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05121)
-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曙光周会喜艾伟健郑俊发薛国初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省口腔医院术开发中心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体内诱导法建立的Tca8113细胞耐卡铂细胞株的耐药性表达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通过体内诱导法得到的耐药细胞株的耐药性表达情况。方法以人舌癌Tca8113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用荷瘤耐药动物的肿瘤细胞培养获得,对照组为体外连续培养诱导其产生耐药性。用四唑蓝法检测细胞耐药指数,标记生物素链亲和素法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π、多药耐药蛋白和拓扑异构酶Ⅱ的表达,逆转录PCR检测多药耐药基因、多药耐药蛋白、拓扑异构酶Ⅱ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和逆转录PCR显示2组细胞多药耐药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π、拓扑异构酶Ⅱ等表达均升高,但体内诱导较体外诱导可以获得更高、更稳定的耐药性。诱导后的Tca8113细胞对氨甲喋呤、卡铂、平阳霉素、长春新碱耐药性明显升高,而对5-氟尿嘧啶耐药性增加不明显。结论体内诱导得到的细胞株耐药性明显高于体外诱导株,肿瘤细胞的耐药现象受多种基因的调节。体内诱导Tca8113卡铂耐药细胞株Tca8113/CBP-vo可以作为肿瘤耐药研究的平台。
- 刘曙光冯戈王大章黄元瑾胡静艾伟健周会喜曾曙光
- 关键词:TCA8113细胞多药耐药性卡铂
- Le FortⅠ型骨切开上颌骨整体后退术矫治骨性Ⅱ类上颌骨前突畸形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LeFortⅠ型骨切开(LeFortⅠosteotomy)上颌骨整体后退术在矫治骨性Ⅱ类上颌骨前突畸形中的价值。方法:对16例骨性Ⅱ类上颌前突患者(上颌骨前突伴下颌骨后缩14例,其中同时伴颏后缩6例;单纯上颌骨前突2例)进行外科-正畸联合治疗。患者治疗前头影测量∠ANB为7.0°~13.1°,平均9.3°。行LeFortⅠ型骨切开上颌骨整体后退术,其中14例同期行双侧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前移下颌骨,6例行颏成形术(genioplasty)前移颏部。结果:本组行LeFortⅠ型骨切开上颌骨整体后退4~8mm,14例BSSRO下颌骨前移4~7mm,6例颏成形术颏前移6~8mm。1例一侧腭降动脉术中损伤断裂,经结扎处理,无感染及骨块坏死。16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及正畸结束后∠ANB为1.6°~3.5°,平均2.9°。结束治疗后随访6~24个月,牙弓形态及!曲线正常,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外形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论:对于骨性Ⅱ类上颌骨前突畸形患者,LeFortⅠ型骨切开上颌骨整体后退术是一种安全、合理、有效的正颌外科术式。
- 刘曙光艾伟健段培佳周会喜薛国初缪耀强朱晓斌
- 开窗联合刮切术治疗巨型壁性成釉细胞瘤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 探讨应用开窗联合刮切术治疗巨型壁性成釉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7例下颌骨巨型壁性成釉细胞瘤病例,行开窗减压引流术,引流时间6~8个月不等。期间定期复诊,拍X线全景片观察开窗减压病损缩小情况。全部病例均成骨稳定后,二期行刮切手术。结果 全部病例下颌骨升支、乙状切迹、喙突膨隆处重新塑形.且保留下颌骨完整延续性。结论 开窗联合刮切术能有效治疗巨型囊性壁性成釉细胞瘤。
- 郑俊发赵建江刘曙光刘芳
- 关键词:开窗减压
- 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5年10月~2007年11月,应用30块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29例,分析游离组织瓣的类型、受区血管、术后并发症以及组织瓣的成活情况,分析有可能影响游离组织瓣成活的各种因素。结果采用游离前臂皮瓣16例、游离腓骨瓣11例、游离前臂皮瓣和腓骨瓣复合瓣1例、游离背阔肌皮瓣1例,全部游离组织瓣成活,术后1例发生血栓,抢救后组织瓣愈合良好。结论游离组织瓣移植应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普及。
- 刘曙光艾伟健栾修文薛国初周会喜曾曙光郑俊发王治平李志强
- 关键词:游离皮瓣显微外科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