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Z219)

作品数:6 被引量:134H指数:4
相关作者:朱艳曹卫星姜海燕汤亮刘小军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作物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利用
  • 1篇氮素利用率
  • 1篇氮素吸收
  • 1篇信息整合
  • 1篇元模型
  • 1篇栅格
  • 1篇栅格化
  • 1篇知识库
  • 1篇智能化
  • 1篇施钾
  • 1篇施钾量
  • 1篇适应性
  • 1篇数据库
  • 1篇水稻
  • 1篇水稻氮素
  • 1篇作物模型
  • 1篇作物生长
  • 1篇作物生长模拟

机构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作者

  • 6篇曹卫星
  • 6篇朱艳
  • 4篇汤亮
  • 4篇姜海燕
  • 2篇刘小军
  • 2篇花登峰
  • 1篇王绍华
  • 1篇赵扬辉
  • 1篇甄若宏
  • 1篇黄芬
  • 1篇丁艳锋
  • 1篇姜晓剑
  • 1篇王强盛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生长元模型的智能化作物集成建模辅助系统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索智能化作物集成建模方法和开发实用辅助建模工具。【方法】在综合分析麦、稻、棉等作物的生长模拟模型算法及模拟系统的基础上,提炼作物通用建模流程、模型结构、模型接口和模型模板,构建作物生长元模型;在模型资源库、组件、描述脚本和引擎等技术的支撑下,设计层次化、组件化和智能化作物集成建模辅助系统(IICMSS)结构及核心部件。【结果】基于.Net平台,使用C#语言和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原型系统;以小麦为对象,重构了生长模型和模拟系统。与基于代码编程的小麦生长模拟系统相比,开发方法有所改进,方便了作物模型及模拟系统的开发、测试、维护和共享。【结论】基于生长元模型的智能化作物集成建模辅助系统实现了作物建模的工作流程化、手段工业化、接口通用化及模型透明化,促进了作物建模过程的自动化;作物模型研究者使用学习、定制、设计、配置、组装、评估和扩展等手段,即可无编程、智能化地构建作物模型。
姜海燕汤亮朱艳刘小军花登峰曹卫星
关键词:作物生长模拟元模型
基于多库融合的作物模型资源仓库被引量:4
2008年
构建作物模型资源仓库(CMRW)有助于模型资源的组织、集成、积累和管理。该文提出CMRW可由作物模型实验数据库、框架库、算法库和方案库组成,具有模型结构与建模流程并重以及多库融合的特点,可通过模型资源生命周期的变化提升其价值。研究以关系型数据库技术为基础,采用虚节点方法扩展作物模型结构,利用"知识页+算法知识组+算法单元"方式组织建模知识,结合刻面分类方法描述模型组件属性,并综合基础数据库和方案数据库信息,将作物模型框架库、算法库、实验数据库和方案库共同转化为CMRW的关系数据模型。并在MicrosoftSQLServer数据库平台上,建立了小麦生长模型资源仓库,实现了作物模型构件库、建模知识库和实验数据库的多库融合,为作物模型集成与重用积累资源。
姜海燕朱艳汤亮曹卫星
关键词:作物模型信息整合模型库知识库构件库关系数据库
基于本体的作物系统模拟框架构建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研究作物系统模拟框架(CSSF)可以为构建作物生长模型及设计可重用的作物系统模拟软件提供基础框架。【方法】将本体技术应用于作物模拟模型领域,以作物生长的基础生理生态过程为主线,基于仿真本体和作物模拟本体,综合分析与提炼稻麦棉油等作物的建模流程、生长模拟模型算法及模型参数中的共性概念及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了CSSF。【结果】CSSF包括作物建模外部知识框架(CMOKF)和作物模型内部知识框架(CMIKF),其中CMOKF提炼了作物系统受时间、空间和自然环境共同驱动的共享特征,CMIKF描述了生育期、生物量积累、干物质分配与产量形成、器官建成、作物-土壤水分动态和养分平衡等作物模型组分与模型算法的共性特征。【结论】CSSF实现了作物建模概念、流程、结构和方法的知识级共享,对设计可重用的作物模型软件体系结构具有指导作用。
姜海燕朱艳汤亮花登峰曹卫星
关键词:作物本体
钾对不同类型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35
2009年
以常规粳稻武运粳7号、武香粳14和杂交粳稻86优8号、泗优422为材料,研究了钾对水稻氮素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对水稻有明显增产效应,增产率4.56%~14.77%;钾提高了水稻不同生育阶段植株吸氮量,以拔节期到抽穗期氮素积累增量最大,但吸氮比例下降;钾促进了抽穗后氮素转运量和转运率,提高了氮素在不同器官分配量及叶片、穗分配比例,但降低了茎鞘分配比例;钾增强了植株对肥料氮吸收,基肥氮素利用率、全生育期氮素利用率和氮素收获指数显著增长,但降低了植株氮生产效率;以180kghm-2K2O处理产量最高,氮素积累量、转运量和转运率以及不同器官分配量最大,基肥氮素利用效率、植株对肥料氮吸收量和全生育期氮素利用率最大,但拔节期到抽穗期氮素吸收比例、茎鞘氮素分配比例和植株氮生产效率最低;常规粳稻产量高于杂交粳稻,其氮素利用率相对较大。
王强盛甄若宏丁艳锋朱艳王绍华曹卫星
关键词:水稻施钾量氮素吸收氮素利用率
逐日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方法的比较被引量:73
2010年
采用距离反比权重法(IDW)、协克里格法(CK)和薄盘样条法(TPS)3种不同的空间插值方法,对我国1951—2005年气象数据完整的559个气象站点逐月第15日的平均基本气象要素(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进行了插值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3种插值方法中,TPS法对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插值的根均方差(RMSE)最小(1.02℃和1.12℃)、R2最大(0.9916和0.9913);不同季节中,TPS法对秋季最高气温、夏季最低气温进行插值的RMSE均最小(0.83℃、0.86℃),R2均为秋季最高.对于日照时数和降水量而言,TPS法的RMSE最小(0.59h和1.01mm)、R2最大(0.9118和0.8135);不同季节中,TPS法对冬季日照时数进行插值的RMSE最小(0.49h)、R2最大(0.9293),TPS法对冬季降水量进行插值的RMSE最小(0.33mm),IDW法对夏季降水量进行插值的RMSE最小(2.01mm),CK法对春季降水量进行插值的R2最大(0.8781).TPS法可作为我国大量逐日基本气象要素的最优空间插值方法.
姜晓剑刘小军黄芬姜海燕曹卫星朱艳
关键词:空间插值方法栅格化
小麦生长模拟模型(WheatGrow)的适应性评价被引量:10
2010年
为对小麦生长模拟模型(WheatGrow)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测试与评价,基于IoA(一致性系数)、MAE(绝对平均误差)和NRMSE(标准根均方差)等指标,利用不同地点、年份、品种、氮素及播期的小麦田间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校正和检验。结果表明,WheatGrow模型对小麦生育期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为0~9 d,在南京、徐州、泰安和保定地区对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重和产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的NRMSE平均值分别为12.56%~20.78%、11.37%~20.85%和2.37%~6.99%,说明模型对各生态点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能较好地应用于区域适应性验证的研究。
赵扬辉汤亮曹卫星朱艳
关键词:小麦适应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