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5244)

作品数:9 被引量:66H指数:6
相关作者:徐滨士汪笑鹤胡振峰吕镖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大学装甲兵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武器装备预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电沉积
  • 4篇电流
  • 4篇电流密度
  • 4篇电刷镀
  • 4篇刷镀
  • 3篇镀镍
  • 3篇纳米晶镍
  • 2篇电沉积镍
  • 2篇电镀
  • 2篇电镀镍
  • 2篇镀层
  • 2篇压痕
  • 2篇再制造
  • 2篇自动化
  • 2篇纳米
  • 2篇纳米压痕
  • 1篇电刷镀技术
  • 1篇电刷镀镍
  • 1篇镀层性能
  • 1篇镀层质量

机构

  • 11篇东北大学
  • 11篇装甲兵工程学...
  • 1篇北京戎鲁机械...

作者

  • 10篇胡振峰
  • 10篇汪笑鹤
  • 10篇徐滨士
  • 9篇吕镖

传媒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中国表面工程
  • 1篇电镀与涂饰
  • 1篇功能材料
  • 1篇材料工程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Transa...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沉积纳米晶Ni的原位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采用柔性摩擦辅助电沉积技术在不含任何添加剂的Watts镀液中成功原位制备出纳米晶镍镀层。利用SEM、TEM、纳米压痕仪、以及CETR等手段,对比考察了有无柔性介质摩擦作用下电沉积镍镀层的形貌组织、纳米压痕力学性能和干摩擦...
吕镖徐滨士胡振峰汪笑鹤杨庆东
关键词:电沉积纳米晶镍纳米压痕耐磨性
电流密度对镍镀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3
2013年
采用阴极移动电镀技术在电流密度为1~13A/dm2时制备镍镀层。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应力衍射仪以及硬度计等手段,研究电流密度对镍镀层的表面形貌、结晶取向、孔隙率、内应力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镍镀层的织构和性能随电流密度的变化而改变。当电流密度低于7A/dm2时,镀层表面球形颗粒较为粗大、孔隙率较高,在为4A/dm2时,镀层具有最低的拉应力约110 MPa;当电流密度为7A/dm2时,镀层表面球形颗粒均匀细小,具有最小的表面粗糙度Ra 0.69μm,最小的孔隙率0.08个/cm2以及最高的硬度330HV0.1;当电流密度大于7A/dm2时,镀层的表面粗糙度增加,择优取向由(200)晶面向(220)晶面发生转变,电流密度达到13A/dm2时,(220)晶面的织构系数达到了85.4%。
吕镖胡振峰汪笑鹤徐滨士
关键词:电镀镍电流密度
相对运动速度对电刷镀镍镀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采用新型的内孔电刷镀技术对失效的发动机缸套内表面进行了再制造。利用SEM,XRD,TEM,显微硬度计和CETR显微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不同相对运动速度下电刷镀镍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并与传统电镀Watts Ni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镍镀层均为面心立方结构,但电镀Watts Ni镀层表面粗糙,择优取向为(200)面,而应用电刷镀制备的镍镀层表面平整致密,无针孔、麻点等缺陷,择优取向为(111)面。随着相对运动速度从0.25m/s增加到1.00m/s,电刷镀层的(200)面择优取向逐渐降低,而(111)面择优取向逐渐增大;镀层的硬度由HV420增大到HV600,镀层的磨损失重由8.7mg降低到6mg。
胡振峰吕镖汪笑鹤徐滨士
关键词:电刷镀内孔
温度对柔性摩擦辅助电沉积镍镀层组织结构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为提高镀层质量,采用新型的柔性摩擦辅助电沉积技术在不含任何添加剂的Watts镀液中制备了镍镀层。利用SEM、AFM、XRD、TEM以及硬度计等手段分别对镀层的形貌、生长取向、结构和硬度进行了表征,并与无柔性介质摩擦作用下的电沉积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20~50℃的温度范围内,柔性摩擦辅助电沉积镍镀层组织结构得到改善。电沉积镍镀层均为面心立方结构,随着镀液温度的升高,柔性摩擦辅助电沉积镍镀层的择优取向由(220)晶面向(111)晶面转变,表面逐渐变得平整致密,硬度(HV)从4550 MPa增加到4750 MPa后趋于平稳。当温度为50℃时,柔性摩擦辅助电沉积镍镀层的平均晶粒尺寸为91.6 nm,远小于电沉积镍的平均晶粒尺寸153.7 nm。
吕镖汪笑鹤胡振峰徐滨士
关键词:温度电沉积纳米晶镍
电流密度对柔性摩擦辅助电沉积镍镀层质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为提高镀层沉积速度和沉积质量,采用新型的柔性摩擦辅助电沉积技术在不同的电流密度下制备了镍镀层。利用SEM、XRD、X射线应力衍射仪以及硬度计等手段对镍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对柔性摩擦辅助电沉积镍镀层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1~13 A/dm2的电流密度范围内,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柔性介质的摩擦整平作用逐渐减弱,镀层的择优取向发生了(111)晶面向(200)晶面的过渡转变;当电流密度达到13 A/dm2时,镍镀层出现了(200)和(220)晶面的双择优取向,但择优取向程度不大;电流密度为10 A/dm2时,柔性摩擦辅助电沉积镍镀层具有最低的拉应力,为150 MPa左右,最小的表面粗糙度为Ra=0.48μm,最小的孔隙率为0.08 cm-2,最高的硬度为385 HV。
吕镖胡振峰汪笑鹤徐滨士
关键词:电沉积电流密度显微组织
电流密度对自动化电刷镀Ni镀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为提高电沉积镀层质量和自动化程度,开发了新型的自动化电刷镀技术。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X射线应力测试仪、数显显微硬度计和显微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不同电流密度下制备的电刷镀Ni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并与电镀Watts Ni对比。结果表明,应用电刷镀制备的镍镀层组织平整致密,无针孔、麻点等缺陷;随着电流密度从4A/dm2增加到16A/dm2,电刷镀Ni镀层的(111)面择优取向逐渐降低,(200)面择优取向逐渐增加,镀层的晶粒尺寸和应力逐渐增大,硬度约在500~600HV之间波动,镀层磨损失重由6.8mg降低到5.2mg。
胡振峰汪笑鹤吕镖徐滨士
关键词:电刷镀自动化电流密度
电沉积超细晶与纳米晶镍镀层的摩擦学行为比较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无/有柔性摩擦辅助电沉积技术在不含添加剂的Watts镀液中制备了超细晶和纳米晶镍镀层。对比研究了两种镍镀层的显微结构、纳米压痕力学性能以及干摩擦磨损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晶镍具有比超细晶镍更加细小均匀的晶粒尺寸、更大的纳米压痕硬度、弹性模量以及硬模比。2种镀层的主要磨损机制均为粘着磨损,但因载荷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摩擦学行为。在低载荷(1~3 N)下,纳米晶镍的表面粗糙度低,磨损表面相对平整致密,因而摩擦系数相对较低;在高载荷(5 N)下,纳米晶镍的氧化磨屑疏松,磨损表面较为粗糙,因而摩擦系数相对较高;在测试载荷条件下,纳米晶镍的磨痕深度和磨损体积更小,其耐磨性更优。
吕镖汪笑鹤胡振峰徐滨士
关键词:电沉积纳米压痕
自动化电刷镀技术在发动机缸体再制造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12年
针对发动机缸体等深孔类零件批量化再制造的难题,采用新型内孔电刷镀技术,开发了自动化电刷镀设备。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显微硬度计对镍镀层的表面形貌、结合强度和硬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手工电刷镀制备的镍镀层相比,应用自动化内孔电刷镀技术制备的镍镀层组织更均匀、致密,镀层结合力好,硬度更高。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发动机缸体再制造,所得镀层质量稳定可靠、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胡振峰汪笑鹤吕镖徐滨士
关键词:电刷镀自动化再制造缸体
柔性摩擦辅助电沉积纳米晶镍的热稳定性(英文)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柔性摩擦辅助电沉积技术在无添加剂的Watts液中制备(111)择优取向且平均晶粒尺寸约为24 nm的等轴纳米晶镍镀层。差示扫描热分析结果表明:该纳米晶镍镀层的快速晶粒生长峰值温度约为285.4°C,晶粒生长趋于平衡峰值温度约为431.5°C。等时退火结果表明:该纳米晶镍镀层因无硫而未观察到异常晶粒生长行为;同时由于其初始镀态的低能界面结构和一定量退火纳米孪晶的形成,降低了纳米晶粒生长的驱动力,导致其热稳定性得到改善,使得该镀层在450°C退火后,表现出很小的残余拉应力(约50 MPa)和较高的硬度(约HV 400)。
吕镖胡振峰汪笑鹤徐滨士
关键词:电沉积纳米晶镍热稳定性晶粒生长
绿色电刷镀再制造镀硬铬损伤件镀层性能
针对镀硬铬损伤件维修难的问题,为节约资源,控制污染,开展了电刷镀n-Al2O3/Ni-Co合金纳米复合镀层和Ni-Co-P非晶合金镀层再制造镀铬损伤件的研究。考察了镀层的成分、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结果表明:n-Al2O...
汪笑鹤徐滨士胡振峰吕镖
关键词:电刷镀纳米复合镀层非晶镀层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