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Z306)
- 作品数:19 被引量:56H指数:5
- 相关作者:杨贞耐李铁柱李玉秋张莉王景会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微小毛霉凝乳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6
- 2010年
- 微小毛霉(Mucor pusillus)凝乳酶是微生物凝乳酶的主要来源之一,但与传统的牛凝乳酶比较具有一定的缺陷。为将其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进行改造获得理想的凝乳酶,本研究克隆到微小毛霉凝乳酶基因,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TWlN1中,使之与几丁质结合域(CBD)一内含肽(intein)融合,获得原核表达质粒pTWIN1/M。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经IPTG诱导后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获得了重组蛋白。
- 姜媛媛王景会李玉秋李达杨贞耐
- 关键词:微小毛霉克隆
- 双蛋白切达干酪成熟过程中的质构和感官评价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在原料乳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0%豆乳进行切达干酪加工,研究成熟过程中豆蛋白和筛选发酵剂对干酪质构及感官影响。结果表明,豆乳和发酵剂对干酪的基础理化指标有显著影响,从干酪质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干酪在成熟期间,豆乳的添加对干酪的硬度、弹性、黏聚性和咀嚼性都有显著影响,干酪硬度和咀嚼度下降。应用发酵剂L.Lactis subsp.Cremoris QH27-1和L.Lactis subsp.LactisXZ3303生产双蛋白切达干酪可以提高干酪的质构特征和感官品质。
- 李丽岳喜庆张莉张健杨贞耐
- 关键词:感官评价双蛋白
- 凝乳酶高产菌株的超声波-紫外复合诱变育种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被引量:1
- 2011年
- 以编号为J1-1的黑曲霉为出发菌株,通过超声波和紫外诱变处理,在酪蛋白培养基上以凝乳圈直径为指标进行初筛,在基础固态发酵培养基上进行复筛,选育得到一株具有良好遗传稳定性的突变菌株。其经固态发酵凝乳酶产量为凝乳活力600U/mL,较出发菌株J1-1提高57%。菌株经8次传代培养,凝乳酶产量仅降低7.1%。在此基础上应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对菌株产凝乳酶的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和优化,得到最佳的试验组合为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为6d,加水量为20mL,加样量为4份。采用此条件,凝乳酶产量达828U/mL,比J1-3优化前提高38%。
- 邵淑娟李铁柱李倬林孙悦杨贞耐
- 关键词:凝乳酶黑曲霉菌种诱变
- 长春地区消费者干酪口味调查分析报告
- 2010年
- 通过对长春地区650余名消费者干酪风味、口感和营养需求等的调查,分析了不同年龄段的消费群体对干酪口味的需求。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消费者没有食用过真正的西式干酪,在干酪的口味方面普遍喜欢风味淡、盐分低、质地柔软的新鲜干酪、软质干酪或再制干酪。本调查的结果为开发适合国人口味的干酪提供了依据。
- 张莉张雪李达赵玉娟姜媛媛李铁柱李玉秋曾宪鹏杨贞耐
- 牛凝乳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3
- 2008年
- 为了获得大量高纯度高活性的凝乳酶制剂,采用基因工程方法,从犊牛皱胃黏膜细胞中克隆得到凝乳酶基因,然后将此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TWlN1中,使之与几丁质结合域(CBD)一内含肽(intein)融合,从而获得原核表达质粒pTWIN1/EchybF2。经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在IPTG诱导下进行凝乳酶的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和酶活性实验结果显示,CBD-intein-EchybF2融合蛋白在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在低温诱导时主要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存在,并具有凝乳活性。
- 王景会姜媛媛李启云张莉徐波李达杨贞耐
- 关键词:克隆
- 产凝乳酶黑曲霉JG的微波诱变育种研究被引量:16
- 2010年
- 采用微波辐照方法对产凝乳酶的黑曲霉JG进行诱变处理,在酪蛋白培养基上以凝乳圈直径为指标进行初筛,在基础固态发酵培养基上进行复筛,选育出具有遗传稳定性的突变株WB6-3、WB2-5,凝乳活力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5%和14%。
- 邵淑娟李铁柱李倬林杨贞耐
- 关键词:凝乳酶微波诱变菌种改良
- 微小毛霉凝乳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条件及其酶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在实验室成功构建的表达凝乳酶的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GSl15/pPIC9KG4-3-35的基础上,对其表达外源蛋白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经过单因素实验研究表明,培养基发酵产酶的最佳条件为:每隔12 h补加一次浓度为1.3%的甲醇、诱导时间为96 h;诱导过程中是否更换培养基对外源蛋白表达影响不大,重组菌的最佳初始诱导菌浓度为2.0 OD600/mL。对酶的酶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分别为55℃和5.5。在50℃处理30 min和55℃处理10 min的条件下酶的活性完全丧失,重组凝乳酶的对热不稳定性的特性有利于干酪生产工艺中对乳清处理的要求。该酶在pH6.0时最稳定。金属离子中,Ca2+和Na+对酶凝乳有促进作用,而Mg2+、K+和Cu+则对酶凝乳有抑制作用。
- 张丽红王景会王昕郑丽杨贞耐
- 关键词:微小毛霉酶学特性
- 重组微小毛霉凝乳酶的发酵条件及其酶学性质被引量:6
- 2010年
- 通过对重组微小毛霉凝乳酶(recombinant Mucor pusillus rennet,RMPR)发酵条件的研究,确定甲醇诱导体积分数1%、初始OD600nm0.5、装瓶量100mL/500mL摇瓶、诱导时间96h为发酵最适条件。培养液离心取上清用硫酸铵分级沉淀获得粗酶液,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经测定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30~45℃酶较稳定,保温90min,剩余凝乳酶活力达86.5%;酶在pH5.5~7.0范围内,随pH值升高,凝乳酶活力逐渐降低,pH5.5时凝乳酶活力最高。当Ca2+浓度为0.03mol/L时凝乳酶活力最高,Na+浓度对凝乳酶活力没有明显影响,Ni2+和Fe2+对酶有抑制作用,Mn2+、K+、Mg2+对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李玉秋王景会李铁柱张莉杨贞耐
- 关键词:微小毛霉凝乳酶酶学性质发酵
- 牛凝乳酶全长cDNA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2
- 2010年
- 从小牛皱胃中提取凝乳酶(Chymosin)总RNA,经过RT-PCR获得凝乳酶cDNA,纯化后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JM109,通过双酶切和序列测定,获得了凝乳酶全长基因序列。序列测定表明,凝乳酶全长核苷酸长度为1 143 bp,编码381个氨基酸。与GenBank上已发表序列NM_180994进行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99.56%。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2b/Chymosin,所获重组质粒经过酶切、测序鉴定,证实含有目的片段,且连接、构建正确,为凝乳酶的进一步表达奠定了基础。
- 张莉姜媛媛张健杨贞耐
- 关键词:凝乳酶克隆原核表达载体
- 重组微小毛霉凝乳酶的分离与纯化被引量:4
- 2010年
- 用硫酸铵分级沉淀分离提取重组微小毛霉凝乳酶(GS115/pPICZαA-Mucor pusillus rennet),经过Sephadex G-75分子筛和DEAE-52离子交换2次柱层析纯化,酶的比活力由2078U/mg提高为10526U/mg,纯化倍数超过5倍,纯化的重组凝乳酶经SDS-PAGE电泳分析纯化的重组凝乳酶分子质量约为46kDa。
- 李玉秋王景会李铁柱李倬林杨贞耐
- 关键词: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