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XJ11B005)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3
相关作者:岳瑞雪钮福祥徐飞孙健朱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苏北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乙醇
  • 4篇发酵
  • 3篇乙醇发酵
  • 3篇甘薯
  • 2篇发酵特性
  • 2篇RVA
  • 1篇淀粉
  • 1篇淀粉含量
  • 1篇定位施肥
  • 1篇直链淀粉
  • 1篇直链淀粉含量
  • 1篇施肥
  • 1篇鲜甘薯
  • 1篇响应面
  • 1篇响应面分析法
  • 1篇酶处理
  • 1篇酶法
  • 1篇糊化
  • 1篇糊化特性
  • 1篇降黏

机构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江苏徐淮地区...

作者

  • 4篇孙健
  • 4篇徐飞
  • 4篇钮福祥
  • 4篇岳瑞雪
  • 3篇朱红
  • 1篇张毅
  • 1篇张爱君
  • 1篇王洪云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淀粉型甘薯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糊化特性和乙醇发酵特性的关系被引量:16
2012年
以15个淀粉型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直链淀粉含量、糊化特性和乙醇发酵特性,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甘薯品种的干物率、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AC)均存在较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AC与干物率、淀粉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甘薯的糊化特性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RVA谱特征值之间关系密切;不同甘薯品种的乙醇发酵特性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乙醇含量与发酵强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AC与RVA各特征值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而干物率、淀粉含量与糊化温度(PT)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61,P<0.01;r=0.670,P<0.01);AC与乙醇含量、发酵强度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653,P<0.01;r=0.698,P<0.01),但与发酵效率、发酵黏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发酵黏度与崩解值(BDV)呈显著负相关(r=–0.563,P<0.05),与消减值(SBV)显著正相关(r=0.639,P<0.05),而乙醇含量、发酵效率和发酵强度与淀粉RVA各特征值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聚类分析将15个品种分为3大类,第I类品种AC和BDV均较高,第II类品种的AC最高、BDV最低,而第III类品种AC最低、BDV最高。甘薯的AC和BDV可以作为评价甘薯乙醇发酵特性的指标,同时较高AC和BDV值应是燃料乙醇专用甘薯品种的选育方向。
孙健岳瑞雪钮福祥徐飞朱红
关键词:直链淀粉糊化特性乙醇发酵RVA
酶法降黏工艺在鲜甘薯直接发酵制备乙醇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建立鲜甘薯料液的酶法降黏工艺,并实现鲜甘薯料液不加水直接发酵制备乙醇。【方法】从中国甘薯主产区选择12个种植范围较广的淀粉型甘薯品种作试验材料。分析甘薯主要成分(干物质、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与鲜甘薯料液黏度的相关性并选择对应的降黏酶。研究料水比(1﹕0、2﹕1、3﹕2、5﹕4和1﹕1)、酶处理时间(1、2、3、4和5 h)、酶添加量(纤维素酶:1.0、1.5、2.0、2.5和3.0 GCU·g^(-1);果胶酶:1.0、1.5、2.0、2.5和3.0 U·g^(-1))和酶处理温度(30℃、40℃、50℃、60℃和70℃)对酶法降黏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酶处理条件,并分析其在不同品种鲜甘薯直接发酵制备乙醇中的效果。【结果】对于12个供试淀粉型甘薯品种,在所有组分中,除了半纤维素(r=-0.239)和木质素(r=-0.069)外,其他组分均与黏度呈正相关(干物率,r=0.356;淀粉,r=0.211,可溶性糖,r=0.307;蛋白质,r=0.266;果胶,r=0.526;纤维素,r=0.600)。其中,果胶(P<0.01)和纤维素(P<0.05)与料液黏度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性。根据极差分析发现,对酶处理效果影响由大到小的酶处理条件分别为酶用量、料水比、酶处理时间和酶处理温度。基于正交试验结果并考虑到工业应用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佳酶处理条件为:料水比1﹕0、纤维素酶1.5 GCU·g^(-1)、果胶酶1.5 U·g^(-1)、温度50℃、作用3 h。经过酶处理后,鲜甘薯料液黏度明显下降。除皖苏178号(4 930 cp)外,其余品种的料液黏度在经过酶处理后均低于3 000 cp,降黏幅度95.07%—99.31%。乙醇发酵结束后,11个甘薯品种的乙醇含量均高于12%(v/v),其中有9个品种的发酵效率达到90%以上。【结论】果胶和纤维素是造成甘薯料液黏度高的主要成分。在液化前通过添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有效降低鲜甘薯料液黏度,并实现鲜甘薯料液不加水直接发
岳瑞雪钮福祥孙健徐飞王洪云朱红张毅
关键词:鲜甘薯酶处理乙醇发酵
长期定位施肥对甘薯品质、RVA特性和乙醇发酵特性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以1980年建立的砂壤质潮土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徐州点)为平台,研究5种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薯品质性状、淀粉黏滞特性(RVA特性)和乙醇发酵特性的影响,并对这些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合施氮磷钾肥有利于提高甘薯总干物质量、鲜薯产量和淀粉产量,进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乙醇产量,但降低了干物率、品质和乙醇发酵指标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薯还原糖含量与最高黏度、崩解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甘薯淀粉RVA特性各参数间、乙醇发酵特性各参数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但淀粉RVA特性与乙醇发酵特性之间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甘薯品质性状与乙醇发酵特性密切相关,乙醇含量、发酵效率与甘薯的干物率、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干物率和淀粉含量可以作为评价甘薯乙醇发酵特性的指标。
岳瑞雪孙健钮福祥徐飞张爱君
关键词:甘薯长期定位试验RVA乙醇发酵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甘薯乙醇发酵条件被引量:11
2014年
以甘薯为原料采用发酵法生产乙醇,用三因素中心组合设计确定适宜的发酵培养基条件。通过响应面法分析料水比、(NH4)2SO4添加量、初始pH及其相互作用对乙醇发酵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料水比、料水比和(NH4)2SO4添加量的交互作用及(NH4)2SO4添加量和初始pH的交互作用对乙醇发酵效率有显著影响。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条件为:料水比22:68(w/v),(NH4)2SO4浓度0.65%,初始pH值4.2。在此发酵工艺基础上,乙醇发酵效率(91.35%)比对照提高6.02%,与模型预测值90.25%基本吻合。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的模型可以预测甘薯乙醇发酵的最佳培养条件。
岳瑞雪孙健钮福祥徐飞朱红
关键词:甘薯乙醇发酵效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