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730100)
- 作品数:38 被引量:1,089H指数:20
- 相关作者:周志宇王彦荣付华高瑞如曾彦军更多>>
-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新疆大学阿拉善盟草原工作站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阿拉善荒漠区土壤因子与白沙蒿人工种群生长的主成分分析被引量:8
- 2007年
- 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阿拉善荒漠区白沙蒿飞播区土壤因子和白沙蒿生长状况,阐明了土壤性质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和群落生长最主要的状况指标。结果表明:(1)各个土壤因子中,6月的土壤含水量是各土壤性质中最重要的因子,贡献率达到63.6%。土壤的分形维数也对土壤性质有重要作用,贡献率为8.8%。土壤中N、P、K含量的贡献率分别为5.4%、3.5%、3.5%,也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子。(2)地上生物量最能反映植株的生长状况,其贡献率达到60.1%,而且和几种最主要的土壤因子都有极高的相关性。(3)对土壤因子的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的排序结果显示,不同白沙蒿种群密度分为3个类型,而种群密度在2.1株/m2时,种群生长状况最佳。
- 马斌周志宇张丽莉高文星
-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种群密度种群生长
- 我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
- <正>生态环境建设被视为西部大开发切入点,这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展开提供了机遇。我国西北干旱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气候因素的严峻、使此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更显迫切。此区由于干旱缺水,使以植树造林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受到局限。水...
- 黄培祐
- 文献传递
- 我国草地植物根际研究展望被引量:1
- 2007年
- 根际(Rhizosphere)是土壤—植物生态系统物质交换的活跃界面。在农业和林业领域,对植物根际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对草地植物的研究仍然少有报道。草地植物物种丰富,生态系统复杂,要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物流有正确的认识,根际这一土壤-植物界面是重要的方面,需要对草地植物根际开展研究。文章从植物根际矿质营养、根际微生物、根际分泌物等几个方面研究作一介绍,并总结农业和林业方面的根际研究热点,对草地植物根际的研究作一展望。
- 单永晖马斌周志宇张莉丽
- 关键词:根际草地植物
- 超旱生灌木根际土壤磷的含量特征被引量:46
- 2005年
- 对阿拉善荒漠类草地的5种超旱生灌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全P及有效P含量进行比较,并分析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含磷量特征,结果表明,霸王、驼绒藜、沙木蓼和四合木4种灌木根际土壤全P、有效P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而红砂根际土壤虽全P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但有效P含量却低于非根际土壤。对根际、非根际土壤全P和有效P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非根际土壤有效P和全P含量显著相关,而根际土壤有效P和全P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 马斌周志宇张彩萍李雪瑞
- 关键词: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灌木
- 阿拉善退化沙地飞播植物群落演替趋势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阿拉善沙地飞播植被的形成和发育与生长季中的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当播种时月降水量大于65mm时,植物群落中高或较高存在度的植物种是蒙古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沙鞭(Psammochloa villose)和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重要值分别是64.9%、61.6%和23.7%,生物量2038.2kg·hm-2。飞播种时月降水量小于40mm时,植物群落中高的或较高存在度的种是白沙蒿、葡根骆驼蓬(Peganum nigellastrum),重要值依次是65.5%~66.6%、35.7%~46.1%,生物量1827.3~1834.7kg·hm-2。飞播植物群落种的数量随生长季节的变化而异,在6~9月,白沙蒿的重要值和生物量所占群落总量的比率逐月增多,种的存在度保持稳定,表现了较强的适应能力。蒙古沙拐枣的重要值和生物量在6~8月间表现出增长趋势,9月生物量有所减少,但其在植物群落中的表现相对比较稳定。沙鞭的重要值和生物量随季节变化而减少,表现出衰退趋势。以上结果表明,在沙地人工建植白沙蒿和蒙古沙拐枣是治理退化沙地的有效措施。
- 周志宇张冈马斌张莉丽高文星
- 关键词:白沙蒿群落演替
- 不同退化红砂荒漠草地的水分分配格局被引量:20
- 2002年
- 研究了内蒙古阿拉善盟不同过牧退化红砂草地的土壤 植物 大气系统的水分分配格局、不同退化草地和主要植物种的水分利用效率 .2 0 0 1年降雨量 12 4 .3mm ,其中试验期 119.4mm .1m深土壤水分结果表明 ,10~ 4 0cm土层受蒸散影响最大 ;由于主要共存种红砂和无芒隐子草根系分布和蒸腾强度不同等 ,含水量在 10~ 2 0cm土层以中度退化区显著低于其它样区 (P <0 .0 5 ) ,而 2 0~ 4 0cm土层以轻度退化区较低 .样地年均蒸发量为 30 .6mm ,红砂种群的年均蒸腾量为 11.9mm .随着草地退化加剧 ,裸地的蒸发量和退化指示种匍根骆驼蓬种群的蒸腾量增加 ,而红砂种群的蒸腾量降低 .与较轻度退化区比 ,中度和重度退化区的水分利用率分别下降了 14 .6 %和 4 6 .1% ,红砂水分利用率分别下降了 37.8%和 73.8% .
- 王彦荣曾彦军张宝林塔拉腾
- 关键词:草地退化过牧
- 放牧对阿拉善荒漠草地土壤性状的影响被引量:57
- 2002年
- 对阿拉善荒漠草地不同放牧条件下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草地基况一致的条件下 ,经过连续 6a不同强度的放牧 ,0~ 2 0cm土层土壤容重轻牧和重牧区低于中牧区。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 ,土壤颗粒组成极粗砂、粗砂和中砂含量增加 ,细砂、极细砂、粉砂和粘粒含量减少 ,过度放牧加快了土壤风蚀沙化。 0~2 0cm土层中土壤有机C、全P的含量和C/N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依次降低 ;全N、全K、pH末发生明显变化 ;速效N和速效K重牧区显著高于轻牧区和中牧区 ;速效P轻牧区高于中、重牧区。土壤有机C与全P、速效P呈显著正相关 ;全P与速效N和K呈显著负相关 ,与速效P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 付华王彦荣吴彩霞塔拉腾
- 关键词:放牧荒漠草地土壤理化性状风蚀沙漠化
- 红砂和霸王种子萌发对干旱与播深条件的响应被引量:77
- 2004年
- 红砂 (Reaumuria soongorica)和霸王 (Zygophyllum xanthoxylum)分别是我国西北干旱荒漠区重要的超旱生小灌木和灌木。试验室条件下 ,研究了两种灌木种子萌发对干旱胁迫 (以 PEG模拟干旱条件 )和播深的响应。干旱胁迫设 0、 - 0 .3、- 0 .6、- 0 .9、- 1.2、- 1.5、- 1.8、- 2 .1、- 2 .4、- 2 .7MPa共 10个处理 ,播深设 0、0 .3,0 .5 ,1.0 ,1.5 ,2 .0 ,3.0 ,4 .0 cm共 8个处理。结果显示 :模拟干旱条件下 ,供试种的发芽势 (3d发芽率 )皆从 - 0 .3MPa起即开始显著下降 (P<0 .0 5 )。发芽率红砂从 - 0 .9MPa渗透势、霸王从 - 0 .6 MPa开始显著降低 ;种子萌发的最低渗透势阈值红砂和霸王分别为 - 1.8MPa和 - 1.5 MPa。干旱胁迫对种子胚芽生长有抑制作用 ,但轻度干旱可促进初生根生长 ,重度干旱胁迫抑制初生根生长。播深实验表明 ,红砂和霸王种子均为子叶出土发芽类型。一般情况下 ,供试种随播深增加胚芽长度呈增加而初生根呈下降趋势 ,但霸王在播于土表时初生根生长受到抑制。实验室条件下 ,达到最大出苗率的播深红砂为 0~ 0 .5 cm,霸王为 0~ 2 cm。在适宜条件下 ,红砂和霸王种子萌发的最低需水量分别为 110 %和 90 % ,初始萌发时间分别为 4 0 h和 4 8h。红砂种子发芽势低 (2 8% )、萌发持续而分散 ;霸?
- 曾彦军王彦荣庄光辉杨鬃山
- 关键词:种子萌发播种深度荒漠草地红砂霸王
- 阿拉善飞播区白沙蒿利用率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6年
- 阿拉善沙地隔带交替飞播的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植物群落,经6年开放式利用后,连续2年测定,植被成分中由重要值所表示的重要性百分率白沙蒿为49.85%,是优势种,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为29.34%,是亚优势种,沙拐枣为13.33%,是常见种,其他植物是少见种,还有一些偶见种。这一复合植物群落生产量在测定的第1年为92.73 g/m2,第2年为83.59 g/m2,每生产1 g干物质的耗水量依次为687.28和918.17 g,水的利用率相应为0.15%和0.11%。该植物群落优势种的持续性生产取决于利用程度,在第1年测定中,始期(6月)的摄取量是以利用90%最高,7月和8月则以70%最高;在第2年测定中,各月的摄取量均以利用30%最高;利用终期的生物量则随着利用率的增大呈直线下降,表明白沙蒿的利用率以30%为最佳。这一结果为飞播植物群落持续生产提供了重要依据。
- 周志宇吴彩霞傅华张冈马斌左秀娟
- 关键词:白沙蒿植物群落土壤水利用率
- 阿拉善干旱荒漠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种子库研究被引量:58
- 2003年
- 对阿拉善干旱荒漠区不同草地类型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表明,在海拔高度为1370~1750 m样地间,天然草地土壤种子密度从326粒·m^(-2)减少至76粒·m^(-2),呈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海拔高度为1100m的典型荒漠区,土壤种子密度为56粒·m^(-2)沙漠区土壤种子密度仅为8粒·m^(-2),在沙漠区建立白沙蒿草地后,其土壤种子密度明显增加,为沙漠区的17~29倍。本研究共统计到31种植物种子,分属11科。其中,以一年生草本植物种子的比例最高,分别在天然草地、沙漠区和飞播白沙蒿样地种子库中占77%、100%和70%;多年生草本植物次之,分别占21%、0和16%;半灌木种子比例最低,分别占2%、0和14%,所有种子库中未发现灌木的种子,在海拔高度为1100~1750 m样地间,天然草地土壤种子库的丰富度指数从1.49增至2.77,多样性指数从0.697增至0.917,呈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趋势。
- 曾彦军王彦荣南志标卫东陈善科李保尔
- 关键词:种子库干旱荒漠生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