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908专项(908-ST-01-08-)

作品数:6 被引量:45H指数:5
相关作者:董志军黄晖黄良民李元超周国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908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广东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珊瑚
  • 4篇造礁石珊瑚
  • 4篇石珊瑚
  • 4篇共生藻
  • 3篇虫黄藻
  • 1篇多态性
  • 1篇遗传多样性研...
  • 1篇珊瑚礁生态系...
  • 1篇生物分类
  • 1篇水温
  • 1篇水温升高
  • 1篇自然保护
  • 1篇自然保护区
  • 1篇系统学
  • 1篇线粒体
  • 1篇线粒体DNA
  • 1篇近海
  • 1篇近海域
  • 1篇礁石
  • 1篇海域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作者

  • 6篇黄晖
  • 6篇董志军
  • 4篇李元超
  • 4篇黄良民
  • 2篇周国伟
  • 1篇李秀保
  • 1篇时翔
  • 1篇练健生
  • 1篇邹仁林
  • 1篇尤丰

传媒

  • 2篇海洋通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热带地理
  • 1篇台湾海峡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两种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分子系统分类及其对水温升高的响应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珊瑚白化是导致全球珊瑚礁生态系统衰退的最重要原因之一,野外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种属的造礁石珊瑚对于海水温度升高的耐受性有所差异。选取多孔鹿角珊瑚(Acropora millepora)和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共生藻在温度升高时的光生理差异。对多孔鹿角珊瑚和丛生盔形珊瑚共生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多孔鹿角珊瑚和丛生盔形珊瑚的共生藻属于不同系群,丛生盔形珊瑚共生藻属于D系群,而多孔鹿角珊瑚共生藻属于C1亚系群。当温度升高到30℃时并未对两种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光合系统Ⅱ造成损害,而当温度升高到34℃时两种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Fv/Fm值急剧下降,其光合系统Ⅱ遭受损害。多孔鹿角珊瑚和丛生盔形珊瑚分别与不同系群的共生藻共生可能是导致其对海水温度升高耐受性不同的主要原因,与C1亚系群共生藻共生的多孔鹿角珊瑚对水温升高敏感,容易白化,而与D系群共生藻共生的丛生盔形珊瑚对水温升高的耐受性强,不易白化。
董志军黄晖黄良民李元超时翔
关键词:造礁石珊瑚虫黄藻共生藻
论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被引量:15
2008年
西沙群岛为我国南海诸岛中最大的群岛,自然资源丰富,该群岛珊瑚礁是典型的大洋型珊瑚礁,代表着我国现存最古老最珍贵的珊瑚礁,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价值。建立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对表明我国政府对西沙群岛主权的重视及充分行使我国对西沙群岛的主权具有重要意义。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虽然具备不断调节自身的能力,但面对人类活动及全球变暖的双重压力,其前景仍然堪忧,建立自然保护区应该被海洋管理部门提上日程。该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具备保护的物质基础,也有足够的面积能有效保护造礁石珊瑚的生长和发展。西沙珊瑚礁区域是我国沿海地区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发源地,珊瑚礁系统最完整和完好,因此保护管理的难度相对其他地区和海域要小得多,可保护性高。
黄晖董志军练健生
关键词:珊瑚礁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造礁石珊瑚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0年
综述了造礁石珊瑚系统发生关系和分类的研究现状,重点概述了造礁石珊瑚的分类和遗传多样性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目前采用的进行造礁石珊瑚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弥补了造礁石珊瑚在传统形态分类学上无法准确界定的缺点,其中核糖体RNA和线粒体DNA序列分析是目前对造礁石珊瑚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研究最有效的方法。最后,对未来造礁石珊瑚的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做了展望,对珊瑚礁框架生物造礁石珊瑚进行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将有助于为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基础。
尤丰黄晖董志军周国伟
关键词:线粒体DNA核糖体RNA造礁石珊瑚生物分类
运用PCR-RFLP方法研究三亚鹿回头岸礁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组成被引量:9
2008年
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系统分类研究对于理解珊瑚礁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PCR技术扩增核糖体基因大亚基片段以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对海南三亚鹿回头岸礁的8科14属22种造礁石珊瑚的共生藻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鹿回头岸礁造礁石珊瑚共生藻以C系群为优势系群,偶尔发现D系群与鹿角杯形珊瑚(Pocilolpora damicornis)和黄癣蜂巢珊瑚(Favia favus)共生;另外丑鹿角珊瑚(Acropora horrida)和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可以同时与C系群和D系群共生。共生多型性的发现暗示珊瑚与共生藻的共生关系具有灵活性。研究结果同样显示共生藻的核糖体基因大片段的DNA多态性偏低。未来应该结合其他的分子标记对鹿回头岸礁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DNA多态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董志军黄晖黄良民李元超李秀保
关键词:造礁石珊瑚共生藻DNA多态性
虫黄藻的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8年
综述了虫黄藻的分类研究,其中与造礁石珊瑚共生的虫黄藻主要是共生藻属(Symbiodinium)的种类,重点概述了共生藻的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特别综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分类和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近况,并对未来共生藻的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作了展望。目前多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共生藻的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PCR-RFLP是解决共生藻系群水平分类的有效分子标记,而DNA序列分析是目前进行共生藻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研究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应用于共生藻分子系统发生研究的DNA信息主要为核糖体RNA。对共生藻进行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将有助于理解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共生系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生态响应机制。
董志军黄晖黄良民李元超邹仁林
关键词:虫黄藻共生藻
福建东山岛附近海域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分子系统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本研究利用核糖体大亚基5′端序列PCR-RFLP以及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Spacer,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对福建东山岛附近海域3种优势种类造礁石珊瑚共生藻进行了分子系统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PCR-RFLP分析发现东山岛附近海域3种优势种类造礁石珊瑚共生藻都属于C系群共生藻,而ITS序列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东山岛附近海域3种优势种类造礁石珊瑚共生藻都属于C1亚系群.研究结果表明ITS序列进化速度快,适合于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属亚系群水平的鉴定.而东山岛附近海域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多样性低,暗示东山岛附近海域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共生系统面对外界环境压力的适应能力较低.
董志军黄晖黄良民李元超周国伟
关键词:造礁石珊瑚共生藻虫黄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