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09A23)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应小敏傅守祥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传媒学院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艺术的当代困惑与无用之用
- 2011年
- 以杜尚的"喷泉"门事件为标志,当代艺术进入新的困惑期,何为艺术重新成为问题,且答案难以取得共识。"喷泉"门事件客观上打破了人们关于艺术的常识和成见,是对"艺术是美"的观念的颠覆;由杜尚揭开帷幕的"概念艺术",很大程度上是观念上的而非视觉上的作品。其后,后现代思潮与消费主义共谋,将"颠覆经典"与"观念冒险"推向极致。但艺术对解决人们的"匮乏性需要",尤其是对解决人们的"丰富性需要"有帮助,是一种"无用之大用"。
- 应小敏
- 关键词:艺术无用之用诗意生存
- 大众文化时代的审美生态与美学转向被引量:3
- 2011年
- 20世纪美学从以美的本质为重心转向以审美经验的探讨为重心,在关注艺术美的同时强调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本身的意义。大众文化的主流化发展和审美化弥散,使当代美学走出经典美学的认识论路径、本体论路径和心理学路径,进入新的理论整合期,艺术哲学的视野明显扩大,并形成与生活世界的双向互动和深度沟通;审美风尚逐渐偏重功利性,世俗性的审美趣味基本取代了崇高与理想,严格自律的审美观念正在被一种泯灭了界限的泛审美观念取代。日常生活意志的感性需求持续高涨和精神崇高性的失落尽管不是绝对对立的,但是这其中潜藏着的审美文化超越性消退的危机值得关注。审美生态的更替与当下关怀的世俗性、身体美学的可能与审美体验的纵深性、大众文化的张力与审美观念的生成性,成为现代性转向后的题中之义。
- 应小敏傅守祥
- 关键词:大众文化时代身体美学艺术哲学世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