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05KY10)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作者:李玉明赵明峰刘鹏江徐新女谢芳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血功能
  • 2篇造血
  • 2篇造血功能
  • 2篇铁过载
  • 1篇地西他滨
  • 1篇多药
  • 1篇多药耐药
  • 1篇血细胞
  • 1篇氧化性应激
  • 1篇应激
  • 1篇造血干
  • 1篇造血干祖细胞
  • 1篇造血细胞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 1篇树突状细胞诱...

机构

  • 5篇天津市第一中...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6篇赵明峰
  • 6篇李玉明
  • 5篇刘鹏江
  • 3篇邓琦
  • 3篇穆娟
  • 3篇朱海波
  • 3篇肖霞
  • 3篇谢芳
  • 3篇徐新女
  • 2篇吕海容
  • 2篇李敬兰
  • 2篇林雪梅
  • 2篇耿丽
  • 1篇卢文艺
  • 1篇李静怡
  • 1篇杨莉
  • 1篇王学谦
  • 1篇杨皎娃

传媒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氧化应激对铁过载造血干祖细胞造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 体外诱导脐血来源的造血干祖细胞铁过载,检测参与氧化应激的活性氧物质(ROS)的水平以及对造血干祖细胞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体外培养脐血单个核细胞(MNC)的过程中添加枸橼酸铁铵(FAC),建立铁过载造血干祖细胞模型.实验分组:对照组、FAC组、FAC+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FAC+谷胱甘肽(GSH)组.检测各组细胞内ROS水平,并用抗氧化剂处理,检验这一过程中ROS、细胞内可变铁池(LIP)、凋亡水平、造血集落形成和脐血各系造血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1)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FAC(50、100、200、400μmol/L)培养不同时间(6、12、24 h),发现ROS水平随着FAC的浓度和培养时间变化,且在200μmol/L FAC的培养液中培养24h时ROS水平达到最高.(2)用抗氧化剂(NAC、GSH)联合FAC处理细胞发现,抗氧化剂处理组细胞内总的ROS以及髓系细胞和红系细胞内的ROS明显低于FAC组(均P<0.05).(3)在200 μmol/LFAC的浓度下,培养脐血MNC 24 h后细胞内总的LIP、髓系细胞和红系细胞内LI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抗氧化剂NAC和GSH对铁过载细胞内LIP没有明显影响.(4)对脐血造血干祖细胞造血功能的检测发现:FAC组细胞凋亡比例[(20.90±3.45)%]明显高于对照组[(9.20±1.29)%](P<0.05);造血集落形成单位(CFU-E、BFU-E、CFU-GM、CFU-mix)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前3项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34+、CD33+、GlyA+细胞比例及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这些损伤都可以通过NAC或GSH处理部分恢复.结论 氧化应激在铁过载造血干祖细胞的损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通过升高细胞内ROS水平抑制其造血功能,清除细胞内多余的ROS能减轻这些损伤.研究结果可为治疗铁过载患者因氧化应激诱导的造血功能低下提供新的靶点和研究思路.
谢芳赵明峰朱海波卢文艺徐新女肖霞穆娟刘鹏江李玉明
关键词:氧化性应激铁超负荷造血干祖细胞造血功能
铁过载骨髓造血细胞体外模型的建立及其对造血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本研究通过铁与骨髓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建立铁过载骨髓造血细胞模型并观察其对造血功能的影响。在体外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过程中,在培养液中添加枸橼酸铁铵(FAC),使细胞铁过载,建立铁过载骨髓造血细胞模型,然后检验这一过程中造血细胞的凋亡水平、造血集落形成(CFU-E、CFU-GM、BFU-E和CFU-mix)和CD34+细胞的计数变化。再用去铁胺(DFO)祛铁,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在不同时间加入培养液中不同浓度FAC,骨髓造血细胞内可变铁池(LIP)水平升高,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在含400μmol/L FAC的培养液中培养24小时时LIP水平达到最高。骨髓细胞造血功能检测表明,FAC组细胞凋亡比例(24.8±2.99%)较对照组(8.9±0.96%)显著升高(p(0.01);造血集落形成单位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34+细胞比例(0.39±0.07%)与对照组(0.91±0.12%)相比也显著降低(p(0.01)。这些损伤影响可以通过DFO的处理部分消除。结论: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添加铁能诱导骨髓单个核细胞铁过载,建立铁过载骨髓造血细胞模型,并能引起骨髓造血功能损伤,而这种损伤作用可以通过祛铁法减轻。本模型为深入研究铁过载对骨髓细胞造血功能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方法,并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的铁过载病人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谢芳赵明峰朱海波肖霞徐新女穆娟李玉明
关键词:铁过载造血功能
白血病干/祖细胞相关基因表达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本研究旨在检测白血病干/祖细胞(LSPC)相关基因ABCB1、BMI-1、HOXB4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采集41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16例缓解期患者的骨髓及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标本(作为对照)。采用SYBR Green相对定量RT-PCR法检测ABCB1、BMI-1、HOXB4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它们与急性白血病疗效、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ABCB1、BMI-1、HOXB4在对照组均无表达,在初治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26±2.26、3.72±1.91、3.74±2.38;而在缓解标本组分别为2.14±1.47、2.07±0.99、1.47±0.89,均明显低于初治组(p<0.05);正规化疗2个疗程内能够获得完全/部分缓解的患者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77±1.29、2.09±1.26、1.78±1.49,明显低于未缓解的难治病例(分别为7.23±1.78、3.96±0.92、4.48±2.57)(p<0.01)。单因素分析发现,各个基因高表达患者的白血病干/祖细胞免疫表型(CD34+CD38-CD96+和CD34+CD38-CD123+)表达阳性的比例及出现高白细胞(≥30×109/L)的几率均高于低表达患者,差异显著(p<0.05);而综合分析各个基因的表达,上述变化的p值均小于单因素分析p值,差异更显著(p<0.01)。结论:LSPC相关基因(ABCB1、BMI-1、HOXB4)表达与LSPC免疫表型呈相关性,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病初期表达增高,缓解后其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表达高者易出现高白细胞,化疗效果差,缓解率低。综合多指标分析可能是一种更好地临床评估疗效和预后的方法。
朱海波赵明峰谢芳肖霞徐新女穆娟杨皎娃刘鹏江吕海容李玉明
关键词:白血病干细胞BMI-1HOXB4急性白血病
人源白细胞介素21对外周血及脐血来源CIK细胞产生和抗肿瘤活性的作用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研究新近发现的免疫调节因子——白细胞介素21(IL-21)对外周血及脐血来源的CIK细胞产生及抗肿瘤活性的体外作用。方法:采集分离正常人的外周血及脐血单个核细胞,加用细胞因子诱导培养CIK细胞,在有无人源IL-21(200ng/μl)培养条件下,检测CIK细胞表达及杀伤K562细胞和急性白血病患者肿瘤细胞活性的变化;检测培养上清IFN-γ的浓度及杀伤活性以及RT-PCR法检测培养细胞的IFN-γRNA表达的不同。结果:在人源IL-21的作用下,培养14天时,CIK细胞的产生由17.5%升至26.5%(外周血来源);33.8%升至55.9%(脐血来源)。②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由24.0%升至52.2%(外周血来源);35.1%升至79.7%(脐血来源);脐血来源CIK细胞对1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由27.4%升至58.3%。③外周血来源培养上清IFN-γ的浓度上升了近一倍,对K562的杀伤作用增加了近一倍;脐血来源培养上清IFN-γ的浓度上升了三倍多,对K562的杀伤作用增加了近二倍;④外周血和脐血来源培养细胞的IFN-γRNA表达均明显增高。结论:人源IL-21可增加外周血及脐血来源CIK细胞产生及增强其抗肿瘤活性,通过增加IFN-γ的表达产生为其作用机制之一,提示IL-21在增强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赵明峰邓琦李玉明林雪梅刘鹏江耿丽李敬兰
关键词:CIK细胞外周血脐血
白介素21对树突状细胞诱导的CTL抗白血病作用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本研究探讨白介素21(IL-21)对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CTL抗白血病的体外作用。以不同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急性白血病(AL)患者缓解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DC,自体AL细胞RNA作为抗原负载DC,与自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诱导白血病特异性CTL产生;用LDH释放法检测CTL杀伤自体AL细胞的作用,并检测CTL产生IFN-γ和TNF-α的变化。实验共分2组:实验组,在DC-CTL共培养过程中加用IL-21(200ng/ml);对照组,不加IL-21。同时对IL-21单独作用培养后成熟DC,检测其表面抗原表达变化以及诱导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能力。结果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CTL产生率分别为:(56.73±10.21)%,(73.43±18.01)%(p<0.01);培养上清中IFN-γ和TNF-α分别为:(154.91±67.20)ng/L,(310.62±141.15)ng/L(p<0.01)和(8.77±5.09)μg/L,(15.25±6.56)μg/L(p<0.01)。在效靶比为20∶1时,两组对自体AL细胞的杀伤作用分别为(50.22±5.07)%,(75.38±9.47)%(p<0.01);IL-21作用后的成熟DC的CD1a、CD83、CD86、CD80和HLA-DR表达没有明显变化;诱导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能力亦没有明显不同。结论:IL-21可促进DC诱导的CTL增殖、增加IFN-γ和TNF-α产生从而增强其抗白血病作用;IL-21对成熟DC表面抗原表达及其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提示IL-21在白血病免疫治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赵明峰翟文静邓琦李玉明耿丽杨莉吕海容林雪梅刘鹏江李敬兰
关键词:白介素21树突状细胞CTL细胞抗白血病作用
地西他滨联合阿霉素逆转白血病K562细胞株多药耐药作用观察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DCA)联合阿霉素(ADR)对白血病K562细胞株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探讨其治疗白血病的可行性。方法以不同浓度DCA+ADR处理K562/ADR细胞,用台盼蓝法观察药物对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MTT法检测不同浓度DCA与ADR对K562/ADR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膜P糖蛋白及细胞内ADR浓度。结果 DCA+ADR对白血病K562细胞株多药耐药有明显逆转作用,可降低细胞膜P糖蛋白表达,提高K562耐药细胞株对ADR的敏感性。结论 DCA联合ADR可逆转白血病K562细胞株多药耐药性。
李静怡邓琦刘鹏江赵明峰李玉明王学谦
关键词:白血病地西他滨阿霉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