜视矫正术后眼球屈光状态的变化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儿童水平斜视矫正术后眼球屈光状态的变化,决定术后首次散瞳验光时机。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对2009-01/2010-12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眼科接受水平斜视矫正术的3~8岁儿童进行随访,搜集资料完整、无失访的患儿178例318眼。分为四组,分别为外直肌后徙术(Ⅰ组),内直肌后徙术(Ⅱ组),内直肌后徙+外直肌缩短组(Ⅲ组),外直肌后徙+内直肌缩短组(Ⅳ组)。排除全身重大疾病及眼部器质性病变。进行术前1mo,术后1wk,1,2,4,8mo的眼部检查、弱视相关检查、散瞳检影检查。结果:术后1wk,Ⅲ和Ⅳ组患儿散瞳检影球镜屈光度与术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1mo各组与术前比较已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8mo各组的球镜屈光度较术前出现一定程度下降(P<0.05)。术后1wk各组柱镜屈光度与术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后1mo,Ⅲ和Ⅳ组柱镜屈光度与术前比较仍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2mo后各组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各时段与术前比较,散光的循规性及散光轴基本保持不变。结论:儿童水平斜视手术后短期内的屈光度确实存在变化,但在一定时间内多可恢复至术前水平。总的来说,不同术式对术后屈光度变化的影响并无明显差异。一般情况下,患儿散瞳验光配镜可于术后2mo以后进行,最迟不应超过4mo。
吴劲松殷小龙邓燕彭小维
关键词:屈光状态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