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DB2B0502-01)

作品数:5 被引量:95H指数:5
相关作者:韩广轩于君宝栗云召张志东王光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黄河三角洲
  • 2篇湿地
  • 2篇岸线
  • 1篇动态度
  • 1篇遥感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种子
  • 1篇种子特性
  • 1篇自然湿地
  • 1篇涡度
  • 1篇涡度相关
  • 1篇芦苇湿地
  • 1篇面积变化
  • 1篇径级
  • 1篇径级分布
  • 1篇径级结构
  • 1篇开垦
  • 1篇护林
  • 1篇黄河三角洲湿...
  • 1篇海岸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烟...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山东省林业科...
  • 1篇鲁东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山东黄河三角...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篇于君宝
  • 5篇韩广轩
  • 3篇毛培利
  • 3篇栗云召
  • 3篇张志东
  • 3篇王光美
  • 2篇许景伟
  • 2篇王永丽
  • 1篇吴立新
  • 1篇杨利琼
  • 1篇朱敏
  • 1篇王雪宏
  • 1篇曹帮华
  • 1篇管博
  • 1篇邢庆会
  • 1篇刘玉虹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海洋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黄河改道以来黄河三角洲演变过程及其驱动机制被引量:20
2011年
基于1976—2009年的23期遥感影像,并结合1976—2008年利津站水沙数据以及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数据,定量分析黄河入海水沙特征以及黄河三角洲演变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76—2008年间,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呈现出年际变化大和丰枯水(沙)年交替的特征,但总体均呈下降趋势;清水沟流路河口三角洲岸线和面积变化总体呈淤积增长趋势,三角洲的发育过程大致分1976—1985年、1986—1995年和1996—2009年3个阶段,3个阶段的增长速率逐阶段递减;黄河三角洲岸线和面积与利津站累积输沙量之间均呈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黄河流域降水量的年际波动与利津站入海输沙量年际波动基本同步,并具有相关性,说明黄河流域降水量的年际波动是引起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波动的重要原因.
韩广轩栗云召于君宝许景伟王光美张志东毛培利刘玉虹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岸线
开垦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的影响被引量:18
2013年
近年来,由于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自然湿地被大面积地垦殖为农田,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模式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该研究通过涡度相关法,对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和开垦多年的棉花(Gossypium spp.)农田的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进行了对比观测,以探讨该地区典型生态系统NEE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揭示开垦对芦苇湿地NEE和碳汇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季,湿地和农田生态系统NEE的日平均值各月均呈明显的"U"型变化曲线,非生长季NEE的变幅很小。生长季湿地生态系统日最大净吸收值和释放值分别为16.04gCO2·m–2·d–1(8月17日)和14.95gCO2·m–2·d–1(8月9日);农田生态系统日最大净吸收值和释放值分别为18.99gCO2·m–2·d–1(8月22日)和12.23gCO2·m–2·d–1(7月29日)。生长季白天两个生态系统NEE与光合有效辐射(PAR)之间呈直角双曲线关系;非生长季NEE主要受土壤温度(Ts)的影响;生态系统生长季夜间NEE受Ts和土壤含水量(SWC)的共同影响;湿地和农田的生态系统呼吸熵(Q10)分别为2.30和3.78。2011年生长季,黄河三角洲湿地和农田生态系统均表现为CO2的汇,总净固碳量分别为780.95和647.35gCO2·m–2,开垦降低了湿地的碳吸收能力;而在2011年非生长季,黄河三角洲湿地和农田生态系统均表现为CO2的源,CO2总释放量分别为181.90和111.55gCO2·m–2。全年湿地和农田生态系统总净固碳量分别为599.05和535.80gCO2·m–2。
杨利琼韩广轩于君宝吴立新朱敏邢庆会王光美毛培利
关键词:涡度相关开垦芦苇湿地
黑松海岸防护林径级分布及其与球果和种子特性的关系被引量:5
2010年
为探讨黑松种群的结实规律,调查了烟台海防林中黑松的径级结构,采集了不同大小植株上的球果,分析了球果和种子特性。结果表明:黑松种群径级结构为金字塔形,35.84%的植株具有生殖能力。随径级增加,球果大小(球果质量、球果长、球果宽)逐渐增加;总种鳞数逐渐增加,可育种鳞数、可育种鳞率和总种子数变化为凹形,在径级Sc6(胸径12.5~15.5cm)处最低;在径级Sc6(胸径12.5~15.5cm)处,球果结种率和胚珠败育率分别为最低和最高。球果大小与总种子数成显著正相关,与胚珠败育率成显著负相关。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随径级增加呈波浪形变化,在径级Sc3(胸径3.5~6.5cm)和Sc6(胸径12.5~15.5cm)处显著高于径级Sc4(胸径6.5~9.5cm)和Sc7(胸径15.5~18.5cm)。对球果胚珠败育率的调节是黑松保证种子质量的重要途径。
毛培利韩广轩张志东王光美于君宝许景伟曹帮华
关键词:黑松海防林径级结构
基于遥感的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化研究被引量:23
2012年
以黄河三角洲的LandsatTM/ETM+影像(1989~2009年)为数据源,采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黄河三角洲的岸线与面积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989年以来,黄河三角洲的岸线形状及长度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北部的刁口河流路区岸线向内陆蚀退明显;清水沟流路区的岸线整体向海域推进,部分区域有蚀退现象;神仙沟流路区主要为人工海堤,岸线变化不大。黄河三角洲的整体面积在1989~2009年处于增加中,但2006~2009年,面积变化为负值。从淤蚀情况来看,1989—2009年,黄河三角洲的淤蚀强度经历了“和缓.剧烈”的过程。这说明20年来黄河三角洲整体上处于增长发育中,但2006年后三角洲整体上呈现蚀退现象,同时黄河三角洲的淤蚀情况变得比以往更剧烈,意味着更强的海陆交汇作用和岸线变化。黄河的入海流路、水沙量、降水量等是影响三角洲岸线变化的重要因素,而人工堤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海岸线的稳定。对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有效地管理和保护区域的社会和生态环境。
栗云召于君宝韩广轩王永丽张志东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化遥感面积变化
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动态演变及其驱动因子被引量:31
2011年
以1989、2000和2009年3期LandsatTM和ETM+影像为基本数据源,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实地考察校正,分析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的演变动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受水盐等因素的影响,自然湿地的分布在空间上呈现出规律性变化。1989—2000年,黄河三角洲的自然湿地面积的年变化率为-0.3,动态度为3.1,而在2000—2009年,其年变化率为-1.8,动态度为5.1,表明自然湿地面积变化情况有所加剧。对湿地变化原因的分析表明,黄河水情是自然因素中最重要的方面,部分自然湿地亚类之间存在相关性;养殖池、水田建设等人为因素与自然湿地的减少有着显著的相关性,灌草地减少则与居民和工矿建筑用地增加有密切关系。
栗云召于君宝韩广轩王雪宏王永丽管博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动态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