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40470)

作品数:8 被引量:100H指数:7
相关作者:肖治术谢文华黄小群姜丙坤李俊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吉首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兽类
  • 3篇鸟类
  • 2篇多样性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鸟类多样性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相机
  • 2篇小型兽类
  • 2篇国家级自然保...
  • 2篇果实
  • 2篇果实特征
  • 2篇红外相机
  • 2篇保护区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后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灾害
  • 1篇亚热带
  • 1篇亚热带森林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吉首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8篇肖治术
  • 4篇谢文华
  • 3篇黄小群
  • 2篇杨锡福
  • 2篇陶双伦
  • 2篇李俊年
  • 2篇姜丙坤
  • 1篇郭聪
  • 1篇郭洪岭
  • 1篇李志文
  • 1篇李娟
  • 1篇王淑娴
  • 1篇郑贺

传媒

  • 4篇生物多样性
  • 4篇兽类学报

年份

  • 3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都江堰亚热带森林常见木本植物果实组成与种子扩散策略被引量:15
2013年
为了掌握亚热带森林木本植物的果实特征与其种子扩散策略之间的关系,我们在都江堰般若寺林场10个森林斑块共设置了240个种子雨收集器,对常见木本植物的果实组成、果实特征、结实物候和扩散模式等进行了调查。从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共收集到成熟果实10,542颗,分属24科36属42种。物种数和果实数在秋季(9–12月)达到高峰,在物种数量上以壳斗科(17%)、樟科(12%)、蔷薇科(10%)占优势。种子扩散模式以食果鸟类扩散的种类最多(52.4%),其次为啮齿动物贮藏扩散的种类(19.0%)和食果鸟兽共同扩散的种类(16.7%),以风力扩散的种类最少(11.9%)。果实类型以核果(48%)、坚果(17%)和球果(10%)较为常见,而果实颜色以黑色(39%)最为常见,其次是褐色(29%)和红色(21%)。果实直径在10 mm以下的种类较多(64.3%),且以食果鸟类扩散为主;10 mm以上的果实多以风力和啮齿动物来扩散的种类为主。研究结果说明都江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果实高峰出现在秋季(雨季末和旱季早期),且木本植物的果实特征适合相关动物来传播其种子,并成为该区域的主要种子扩散模式。
李娟郭聪肖治术
关键词:果实特征亚热带森林
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解析影响黄连木果实产量和种子命运的因素被引量:4
2014年
果实(种子)产量和质量是影响植物种群更新的重要因素。为了探明影响黄连木果实产量和种子命运的因素以及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作者于2009年对河南省济源市45株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结果样树的植株特征、果实特征、果实产量和种子命运等进行了测定,并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黄连木果实产量与树高、树冠面积和果序大小等特征成正相关,但与胸径、果实大小相关性不显著;(2)与捕食者饱和假说的预测不一致,单株果实产量对黄连木广肩小蜂(Eurytoma plotnikovi)的种子捕食率(即虫蛀率)无显著直接负向效应;(3)树高和果实大小对虫蛀率为显著直接正向效应,胸径对虫蛀率为显著直接负向效应,显示黄连木广肩小蜂对植株特征和果实特征有一定的选择能力;(4)空壳率与虫蛀率成显著负相关,空壳果实越多,越易逃避黄连木广肩小蜂的寄生,空壳果实的存在对完好种子起到了一定保护作用,可能是黄连木防御昆虫寄生的重要机制;(5)空壳率和虫蛀率对种子完好率有显著直接负向效应,而胸径、果序大小和果实产量对完好率为间接正向效应,树高和果实大小为间接负向效应。可见,黄连木植株特征和果实特征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其果实产量和昆虫寄生,从而影响黄连木的种子质量和种群更新。
郭洪岭李志文肖治术
关键词:PISTACIACHINENSIS果实特征结构方程模型
汶川地震后鸟兽资源现状:以都江堰光光山峡谷区为例被引量:11
2014年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及后续次生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堰塞湖等)不仅给地震灾区人民造成了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也对该区域的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造成了长期的严重影响(欧阳志云等,2008)。地震发生地所属的岷山和邛崃山系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区域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大熊猫(Ailuopoda melanolcuca)和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等珍稀野生动物的主要分布区(国家林业局,2006)。
肖治术胡力王翔尚涛朱大海赵志龙黄小群
关键词:地震后资源现状次生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保护鸟兽
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地栖性小兽多样性初步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湖南省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自1982年设立以来,尚未进行过兽类资源的深入研究。为此,作者于2012年9–10月,采用笼捕法、陷阱法和红外相机法等对保护区内森林动态永久监测样地及周边常见植被类型中的地栖性小型兽类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共捕获小型兽类12种,其中啮齿目8种,食虫目4种。结合以往记录,该保护区现已记录的小型兽类有20种,而本次调查新增分布记录物种6种,即黑腹绒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猪尾鼠(Typhlomys cinereus)、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灰黑齿鼩鼱(Blarinella griselda)和藏鼩鼱(Sorex thibetanus)。陷阱法所捕获个体的体重显著小于笼捕法。此外,不同生境类型对小兽多样性有重要影响。建议综合采用多种调查方法对整个保护区兽类多样性资源进行深入监测与研究。
谢文华杨锡福李俊年陶双伦肖治术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资源的初步调查被引量:26
2016年
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地带,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为进一步掌握该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我们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7月在保护区布设了31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对大中型兽类和林下活动鸟类进行了初步摸底调查。相机累计工作4 692个捕获日,共获得有动物的独立有效照片3 341张,鉴定出鸟兽物种共10目16科33种(兽类12种,鸟类21种)。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斑灵狸(Prionodon pardicolor)、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和灰脸鵟鹰(Butastur indicus)等。兽类以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白腹鼠种类(Niviventer rats)、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和倭松鼠(Tamiops maritimus)等物种的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的鸟类物种依次为白鹇、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和黑领噪鹛(Garrulax pectoralis)等。结合以往记录,灰头绿啄木鸟(Picus canus)、乌灰鸫(Turdus cardis)、绿翅金鸠(Chalcophaps indica)、白眉鸫(Turdus obscurus)和白冠燕尾(Enicurus leschenaulti)等为保护区的鸟类新记录种。本研究的调查结果为进一步在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开展鸟兽资源的长期监测奠定了基础。
袁景西张昌友谢文华黄小群肖治术
关键词:兽类鸟类物种多样性
笼捕法和陷阱法对森林小型兽类多样性监测效率比较被引量:8
2014年
小型兽类包括食虫目(Insectivora)、啮齿目(Rodentia)、翼手目(Chiroptera)、兔形目(Lago.morpha)等,物种数量多,分布广,适应能力强,对环境变化敏感,因此其群落组成和种群数量变化可较好地反映生境变化的质量和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肖治术等,2002;李俊生等,2003;
杨锡福谢文华陶双伦李俊年肖治术
关键词:小型兽类
运用红外相机对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的调查被引量:16
2016年
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内野生动物种类非常丰富,但已多年未进行过野生动物本底资源调查。于2015年1月至7月,在保护区4个林场内设置了51个2 km×2 km网格,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保护区内兽类和地栖性鸟类资源进行调查。经过6 014个捕获日的调查,共记录到野生兽类5目13科17种,鸟类6目12科28种,其中东北刺猬(Erinaceus amurensis)、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灰林鸮(Strix aluco)、宝兴歌鸫(Turdus mupinensis)、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普通?(Sitta europaea)、黄腹山雀(Parus venustulus)、斑胸钩嘴鹛(Pomatorhinus gravivox)、画眉(Garrulax canorus)等10个种类为保护区新记录种。首次在该保护区拍摄到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豹(Panthera pardus)和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以及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猕猴(Macaca mulatta)、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红腹锦鸡和灰林鸮。兽类以猪獾(Arctonyx collaris)的相对丰富度指数最高为4.57;鸟类以红腹锦鸡的相对丰富度指数最高为2.03。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仍保存较为完整的大中型兽类群落,但顶级捕食者数量稀少,应加大对其栖息地及猎物的保护恢复力度。此外,相机拍摄到大量放牧活动照片,说明当地人为干扰严重,应加强管理。本次调查初步掌握了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内兽类和地栖性鸟类的资源现状,为保护区开展红外相机野生动物长期监测积累了基础资料。
薛茂盛姜丙坤李伟波刘晓良侯卫锋王朋程王帅聂怀鑫郑贺包慧枝王淑娴黄小群肖治术
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红外相机调查结果初报被引量:11
2016年
掌握野生动植物本底资源是各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和保护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建立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资源的长期监测机制,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我们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在龙溪沟和虹口峡谷等区域按公里网格布设了57个监测点,调查地面活动的兽类和鸟类。红外相机累计工作达11 847个工作日,共记录到兽类和鸟类物种61种,其中兽类5目12科21种,鸟类3目10科40种。猎隼(Falco cherrug)、光背地鸫(Zoothera mollissima)、长尾地鸫(Zoothera dixoni)、灰翅鸫(Turdus boulboul)、锈脸钩嘴鹛(Pomatorhinus erythrogenys)、红嘴鸦雀(Conostoma aemodium)和褐鸦雀(Paradoxornis unicolor)7种鸟类为保护区新记录种。调查到的兽类被列为国家I级和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分别为4种和5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和"易危VU"的物种各3种,被评为"近危NT"级别的物种有4种;鸟类被列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5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的物种有1种。本次调查补充更新了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地栖息鸟类名录,初步了解了保护区内地面活动大中型兽类和鸟类的物种组成和分布,为保护区建立野生动物红外相机常规监测和保护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胡力谢文华尚涛姜丙坤肖治术
关键词: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