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30)

作品数:16 被引量:121H指数:8
相关作者:车宗贤俄胜哲蒋太明袁金华黄绍敏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土壤
  • 5篇施肥
  • 5篇肥力
  • 4篇土壤肥力
  • 4篇长期施肥
  • 2篇稻田
  • 2篇有机碳
  • 2篇施肥模式
  • 2篇施用
  • 2篇速效
  • 2篇碳库
  • 2篇棕壤
  • 2篇作物
  • 2篇作物产量
  • 2篇小麦
  • 2篇
  • 2篇不同施肥
  • 2篇不同施肥模式
  • 2篇长期定位试验
  • 2篇潮土

机构

  • 4篇甘肃省农业科...
  • 3篇贵州省农业科...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江西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湖南省土壤肥...
  • 1篇贵州省科技情...
  • 1篇江西省红壤研...
  • 1篇天津市农业资...
  • 1篇天水市农业科...
  • 1篇日本国际农林...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4篇俄胜哲
  • 4篇车宗贤
  • 3篇蒋太明
  • 2篇袁金华
  • 2篇张水清
  • 2篇郭斗斗
  • 2篇黄绍敏
  • 1篇周兴
  • 1篇聂军
  • 1篇侯红乾
  • 1篇冀建华
  • 1篇刘益仁
  • 1篇米刚
  • 1篇陈明
  • 1篇何昀昆
  • 1篇刘彦伶
  • 1篇曾希柏
  • 1篇李渝
  • 1篇孙彦铭
  • 1篇孙玉桃

传媒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黑河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施用控释氮肥对油菜产量、农艺性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为了探讨控释氮肥对油菜的肥料效应,通过池栽试验,选取洞庭湖区3种主要土壤在连续4年"稻—稻—冬闲"后将冬闲改种油菜施用旱作控释氮肥,研究控释氮肥对油菜产量、农艺性状、生长性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紫潮泥及河沙泥2种土壤中施用控释氮肥促进了油菜植株的生长发育,可获得较高油菜产量,比施等N量尿素处理分别增产12.2%和9.8%,70%控释氮肥效果明显降低。施用控释氮肥后河沙泥土壤碱解氮和有机碳含量比油菜试验前分别增加25.0%和3.2%,紫潮泥碱解氮含量提高13.5%,并均高于尿素和70%控释氮肥2个处理。而红黄泥施用控释氮肥对油菜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均不及等N量尿素处理,70%控释氮肥处理的效应则更小。施用控释氮肥对紫潮泥及河沙泥的油菜生产具有显著增产效果及土壤氮素肥力提升作用。
孙玉桃鲁艳红聂军廖育林谢坚杨曾平周兴
关键词:控释氮肥油菜产量农艺性状土壤肥力
丘陵旱地红壤上施用硼、锌和钼肥对紫云英种子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7
2013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硼、锌和钼肥对紫云英种子产量、根瘤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硼、锌和钼肥处理相比,施用硼、锌和钼肥处理的紫云英种子产量提高13.7%~38.9%,且差异均显著(P<0.05);主要因单株结荚数和每荚种子粒数等产量构成因素提高,施用硼、锌和钼肥处理的单株结荚数和每荚种子粒数分别提高18.9%~44.3%和21.4%~33.3%,均达显著差异(P<0.05)。施用硼、锌和钼肥可以促进紫云英根瘤的形成,施用硼、锌和钼肥处理紫云英根瘤数增加2.1%~82.4%。施用钼肥处理紫云英的种子产量、经济性状和根瘤数量均高于未施钼肥处理。说明紫云英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形成对钼的敏感性高于其它微肥种类。
黄庆海徐小林徐昌旭余喜初李大明叶会财陈明王赛莲
关键词:红壤旱地紫云英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稻田杂草生长动态研究
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红壤稻田长期定位试验,于2011年研究了在无机肥和有机肥含有等量氮磷钾养分的条件下,长期施用有机肥、化肥和有机无机混施模式下水稻生育期间杂草种类和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施肥30年后,有机无机混...
董春华刘强高菊生文石林谢桂先曾希柏
关键词:施肥模式稻田
文献传递
长期施肥下黄壤有机碳库演变及固存特征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了解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演变及其特征,对于提升和维持土壤质量、增加作物产量和减缓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依托贵阳黄壤肥力与肥效长期定位试验,分析长期(21 a)不同施肥处理下黄壤碳库容量变化、源汇关系、产量效应及黄壤碳库提升和维持的方法。【结果】(1)施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化肥处理明显提升,且年增加速率明显高于化肥处理;(2)施有机肥处理有机碳储量显著高于施化肥处理,有机肥各处理比CK高13%~19%;(3)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与累积碳投入量呈显著渐进相关性,在目前较高的有机碳投入水平下,土壤有机碳的固持已接近饱和;(4)21 a黄壤累积碳投入量分界拐点值为54.29 t/hm2,当小于此值时,土壤固碳效率较高,为26.62%;当累积碳投入量大于此值时,固碳效率仅1.72%;(5)黄壤累积碳投入量与玉米产量亦有极显著相关性,但随着碳投入量的增加,产量增加明显变缓;(6)为避免有机碳库容提前达到饱和,增加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风险,1/4M+3/4NPK施肥方案较合理。【结论】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黄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和固碳速率等提升有显著作用,但生产实践中,有机肥施用量不可过高,要因地制宜,找到适宜作物增产、土壤培肥和土壤碳库容量保持稳定变化的节点是农田生态系统固碳的核心。
张雅蓉李渝刘彦伶刘彦伶张文安黄兴成
关键词:长期施肥黄壤有机碳储量碳饱和
河北省冀中南平原区典型农田土壤肥力演变特征被引量:12
2016年
为分析河北省冀中南平原区农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土壤肥力演变情况,利用河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从1998年开始设立的6个定位肥力监测试验数据,系统分析了近30年来河北省冀中南平原区的典型农田土壤肥力演变规律。结果发现:各监测点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2014年较1998年分别增加了18.8%、9.1%和78.2%,而2014年较1980s分别增加了76.3%、71.4%和215.5%。而土壤速效钾在1980s—2014年期间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其中1998年较1980s相比降低了44.3%,2014年较1998年相比则增加了47.7%。总体来看,2014年各监测点的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速效磷含量已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地区间差异明显;而土壤速效钾含量虽然近年来不断提高,但2014年仍然低于1980s水平。土壤肥力仍需进一步提升以满足作物高产的需要。
孙彦铭刘克桐贾良良段宵燕杨瑞让
关键词:土壤肥力土壤全氮速效磷长期定位试验
长期不施化学钾肥对陇东旱塬作物产量及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依托1978年开始的定位试验,研究了陇东旱塬长期不施化学钾肥条件下不同施肥制度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麦田不同时期土壤速效钾在剖面的分布特征。试验包括6个处理:不施肥、单施氮肥、氮磷肥配施、秸秆与氮磷肥配施、单施有机肥、氮磷与有机肥配施。结果表明,与习惯氮磷配施比较,氮磷与有机肥配施大幅提高了作物总产22.57%,秸秆与氮磷配施也有增产效果,单施有机肥产量接近。施用有机肥提高了0~4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秸秆还田可以缓解土壤钾素消耗,但不能抵消作物携出的钾素,单施氮肥、氮磷肥配施导致土壤速效钾严重耗竭。无有机肥投入各处理在孕穗期表层土壤速效钾含量较低,在夏闲期则中层土壤相对较低。与试验前初始值相比,施用有机肥处理0~20 cm土层速效钾有较大提高,秸秆还田以及其他各处理则明显降低。仅施氮肥或仅氮磷配施处理36年后土壤速效钾含量接近黄土高原大田作物钾素临界值,应及时考虑对土壤的钾素补充。
王婷周海燕李利利丁宁平俄胜哲车宗贤
关键词:长期定位试验土壤速效钾陇东旱塬
不同节水栽培模式对石羊河流域玉米产量和耗水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水资源短缺是限制石羊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在该区开展节水栽培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用5种节水栽培模式,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其对玉米产量、耗水量、水分利用率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膜平作、全膜垄作沟灌、全膜沟作沟播和全膜双垄沟播较传统的条膜平作相比较,分别增产10.2%、4.2%、13.9%和16.3%,节水101.6、272.7、188及173.8mm,提高水分利用率12.1%、32.5%、22.4%和20.7%。因此,在石羊河流域,全膜平作、全膜垄作沟灌、全膜沟作沟播和全膜双垄沟播4种节水栽培模式均可推广和应用。
黄涛胡志桥包兴国车宗贤俄胜哲
关键词:全膜双垄沟播
长期施肥对黄壤性水稻土耕层有机碳平衡特征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为阐明长期施肥对黄壤性水稻土有机碳平衡特征的影响,探讨土壤可持续利用培肥模式,收集2006-2011年10种施肥模式下(CK,1/4M+3/4NPK,1/2M+1/2NPK,M,NPKM,NPK,NK,N,NP,PK)的黄壤性水稻土,分析了各施肥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平衡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情况下,各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不施肥处理(CK)均显著增加;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有机碳含量逐渐增加,其中NPKM处理最高;不同施肥模式有机碳平衡变化较大,除1/4M+3/4NPK处理外,施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碳表现为盈余,且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不施肥和施用化肥处理的有机碳表现为亏缺;黄壤性水稻土有机碳平衡与系统总碳投入显著正相关(R2=0.9974),维持土壤有机碳平衡所需的最低碳投入量为每年2.7 t/hm2。研究区黄壤性水稻土有机碳尚未饱和,仍具一定的固碳潜力,施有机肥,尤其是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
李渝罗龙皂何昀昆张文安蒋太明
关键词:长期施肥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华北旱作潮土有机碳的平衡特征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研究土壤有机碳的平衡特征对于更好的了解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和培肥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旱作潮土为研究对象揭示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平衡的影响并探讨可持续利用的培肥模式。【方法】以旱作潮土34年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通过田间取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平衡,并通过相关分析分析土壤有机碳与施肥年限和作物产量的关系。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配施(NP)、氮磷钾配施(NPK)、有机肥配施氮肥(NM)和秸秆配施氮肥(NS)处理。【结果】经过34年的不同培肥措施,有机无机配合施肥处理(NM、NS),施用化肥(N、NP、NPK)处理和CK处理土壤有机碳分别平均增加52.9%,29.0%和11.1%;不同施肥模式下有机碳的盈余量差异显著,施肥的各处理和不施肥处理土壤有机碳均有盈余,其中NM处理盈余量为C 6.61 t/hm^2,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其次是NS处理(C4.68 t/hm^2),不施肥处理盈余量最低,仅为C 0.21 t/hm^2,显著低于其它处理;旱作潮土有机碳的固定量与有机碳的投入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0.86**);碳投入的平均转化效率为8.5%,要维持土壤有机碳的平衡,每年有机碳投入量为0.04 t/hm^2。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小麦(r=0.37**)和玉米(r=0.42**)的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施肥处理(包括CK处理)土壤有机碳总体呈增加趋势,该地区旱作潮土有机碳仍具有一定的固碳潜力,其中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是提高旱作潮土有机碳的最佳培肥措施,可以使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性增加,其次是氮磷钾肥配合施肥处理。
高伟杨军任顺荣
关键词:长期施肥
暗棕壤培肥沟技术改土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深翻技术需要新型深翻犁来保证。土壤深翻对土壤培肥有长期效果。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心土上移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影响逐渐变小,培肥沟机械改土处理在第一年小麦田上产量比前松后旋处理低4.80%,比深翻处理高6.22%;在第二年大豆田上产量比前松后旋处理略高,比深松处理高10.56%,同时通过机械改土,土壤物理性质发生改变,最终起到培肥心土。
米刚姜宇刘晓莉孙景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