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J11LC06)
- 作品数:12 被引量:90H指数:7
- 相关作者:谭玲玲胡正海侯晓敏蔡霞彭华胜更多>>
- 相关机构:青岛农业大学西北大学安徽中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处理对桔梗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被引量:8
- 2014年
- 通过研究桔梗种子形态(其长度、宽度、净度及千粒重)和不同处理(不同冰冻时间处理、不同温度的水浸泡、不同萌发介质、不同pH溶液浸泡)对桔梗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寻找提高其种子萌发率的适宜条件,从而为桔梗的人工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冰冻5 d的种子最终发芽率可以达到72.33%;40℃水浸种处理下种子发芽率最高为65%;双层纱布是桔梗种子发芽的最适发芽介质,以双层纱布的处理发芽率最高为70.33%;pH=7条件下浸泡种子可以使种子尽快萌发且发芽率较高为65.33%。
- 谭玲玲胡正海
- 关键词:桔梗种子萌发低温冷冻浸种温度发芽床
- 桔梗根的发育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以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A.DC)根为材料,运用石蜡切片和半薄切片法对其根的发育过程及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并对不同年限根的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桔梗根的结构发育过程包括原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生长和次生生长4个阶段。其原生分生组织由3群原始细胞组成,表现出典型分生组织的细胞学特征;初生分生组织包括根冠原、表皮原、皮层原和中柱原;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其中皮层薄壁细胞占主要地位,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次生生长主要依靠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活动来完成,其次生结构从外到内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次生维管组织占主导地位,其中以薄壁细胞为主,维管分子少量,分散在薄壁组织中。不同年限的根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们在主根长度和直径、周皮厚度、木质部与韧皮部面积之比等方面存在差异。
- 谭玲玲胡正海
- 关键词:桔梗发育解剖
- 桔梗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优选从桔梗根、茎、叶中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并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测定桔梗根、茎、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和超声次数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A3B3C3,即乙醇体积分数70%,超声时间50min,超声次数3次。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分别测得桔梗根、茎及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0.027%,0.039%和0.26%。结论该工艺简单可行,是提取桔梗中总黄酮的有效途径。
- 谭玲玲王忠胡正海
- 关键词:桔梗总黄酮正交实验
- 狭叶柴胡营养器官中柴胡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部位及含量比较被引量:11
- 2014年
- 采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定位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方法,对狭叶柴胡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结构特征、营养器官中柴胡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部位及其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狭叶柴胡根由周皮、中柱鞘薄壁组织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茎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叶为等面叶结构,其营养器官的结构均表现出对旱生环境的适应性。(2)组织化学定位显示,柴胡皂苷在狭叶柴胡根中主要分布在维管形成层和次生韧皮部及次生木质部靠近维管形成层的木薄壁细胞中,在茎中主要分布在表皮、皮层、维管形成层及韧皮薄壁细胞中,在叶中主要分布于表皮和叶肉中;狭叶柴胡的黄酮类化合物在茎中主要分布于表皮、棱角处的厚角组织及部分皮层细胞中,在叶中主要分布于表皮和位于叶缘及下表皮内的厚角组织中,在根内分布很少。(3)定量分析表明,柴胡总皂苷在狭叶柴胡根、茎、叶中的含量分别为2.635%、1.045%和0.981%;而黄酮类化合物在根、茎、叶中的含量分别为0.032%、1.212%和2.259%;定量分析结果与组织化学实验结果相符。研究表明,柴胡总皂苷在狭叶柴胡的根中含量最高,支持《中国药典》以根入药的结论;而且狭叶柴胡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建议对狭叶柴胡的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 谭玲玲侯晓敏胡正海
- 关键词:狭叶柴胡营养器官结构柴胡总皂苷黄酮类化合物
- 北柴胡各器官中分泌道的发育与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为了为进一步探讨北柴胡体内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与分布提供解剖学资料,本文利用石蜡切片法对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DC)全株不同器官中分泌道的结构、分布特征及茎叶中分泌道的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北柴胡各器官中分泌道的结构为一圈上皮细胞围绕着中央的腔隙组成,在上皮细胞外无鞘细胞存在。(2)通过观察北柴胡芽、幼茎及幼叶,发现北柴胡茎叶中分泌道的发育方式为裂生型,且分泌道在茎叶的初生分生组织阶段就已形成;而在根的初生结构中无分泌道存在,即分泌道在根的发育过程中出现相对较晚。(3)在北柴胡各个器官中,包括根、茎、叶、苞片、花和果实中均有分泌道存在,仅种子中没有。且这些分泌道主要分布于薄壁组织中且通常分布在维管组织附近。
- 谭玲玲侯晓敏
- 关键词:北柴胡器官分泌道发育
- 狭叶柴胡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其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揭示不同物候期狭叶柴胡茎、叶等不同器官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狭叶柴胡各器官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比较不同物候期狭叶柴胡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变化趋势。【结果】在狭叶柴胡不同器官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积累在茎、叶、花及幼嫩果实中,其中以叶中的含量最高,为2.259%;而根和成熟果实中的含量很低,分别为0.032%和0.046%。在茎、叶的发育过程中,盛花期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坐果时含量有所下降,果实成熟时含量又开始上升,至枯萎前期,两者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又恢复到一个较高水平。【结论】对狭叶柴胡中黄酮类物质的开发利用应重点选择叶片,并在狭叶胡植株枯萎前期采收其地上部分,以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
- 谭玲玲蔡霞胡正海
- 关键词:狭叶柴胡器官黄酮类化合物
- 不同产地桔梗药材中桔梗总皂苷和桔梗皂苷D的测定被引量:25
- 2015年
- 目的建立测定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中桔梗总皂苷和桔梗皂苷D的测定方法,并准确测定我国不同产地桔梗药材中桔梗总皂苷和桔梗皂苷D的量。方法采用超声波甲醇提取法,称重法测定桔梗总皂苷量;采用HPLC法测定桔梗皂苷D量,色谱条件:Waters Symmetry-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22∶78),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0℃。结果不同产地的桔梗药材中桔梗总皂苷和桔梗皂苷D量差别较大。在所测的桔梗药材中,浙江产桔梗总皂苷量最高,为12.03%;黑龙江、辽宁、安徽、山东、江西产桔梗总皂苷量均高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的6%;而其余各省的量均低于6%,最低的为河南,其量仅为1.57%。对于桔梗皂苷D来说,云南产桔梗的量最高,为0.654%;河北产桔梗的量最低,为0.017%。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桔梗药材中桔梗总皂苷和桔梗皂苷D量的测定。在我国不同产地桔梗药材中,桔梗总皂苷和桔梗皂苷D的量存在差异。同一药材中桔梗总皂苷与桔梗皂苷D的量,未显示出相关性。
- 谭玲玲侯晓敏胡正海
- 关键词:桔梗桔梗总皂苷桔梗皂苷DHPLC
- 陕西省不同市区的北柴胡药材质量的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产于陕西省不同市区的北柴胡药材中柴胡总皂苷及柴胡皂苷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陕西省不同市区北柴胡药材中的柴胡总皂苷和柴胡皂苷a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汉中产北柴胡药材中柴胡总皂苷和柴胡皂苷a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898%和1.049%;而安康产北柴胡药材中两者含量均最低,分别为1.528%和0.231%。由此可见,由于药材的产地不同,药材的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
- 谭玲玲侯晓敏
- 关键词:中药化学北柴胡柴胡总皂苷柴胡皂苷A
- 桔梗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运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显微照相技术,对桔梗的茎、叶和不同年限的根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并对其不同年限的根的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桔梗根的次生结构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不同年限根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们的主根长度和直径、周皮厚度、韧皮部与木质部面积之比及导管的数量及排列存在差异。其中,导管的排列与年限有显著关系,即通过大口径的导管群排列的圈数可以判断桔梗的生长年限。此外,茎的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其中维管柱在横切面上呈连续环状,不被宽的射线所分离,看不到明显独立的维管束。因此,其结构与一般草本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不同。叶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为典型的异面叶,其气孔仅见于下表皮。
- 谭玲玲侯晓敏
- 关键词:营养器官桔梗
- 不同浸种处理对桔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KNO3、KMnO4、H2O2、GA3以及蒸馏水浸种不同时间,对桔梗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层滤纸培养法,在25℃恒温,12 h光照的光照培养箱中将浸种后的种子进行培养,观察记录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的根长和苗高,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0.150 g/L GA3浸种24 h是打破桔梗种子休眠、促进桔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浸种处理方法;此外,5 mg/mL KNO3浸种处理12 h也是有效的浸种处理方法。结论筛选出桔梗种子萌发的最适浸种试剂及浸种时间,对桔梗的种子育苗及人工栽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谭玲玲胡正海
- 关键词:桔梗浸种处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种子休眠