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C09B04)
- 作品数:8 被引量:81H指数:5
- 相关作者:许吟隆李阔张梦婷潘婕何霄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山西省气候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黑龙江省活动积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稻单产的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利用Berkeley Earth提供的高精度陆地表面日平均气温格点资料,计算1951-2012年黑龙江省≥10℃年活动积温,用自然正交分解(EOF)法对积温年代际和年际变化的时空特征,以及积温变化对全省水稻单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积温年代际变化可分成平稳期Ⅰ(1951-1993年),转换期(1993-2000年)和平稳期Ⅱ(2000-2012年),3个阶段的平均气温均呈递增趋势.平稳期Ⅱ与平稳期Ⅰ相比,平均积温全省大部普遍升高200℃·d以上,升高幅度最大的区域在该省西南部,达240 ~320℃·d.在平稳期Ⅱ,2100℃·d积温线已北移通过黑河地区到达大兴安岭,说明水稻种植北界可以达到北部较寒冷的黑河地区.黑龙江省水稻生长季年活动积温和水稻单产均存在准2a周期为主的短期年际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绥化、伊春以及佳木斯市,积温的短期年际变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大,而在南部的尚志、牡丹江和鸡西,其影响则不大.
- 李赢马世铭
- 基于PRECIS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情景预估被引量:1
- 2014年
- 利用全球气候模式ECHAM5的模拟数据驱动区域气候模拟系统PRECIS,产生西北太平洋SRES A1B气候情景数据。在模拟数据中分别采用三种热带气旋(TC)生成信息提取法,得出SRES A1B情景下1951—2050年的热带气旋生成模拟值,并分析不同热带气旋生成信息提取法对热带气旋生成的预估及其不确定性。结果表明:在气候基准时段(1971—2000年)下,对流年生成指数(CYGP)与热带气旋中心定位追踪识别法(TRACK)得出的TC生成气候平均态均接近观测值,而年生成指数(YGP)高于观测值;TRACK识别法得出的生成频数的年代际波动特征与实况相近;在未来2030 s预估时段(2021—2050年)下,CYGP指数与TRACK识别法的预估结果均显示未来TC生成数与基准时段相比呈减少趋势,而YGP指数的结果则显示未来逐年代的TC生成数与基准时段相比呈明显增加趋势。对各提取方法差异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热力因子(包括海表温度、湿静力稳定度和对流降水等)是导致三种TC生成信息提取法预估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
- 梁驹潘婕王长桂许吟隆
- 关键词:PRECISSRES
- 中国北部冬麦区小麦生育期对生育阶段积温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8
- 2018年
- 利用1993-2013年中国北部冬麦区19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冬小麦生育期及气象资料,研究了冬小麦各生育阶段积温和生育期的时空变异特征。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究冬小麦各生育阶段积温变化对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种-出苗、返青-拔节阶段≥0℃积温和越冬期负积温的值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拔节-抽穗、抽穗-乳熟、乳熟-成熟和播种-成熟阶段≥0℃积温为东南低西北高,而出苗-越冬开始阶段≥0℃积温则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拔节-抽穗和乳熟-成熟阶段≥0℃积温均在21%的站点上显著减少,返青-拔节、抽穗-乳熟和播种-成熟阶段≥0℃积温及越冬期负积温分别在26%、37%、21%和42%的站点上显著增加,而播种-出苗和出苗-越冬开始阶段≥0℃积温的变化较小;(2)播种和出苗期呈东部晚西部早的空间分布,抽穗、乳熟和成熟期则相反;越冬开始期呈东南晚西北早的分布,返青期则相反;拔节早的站点主要位于麦区东部。播种、出苗、返青、拔节、乳熟和成熟期分别在21%、16%、37%、26%、42%和21%站点显著推迟且多位于麦区东部,而越冬开始期和抽穗期仅在5%站点变化显著;(3)相关分析表明,各生育阶段≥0℃积温(或越冬期负积温)与多个生育期的相关性显著,生育阶段积温的变化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越冬期负积温与返青、拔节、抽穗、乳熟和成熟期相关性最大,且与冬后多个生育期呈现一致的时空变异特征,其时空变异性可能是造成冬小麦冬后生育期在时空上存在差异的原因。
- 马倩倩贺勇张梦婷张聪许吟隆
- 关键词:生育期
- 未来气候情景下冬小麦潜在北移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被引量:6
- 2017年
- 基于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输出的RCP4.5气候情景数据分析表明,相较于1981—2010年,至2071—2097年冬小麦种植北界将平均向北移动147.8 km,北移面积约1.86×10~5 km^2。选取代表光、温、水资源的9项农业气候资源指标,探究未来情景下,2021—2097年冬小麦潜在北移区内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相较于基准时段(1961—1990年),未来潜在北移区内光照资源变化呈减少趋势;热量资源呈明显增加趋势,在21世纪末的30年,波动性加大;降水资源整体增加趋势不明显,但波动性亦呈现增大趋势。(2)未来潜在北移区内,2030T(2021—2050年)、2050T(2041—2070年)和2070T(2061—2090年)时段光照资源在研究区域的东北部减少幅度较大,而在西南部较小;热量资源在研究区域的北部增加比南部明显;降水资源则主要在研究区域的东北部增加明显。
- 张梦婷张玉静佟金鹤李阔潘婕许吟隆
- 关键词:冬小麦农业气候资源
- 适应气候变化机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2016年
- 本文首先通过政府阃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回顾适应科学机理的国际研究进程,然后通过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回顾国内关于适应机理研究的进展,结合国内外适应气候变化的需求,对未来适应机理研究创新进行展望,认为未来适应气候变化机理研究应以方法学创新引领理论创新,以实验资料积累支撑理论创新,加强边缘交叉、综合集成创新,集中优势资源实现理论研究的重点突破。
- 何霄嘉许吟隆
- 关键词:气候变化集成创新
- 1951-2010年华北平原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分析及粮食减产风险评估被引量:38
- 2013年
- 利用华北平原1951-2010年长时间序列的粮食产量和农业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等统计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K突变检测和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研究华北平原近60a来农业生产受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和风雹等4种气象灾害影响的范围和强度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时段4种灾害对华北平原各省份农业生产的影响和粮食减产风险。结果表明,除干旱外,洪涝、低温冷害和风雹3种农业气象灾害受灾比变化均存在突变年,分别为1970、1988和1974年;干旱受灾比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其灾害强度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0.01);洪涝受灾比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其灾害强度显著下降(P<0.05);风雹受灾比和灾害强度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0.01);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总体上过去60a干旱是华北平原各省(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低温冷害的影响程度最小,但不同时段内4种气象灾害对各省(市)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60a间华北平原粮食因灾损失量不断增加,因旱灾减产风险度最高;随时间推移旱灾减产高风险区不断向华北平原北部转移,风雹灾减产风险逐渐加大且北部风险增加速度大于南部,但洪涝和低温冷害减产的风险度一直较低。
- 胡亚南李阔许吟隆
- 关键词:华北平原农业气象灾害模糊综合评判
-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科技进展与新需求被引量:3
- 2017年
- 适应气候变化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之一,科技进步与创新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支撑。本文对我国适应气候变化科技领域的进展进行了回顾,总结了我国在适应气候变化领域的科技发展成果和成效,最后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适应气候变化科技发展面临的三大新需求。
- 何霄嘉郑大玮许吟隆
- 1992—2012年东北水稻生育期变化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生产实践中水稻生育期变化是气候条件和品种更新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东北地区13个农业气象站点1992—2012年水稻试验观测资料,分析水稻生育期的变化及其与东北变暖趋势、水稻品种调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季平均气温和≥10℃积温在1992—2001年呈显著增加趋势,水稻生长季积温的差别最大可达500℃?d,从2002年开始升温趋势减缓,并略有下降。相应地,2002—2012年与1992—2001年的物候期基本上呈现相反的变化特征,其中抽穗期、乳熟期、成熟期在1992—2001年明显提前,分别提前了3.1、2.9、4.5 d/10a,移栽期、分蘖期、成熟期则在2002—2012年呈现出明显的推迟趋势,分别推迟了4.6、4.7、2.0 d/10a;生育期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播种-移栽期、乳熟-成熟期在1992—2001年分别缩短了0.7、1.6 d/10a,而在2002—2012年则分别延长了2.9、2.8d/10a;总的来说,1992—2012年水稻全生育期整体延长了3.7d/10a,其主要归因于营养生长期的延长。在试验资料比较完整的12个站点所做的分析表明,在东北水稻种植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地通过品种调整适应气候条件的改变,多数站点水稻实际生育期与品种审定生育日数差别较小,说明其品种的选择能够与当年的气候条件较好地匹配,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气候资源。延吉站、梅河口站、通化站随着气候的持续波动又显示出水稻实际生育期与品种审定生育日数偏差增大的趋势,宁安站和前郭尔罗斯站的水稻种植品种的审定生育日数几乎没有改变。因此,迫切需要对东北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和水稻种植适应气候变化的生产实践进行系统的总结,为东北水稻生产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支撑。
- 高孟霜许吟隆殷红李阔李新华
- 关键词:气候变暖水稻品种物候期生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