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200602004)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陈科奇董少红李江华罗林杰更多>>
相关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卫星细胞
  • 3篇细胞生成素
  • 3篇骨骼肌
  • 3篇骨骼肌卫星细...
  • 3篇红细胞生成
  • 3篇红细胞生成素
  • 3篇促红细胞生成...
  • 2篇细胞
  • 1篇凋亡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增殖
  • 1篇体膜
  • 1篇人促红细胞生...
  • 1篇重组人促红细...
  • 1篇周期
  • 1篇细胞凋亡
  • 1篇细胞周期
  • 1篇线粒体
  • 1篇线粒体膜

机构

  • 3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暨南大学第二...

作者

  • 1篇罗林杰
  • 1篇李江华
  • 1篇董少红
  • 1篇陈科奇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鼠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被引量:3
2008年
背景:骨骼肌卫星细胞心肌移植过程中,一些重要环节仍无法很好的解决,其中就包括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后的死亡问题。促红细胞生成素从生产到临床使用技术都很成熟,具有抗凋亡和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从而为二者联合进行心肌移植的设想提供一些支持依据。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生物学行为体外实验,于2006—07/2007-10在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和深圳市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1~3d龄SD乳鼠6只,促红细胞生成素为沈阳三生制药公司产品。方法:改良酶消化法分离培养鼠骨骼肌卫星细胞,传至第3代分别加入含0,10,20,40u/mL促红细胞生成素的DMEM培养基。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能力,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未加入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培养5d,局部相邻的骨骼肌卫星细胞可以互相融合成长条状的肌管,随时间延长肌管数量逐渐增多,且能看见肌管跳动;10,20,40u/mL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均未见肌管形成,骨骼肌卫星细胞大量堆积在一起。与未加入促红细胞生成素组比较,作用48h,72h时各浓度促红细胞生成素组骨骼肌卫星细胞活力均明显升高(P〈0.05)。随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的升高,G。期细胞所占百分率逐渐降低,而S+G2/M期细胞所占百分率逐渐升高。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呈剂量依赖性提高骨骼肌卫星细胞活力、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向肌管分化。
陈科奇董少红罗林杰张鹏梁新剑庞新利李江华
关键词:骨骼肌卫星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增殖细胞周期
H_2O_2对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及EPO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H2O2)对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SMSC)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影响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保护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的骨骼肌卫星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2O2组、H2O2+EPO组,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和MMP的平均荧光强度,Hoechst33258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H2O2组凋亡发生率最高,为(22.13±1.79)%,经10、20、40kU/L浓度的EPO预处理后凋亡率分别为(16.47±2.53)%、(4.97±0.55)%、(2.93±0.47)%;H2O2干预组MMP最低,为9.70±0.09,经10、20、40kU/L浓度的EPO预处理后MMP分别为12.67±0.32、27.90±0.66、44.53±0.93,对照组凋亡率为(1.93±0.57)%,MMP为51.37±0.64;在H2O2干预组和低剂量EPO预干预组,Hoechst33258染色呈现明显的凋亡征象。结论:EPO可抑制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并稳定线粒体膜电位。
罗林杰李江华李江华陈科奇
关键词:骨骼肌卫星细胞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促红细胞生成素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对兔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背景:研究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尚具有多种非血液系统生理效应,如参与哺乳动物胚胎的正常发育、抑制炎症、促进血管生长,以及在多种组织和细胞损伤中抑制细胞凋亡、减少梗死面积、促进功能恢复等作用。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骨骼肌卫星细胞联合移植对兔急性心肌梗死是否具有积极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1/07在深圳市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自体移植:清洁级雄性新西兰大白兔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联合组,10只/组。异体异性移植:同品系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0只,作为供体用于制备骨骼肌卫星细胞;另取雌性兔10只作为受体,分为细胞移植组、联合组,5只/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为沈阳三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方法:自体移植实验:除假手术组外,其余4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联合组在冠脉结扎同时,采用肌注法一次性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U/kg;细胞移植组、联合组将含有约107个骨骼肌卫星细胞的DMEM溶液200μL多点直接注射在心脏表面梗死区。异体异性移植实验:细胞移植组、联合组均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根据分组要求注射骨骼肌卫星细胞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及方法同上,5d后取材行PCR检测。主要观察指标: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血运改善及desmin表达,荧光检测骨骼肌卫星细胞,SRY基因PCR检测结果。结果:移植后4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联合组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减小(P<0.05),且联合组减小幅度强于另外两组(P<0.05)。各组梗死中心区CD34阳性细胞数量与上面结果相似。细胞移植组、联合组心肌组织desmin呈阳性表达,其余3组呈阴性。联�
陈科奇董少红罗林杰张鹏梁新剑庞新利李江华
关键词:骨骼肌卫星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心肌梗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