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YY005)
- 作品数:11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晓林王扬曾成明胡继明王文斌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三峡学院宁波大学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基于有限理性的预设理解
- 2010年
- 实际言语交际过程对预设理解有准确性和速度两个方面的要求。基于有限理性,交际双方在言语实践中逐渐发展出了一种共有的预设处理方式。通过某些快捷处理方式,听者可以实现具有生态意义的预设理解准确性和速度的要求。
- 王扬周君刘晓林
- 关键词:生态意义
- 也论汉语被动式被动义的标现梯度——从历时发展的视角
- 2012年
- 文章从屈哨兵(2008)的被标的被动义标现梯度序列出发,较为深入的讨论了汉语被标的多样性,标记的多角度性,某些被标的可省性,并从被标的历时发展中发现,汉语的被标历来就有既标记施事、又标记动词,以及同时标记施事和动词的特点。汉语特定被标的被动义标现梯度差别不大,汉语被动式的被动义标现梯度应该遵循下面的系列:施事被标记的被动式>动词被标记的被动式>无标记被动式。
- 刘晓林刘阅
- 英汉被动表示法历时发展机制的对比及其对语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英语被动态的历时发展与HAVE的助动词化具有密切关联,have+past participle把be+past participle所表达的多重意义分离出来,成为专门表被动的方式,英语的动性被动表示法由此在历时发展中得以加强,紧随HAVE之后的be+past participle重新分析为表被动的动性组合。汉语的被动表示法所遵循的是完全不同的历时发展路径,没有类似于HAVE的助动词化参与主动和被动义的表达,也没有系词BE的参与,只有虚词之间的更替,双音构词法、体标记和补语系统的完善促进了意念被动式的发展。英汉被动表示法的不同发展历程导致了英汉不同的语序类型特征,即英语的语序类型特征较汉语为少。
- 刘晓林王文斌王扬
- 英汉去及物化和语义自足化机制对比及其语序效应被引量:3
- 2011年
- 英汉两种语言具有各自的去及物化和语义自足化方式,每种方式产生的去及物化和语义自足化的程度也不尽相等。一般说来,英语的体标记的去及物化程度高于汉语,汉语通过双音化方式和通过义素从隐至显地实现去及物化,英语通过添加介词达此目的。不同的机制造就了不同的语序类型,具体表现为被动表达的差异、施事主语隐现和话题化自由度的差异。
- 刘晓林曾成明
- 关键词:体标记双音化语序差异
- 简论英语语法范畴的形成对语序和附加语位置的影响——兼论“语用-语义-语法-语序”链被引量:1
- 2013年
- 本文秉承"语用 -语义-语法-语序"相互依存的理论观点,简要阐述了英语语法系统,特别是情态动词、DO 和HAVE 的助动词化对英语SVO 语序的影响。此三类语法范畴是受到主语表达主观性、强施事性和对事件控制的语用需要的驱动而发生语义演变和语法化的,它们反过来固定了主语的位置,强化了SVO语序。历时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三种句法分区:小句前区、助动区和事件内区对附加语的句法位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刘晓林
- 关键词:情态动词附加语
- 从使动-自动和主动-被动转换看汉英语的语序类型特征被引量:1
- 2013年
- 一些汉语研究者认为汉语是使动-自动句式突出的语言,英语是主动-被动句式突出的语言,本文认为该观点无法得到语言事实的支持。四种句式在两种语言中都较突出,差别在于英语的使动和被动之间难以进行转换,而汉语能够进行使动-自动-被动转换,即通过自动句式这个媒介将使动和被动联系起来。主要原因是汉语的补语在动词情态中立功能和方式义-结果义中立功能的基础上,发展出使动-自动-被动中立功能,从而促使汉语中形成"受事话题+动词+补语"的句法结构,从而使汉语的S/O枢纽模式得到加强,进而使汉语的作格特性得到加强,而英语维持着较强的宾格语特征。
- 刘晓林
- 关键词:宾格
- 《语序》述介
- 2016年
- 2012年Jae Jung Song(宋在晶)《语序》(Word Order)一书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讨论语言文字的组构顺序。下面简绍各章主要内容。
- 宋在晶张凌高娜刘晓林
- 关键词:语序语言文字
- 略论为什么现代汉语发展成为话题优先型语言被引量:10
- 2012年
- 现代汉语的一大类型特点是话题优先。为什么会有这个类型特点,却鲜有文献进行探讨。文章首先以古今汉语对比的视角,论证现代汉语的主宾语之间的不甚明显的对立关系,表现在话题化不需要复指代词回指,有丰富的去及物化手段以及表达语义对立的不同句式之间较容易转换,这些形态句法特点为现代汉语的话题化操作提供了便利,最后从英汉对比的视角论证了这个观点。
- 刘晓林王扬
- 关键词:话题化双音化
- 简论动词性双音化结构的句法语义和语序效应——与英语对比的视角
- 2014年
- 在学界对汉语双音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双音化的句法语序效应:双音化动词(组)削弱了动性,宾语基本能够提前为话题,增强了汉语话题优先性类型特征;动词性双音化在历时发展中凝固了过程义和结果义,作格性增强,使汉语的词类交叉更为明显;动词性双音化蕴含一定的体意义,使汉语体系统更加完备;动词性双音化加强了汉语基本语言单位的可分析性。
- 刘晓林
- 关键词:作格化
- 论去及物化态及其类型学意义
- 2011年
- 汉语是话题优先型语言,被动态不发达,不是像在英语中一样与主动态相对立的强势语态。本文的研究发现,汉语中与主动态相对应的是去及物化态,这一论断奠基于汉语的另一类型特征——话体突出、双音构词法和特殊句式,汉语是及物性&去及物性相互对立的语言,这一特征促进了动词宾语的前移,促进了汉语的另一类型特征一话题突出。
- 刘晓林
- 关键词:体标记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